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忠传

    董文忠传 (第2/2页)

文忠提醒我,险杀此二无辜之人,致使朝廷内外议论我的不是。”为此,赐文忠金酒器,以旌表他的忠直。裕宗称赞文忠在皇上盛怒时敢于从容谏正“:实人臣之难能者。”那位太府监官员拿着礼物去感谢文忠使他再生之恩,文忠拒不受礼,对他说:“对你,我素不认识,其所以救你于危急之时,是为国平刑而不是望你报答。”

    自安童北伐,阿合马独掌大权,树立亲党,怕廉希宪再为宰相于他的阴谋不利,奏请调希宪以右丞之职去视察江陵。文忠向皇帝陈奏道:“希宪是国家名臣。今宰相虚位,不可让他久居外地,有负人望,应早召回。”皇帝允准。至元十六年十月,文忠奏请令廷臣奏事,必须先报告太子,然后再上奏皇上,这样“可符合道理,顺理而不逾分,太子必不敢推辞其责”。世祖当时就召谕大臣,按此制度行事。

    礼部尚书谢昌元奏请设立门下省,以封还皇帝不当的诏令,改正诸臣错误的奏章,还可杜绝中书暗示近臣奏请之弊。世祖决意建立,指责翰林学士承旨王磐“:如此有益之事,你不上朝陈奏,而让南方后来的大臣提出来,你的学问是做什么用的?必今日建立这门下省。”第三天,廷臣奏荐文忠为门下省侍中及其属员数十人。中书左丞董文炳卒,太傅伯颜上表称述文忠可为相,世祖使他继为中书左丞。文忠辞谢。

    至元十八年(1281),升典瑞局为典瑞监,升郎为卿,仍以文忠为典瑞监卿,授正议大夫,不久又授资德大夫、佥书枢密院事,同时仍为典瑞监卿。皇帝出行,都要诏令文忠不必扈从,而留居大都,总领宫苑、城门、直舍、徼道、环卫、营屯、禁兵、太府、少府、军器、尚乘诸监。兵马司原隶属中书省,但也交付文忠领管。是年十月二十五日,鸡鸣,准备入朝,忽然病倒,帝遣中使持药抢救不及,逝世。帝甚哀惋惜,以钱数十万作为安葬费。后赠光禄大夫、司徒,封寿国公,谥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