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国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胡安国传 (第1/3页)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进入太学后,以程颐之友朱长文和颍川靳裁之为师。靳裁之给他讲经史大义,并十分器重他。胡安国曾三次应试于礼部,终于在绍圣四年(1097)考中进士。起初,廷试考官定其策为第一,而宰职认为胡安国的策论中没有诋毁元..之政的话语,遂以何昌言为第一,以方天若为第二,并打算以宰相章..之子列第三。当时考试题目要求回答如何崇复熙宁、元丰之制,胡安国以重视《大学》,渐复三代为主要内容作答。哲宗命再读这份答卷,并多次称胡安国答得好,于是,哲宗亲擢胡安国为第三名。胡安国为太学博士,从没拜访权势之家。

    胡安国提举湖南学事,时皇帝下诏要求举拔未被发现的有才能的人,胡安国便将永州布衣王绘、邓璋推荐给朝廷,以响应皇上之诏。王绘、邓璋二人年老不能赴朝,胡安国请求命之为官,以劝为学者。零陵主簿说此二人为党人范纯仁之客,又为流放之人邹浩所请托。蔡京一向厌恶胡安国与他作对,所以听到零陵主簿之言后大喜,他命湖南提刑对胡安国追究刑事责任,又将胡安国移往湖北再行审讯,然而始终未找到什么证据,但胡安国仍被除名。不久,零陵主簿因为犯罪而伏法,台官追究其诬损胡安国之事,恢复了胡安国的原官。

    政和元年(1111),张商英为宰相,胡安国拜为提举成都学事。政和二年,由于母亲去世,胡安国离职移往江东,不久,其父也去世了,胡安国对子弟说“:我以前是为双亲而进入仕途的,现在,双亲既去,我纵有万钟俸禄又有何用呢?”于是,胡安国称病不再为官,并在双亲墓旁筑屋而居,种田自食,打算如此终了一生。到宣和末年(1125),李弥大、吴敏、谭世责力三人联名荐举胡安国,拜其为屯田郎,胡安国坚辞不就。

    靖康元年(1126),朝廷拜胡安国为太常少卿,不就;再拜起居郎,又不就。朝廷多次发旨催胡安国赴朝上任,胡安国无奈到了京师,并再次向朝廷表白自己有疾病的情况。一天中午,钦宗紧急召见了胡安国,胡安国对钦宗说:“明君以务学为急,先儒之学以正心为要。心乃万事之宗,心正才能正确对待万事万物。望朝廷能起用那些懂得治国平天下之本的名儒,虚心向他们请教,发挥他们的智慧。”胡安国还说:“治理天下国家,必须要有一个不可变更的原则和方针,谋议一当确定,君臣共同遵守,如此,才会有志必成,治功可立。现在,金国对我虎视眈眈既久,而我朝仍纲纪紊乱,世风日下,措置无方,举动烦扰;大臣争相荣进,而朋党之患渐生;百官投机,奸佞之人渐行;用人不当,而名气愈轻;发出的命令时常更改,从而失信于士民。如果不扫除这些弊端,趁势改弦更张,我担心大势倾斜,不可复正。希望圣上询访大臣,让大臣尽展其才,然后统一让他们进言。先宣示台谏,使其随事疏驳大臣之言。如果大臣之议不妥,就参用台谏之言;如果疏驳不当,则专门采纳大臣的策略。然后将众多选定之策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分轻重缓急,依次施行。敢有变更动摇者,必罚无赦。要不了多长时间,新政有蓝图,中兴就有希望了。”钦宗说:“你的建议留待侍臣研究,不妨一试。”钦宗未把话说完,因天气酷热,汗流浃背,便退朝了。

    当时,门下侍郎耿南仲倚恩侍宠,对与其意见不合之人,皆指为朋党。他见到胡安国的论奏后,恼怒地说:“中兴如此,而胡安国说未见成效,这是有意诬谤圣德。”于是,指责胡安国意在获取经筵之职,不宜召试。钦宗没有理睬南仲之言。胡安国曾多次辞拜不就任,耿南仲也据此指责他不臣不忠,钦宗问南仲根据何在,南仲说:“过去胡安国不事上皇,现在又多次不愿事奉陛下。”钦宗辩解说“:胡安国是因为有病而辞拜,并非有意那样。”每次有臣僚轮对,钦宗都问其是否认识胡安国,御史中丞许翰说:“自从蔡京为相后,士大夫无不受其拉拢,像胡安国那样超然远迹,不为蔡京所笼络的人几乎没有。”钦宗叹息,遣中书舍人晁说之宣旨,劝勉胡安国受命,钦宗还说“:胡安国如果将来想去官,并不强留。”胡安国既试,被授为中书舍人,得三品官服。耿南仲暗示台谏说胡安国受命时叩拜不恭,应当削黜。南仲的意见未被采纳,胡安国乃就职。

    耿南仲倾陷宰相吴敏、枢密使李纲,又指责许景衡、晁说之以大臣的升黜为自己去留的根据,怀奸徇私,应一并罢黜。胡安国说“:说此二人依大臣的升黜为自己的去就,必须要有证据;说他们徇私怀奸,必须拿出事实。如果有,就请将他们的罪行公布出来。”胡安国的意见没有得到答复。

    叶梦得知应天府,因是蔡京授职而获罪,去职奉祠。胡安国道:“蔡京有罪,已被正法,其子孙被流放,家财被没收,现在已无蔡氏了。然则原来为蔡京所收罗之人,现在皆在朝廷为官,若将他们都定为蔡京之党徒,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