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忽木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不忽木传 (第1/3页)

    不忽木一名时用,字用臣,世代为康里部大人,康里即汉代时之高车国。祖父名海蓝伯,曾为克烈王可汗效力。不忽木为燕真次子。

    不忽木英俊不凡,拜太子赞善王恂为师。后随王恂北征,又拜许衡为师。许衡编纂历代帝王谥名、帝系、岁年等书为教授学生,不忽木读数遍即可背诵。十六岁时摘录《贞观政要》中数十事进呈世祖,帝知其意在借此规谏,赞叹不已。至元十三年(1276),与同学坚童、太答、秃鲁等上疏皇帝,大意是:

    《学记》说:“君子如欲教化人民,淳化风俗,必由教学开始。”“玉不琢不成器物,人不学不知道理。”故古代皇帝建国治民,以教育为先。在尧、舜、禹、汤、文、武时代,莫不兴办学校,所以国家兴隆,风俗淳厚,成为后世效法的榜样。汉朝也建立起学校,魏道武帝从北方入主中原,兴办儒学,生员三千,这些都是历代皆有学校的证明。唐代更是大力发展教育,设国学、太学、四门学,校舍一千二百间,聘博士教授书、算。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也送子弟来学习,仅国学生员就有八千余人。唐高宗时,除原来三学之外,又增设律学、书学、算学。我元朝地大人多,非晋、隋、唐可比,然而教育尚未充分发展。

    现在朝为官的人,蒙古人不多。若要多培养蒙古族人材,使他们通晓汉人的制度,必须像古代那样,各地多设学校,可先在大都广立国学,选蒙古在十五岁以下,十岁以上品质好的少年及百官子弟和平民子弟优秀者共百人入学,由官府供给衣食;选才德兼备能为师表者任司业、博士、助教。课程设小学、法律、书法、算术四科。老师讲解四书五经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小学科令学生读诵经书及学习各种礼节;律科则培训学生将来做官的本领;书科专习书法、绘画;算科则使学生熟于算术。一科通后再学另一种。整个教育事业由国子学官总管,经常检查,奖勤罚懒,务使学有成效。数年学成之后,由学官保举,并提出:蒙古人为官应授与哪等品级,其他人能任何职。成绩不好,依旧在国子学继读学习,终不能成才者,三年后令退学。大都学校兴办好后,然后在各郡县设立学校,以达到教育民众,淳化风俗之目的。

    世祖看了奏疏之后,甚是高兴。至元十四年授不忽木为利用少监,十五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