恭闵帝本纪

    恭闵帝本纪 (第2/3页)

木肃图谋不轨,牵连燕、齐、湘三王。我因为他们都是我的亲身骨肉的缘故,纠正朱木肃之罪。今年齐王朱..谋反,又与朱棣、朱柏同谋,朱柏带罪自焚而死,朱..已废为庶人。朕以为朱棣在所有亲人中是最亲近的,没有彻底追究此事。今天竟然举兵造反,危及国家之安全,得罪了天地祖宗,道义上难以赦免。于是选拔大兵前往征讨。咨询我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除逆气,达到长治久安。”不久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王献,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分道并进。在真定设立平定燕王之布政使司,由尚书暴昭掌管布政使司之事。

    八月十二日,耿炳文兵临真定,徐凯屯兵河间,潘忠、杨松屯兵莫阝州。十五日,燕兵攻陷雄县,潘忠、杨松与燕兵战于月漾桥,被擒。莫阝州城陷。二十五日,耿炳文与燕兵战于滹沱河以北,大败,李坚、宁忠、顾成被擒,耿炳文只好退守真定。燕兵攻城不克,引兵而去。建文帝遂召辽王朱植、宁王朱权归京师,朱权不到,下诏削其护卫。三十日,曹国公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代替耿炳文。九月一日,吴高、耿王献、杨文率辽东兵,围攻永平。十一日,李景隆兵住河间,燕兵援救永平,吴高退保山海关。

    冬十月,燕兵从刘家口秘密取道袭陷大宁,守将朱鉴战死。总兵官刘真、都督陈亨援救大宁,陈亨叛降燕军。燕王以宁王朱权及朵颜三卫士兵归北平。十五日,李景隆围北平,燕兵回救。十一月五日,李景隆及燕军战于郑村坝,大败,逃往德州,诸军全线溃崩。燕王朱棣再两次上书于朝廷。建文帝为罢除齐泰、黄子澄官职,仍留在京师。

    建文二年(1400)正月初一,下诏天下来朝官员不要庆贺。二日,隆重祭奠先师孔子。二月,燕兵攻陷蔚州,进攻大同。李景隆从德州赶来增援,燕兵又退回北平。保定知府雒佥叛降燕军。二十九日,又以都察院为御史府,协调江苏、浙东田赋。下诏说:“国家有必供之赋税,然而江、浙赋税独重,而苏州、松江官田全部以私税为准,用征一时,不能成为定制。现在全部予以减免,每亩不得超过一斗。苏、松人仍然可到户部做官。”三月初一日,有日食。赏赐胡广等进士及第,出身各有差别。

    夏四月二十四日,李景隆与燕兵战于白沟河,大败燕军。第二天又战,官军失利,都督瞿能、越..侯俞渊、指挥滕聚等皆战死,李景隆逃奔德州。五月七日,退到济南。十六日,李景隆又在济南城下失败,向南逃走。参政铁铉、都督盛庸竭尽全力抵御。六月十六日,遣尚宝丞李得成告谕燕王收兵。

    秋八月一日,承天门发生火灾,下诏求直言。十六日,盛庸、铁铉击败燕军,解济南围,复取德州。九月,下诏审查洪武年间功臣罪废者后裔。十日,封盛庸为历城侯,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与军国事务。不久进升为兵部尚书。以盛庸为平燕将军,都督陈晖、平安为副将。盛庸屯兵德州,平安及吴杰屯兵定州,徐凯屯兵沧州。

    冬十月,召李景隆回京,赦免不诛。二十九日,燕兵袭击沧州,徐凯被擒。十二月四日,燕兵侵犯济宁,迫近东昌。二十五日,盛庸击败燕兵,斩其大将张玉。二十六日,又战,再败燕兵,燕兵败走馆陶。盛庸军势大振,号召各屯军一起进攻燕军,以断燕军归路。

    建文三年(1401)春正月初一日,神宝落成,祭告天地宗庙,在奉天殿接受朝臣祝贺。五日,吴杰、平安合击燕兵于深州,不利。十一日,大祭天地于南郊。十七日,在太庙祭祀。宣告东昌大捷。恢复齐泰、黄子澄官职。三月二十二日,盛庸败燕军于夹河,斩其大将谭渊。再战失利,都指挥庄得、楚智等奋力战死。二十三日,又战,全军溃败,盛庸败走德州。二十八日,都督何福增援德州。三月四日,贬齐泰、黄子澄,告谕燕王收兵。十日,吴杰、平安与燕军战于藁城,溃败,只好退保真定。燕兵攻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朱棣上书请求召回诸将罢兵,派大理少卿薛岩前往朝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