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吴澄传 (第1/3页)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自幼聪敏,三岁能诵读古诗,五岁每日受课千余言,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勤奋过度,不让他多读。澄候母亲就寝后,又燃灯读书。九岁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总是名列前茅。长大成人之后,学习经、传,致力于圣贤之学。曾参加进士考试,未中。

    至元十三年(1276),人民刚归附于蒙古,各处盗贼兴起,社会尚不安宁。乐安郑松邀他避居于布水谷。吴澄在那里著《孝经章句》,并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戴记》、《小戴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至江南求贤,吴澄被荐选至京师,但不久因母病辞归。钜夫奏请将吴澄所著各书置于国子监,以供诸生学习。元贞初年(1295),吴澄游学于龙兴时,按察司经历郝文迎他于郡学,每日听他讲经论史,记录其问答凡数千言。行省官员元明善,常以文学自负,但听了吴澄讲解《易》、《诗》、《书》、《春秋》诸经典的含义之后,不禁赞叹道:“同吴先生谈论学问,如同探索大海一般,深不可测。”遂终身拜吴澄为师。左丞董士选把吴澄请到家中,亲自敬茶奉饭,极力向朝廷推荐,说他道德文章都优于常人。朝廷擢引他为应奉翰林文字,当地官府多次敦请,方去赴任,但不久辞职南归。以后又任命他为江西儒学副提举,到职仅三个月,又因病离去。

    至大元年(1308),朝廷召他为国子监丞。在此之前,许文正公衡为国子监祭酒,以《朱子小学》等书教授国子生。吴澄到任后,每日清晨向学生授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