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传(附房遗直、房遗爱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房玄龄传(附房遗直、房遗爱传) (第1/3页)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县人。曾祖父房翼,曾任后魏的镇远将军、宋安郡守,世袭壮武伯爵位。祖父房熊,字子,初仕任褐州主簿。父亲房彦谦,爱做学问,广泛涉猎儒家经典,曾任隋朝的泾阳令,《隋书》里有《房彦谦传》。

    房玄龄小时候聪慧敏捷,博览群书,擅长草书、隶书,会写文章。曾经跟随父亲到京城,当时天下太平,舆论都认为国运会很久长,房玄龄却私下里对父亲说:“隋帝本来没有功业德行,只是欺骗迷惑百姓,不替后代做长远打算,混淆了嫡庶子的亲疏尊卑关系,致使互相倾轧争夺,太子王侯,比赛着纵欲享乐,最后必然自相残杀,不能保全帝位国家。眼下虽然太平,它的灭亡可以翘首..足来等到。”房彦谦听了又惊恐又诧异。十八岁时,州里推选他为进士出身,朝廷授予他羽骑尉职务。吏部侍郎高孝基一向自称善于识别人的智愚善恶,见到房玄龄后大加赞赏,对裴矩说:“我看到的人已经够多了,还没有见过像这个年轻人的。一定能成大器,只是遗憾不能亲眼看到他直立山谷高入云霄啊。”父亲重病持续一百天,房玄龄伺候喝药吃饭,不曾脱过衣服打过盹。父亲去世,五天之久滴水未沾。后来担任隰城县尉。

    适逢义军进入关中,太宗到渭北攻占土地,房玄龄驱马奔赴军营门前请求见太宗,温彦博又向太宗推荐。太宗一见,便如同老相识,安排他任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房玄龄遇到了太宗这位知己,便尽心尽力,出谋献策。每当平定叛军,人们争先恐后寻求珍宝文物,房玄龄单单急着接纳人才,安排到幕府供职。遇到胸怀韬略的文臣、英勇善战的武将,都私下跟他再三结交,他们各自为唐朝出尽了最大力量。

    天下平定后,隐太子李建成见太宗李世民功德最高,产生了猜忌。太宗有一次到隐太子那里,吃了东西,发现中毒回到自己府中,全府震惊,又无法处理这个问题。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说“:如今仇怨已经结成,祸患一触即发,社会上论辩争吵纷扰不安,有人心怀叛变意图。事变一旦发生,大乱必然兴起,这不只殃及秦王府,只怕恰恰会颠覆国家政权。面临这种局势,怎能不深谋远虑呀!我有一个主意,不如仿效鲁周公姬旦诛杀、流放叛乱的管叔、蔡叔来辅佐成王姬诵的做法,对外使得天下太平,对内使得朝廷安定,以礼仪孝敬侍奉太上皇帝。古人说过‘,为了国家大事不能顾及个人小节’,说的就是这吧。丧失国家政权和牺牲个人生命名声,哪种损失重大?”长孙无忌说“:早有这个想法,没敢说出来,你的话,完全符合我的心意。”长孙无忌就到秦王府把这事告诉了太宗。太宗召来房玄龄说:“我们正面临危险,迹象已经露出来了,怎么办?”房玄龄回答说:“国家政权受到威胁,现在和古代有何不同。假如不是圣明的国君,就不能使国家安定。您的功德高于天大于地,应当君临天下,这是上天的帮助,不是靠人强求的。”因此跟秦王府属吏杜如晦同心合力辅佐太宗。仍旧跟随秦王改任秦王府记室,封为临淄侯,又以原来的职位兼任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担任文学馆学士。房玄龄在秦王府十多年,经常主持文书方面的工作,每当起草军事文书、章奏表驳,马一停下就写成了,文词简练事理周详,完全不打草稿。高祖曾对侍臣说:“这人处理事情很懂分寸,完全能够委以重任。每当为世民陈述事理,一定符合我的心意,相距一千多里,如同当面讲话一样。”隐太子认为房玄龄、杜如晦是太宗亲近看重的人,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诬陷他们,因此他们都被高祖赶出了秦王府。

    隐太子即将发动事变时,太宗命令长孙无忌召呼房玄龄和杜如晦,叫他们道士打扮,秘密来到阁中商议对策。到太宗立为皇太子时,房玄龄被提拔为太子右庶子,赏赐给他五千匹绢。太宗登上帝位的贞观元年(627),房玄龄接替萧王禹任中书令。论功劳大小进行奖赏,数房玄龄以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个人为第一等,晋升房玄龄以邢国公的封号,赐予他收纳一千三百户租税的实封。太宗当下对各有功之臣说“:我将各位的功劳排了等级次序,以此确定爵位官阶,恐怕不能全都妥当,各位都可以说说看法。”皇叔淮安王李神通上前说“:义旗刚一举起,我就最先率领部队响应。如今房玄龄、杜如晦等舞文弄墨的文官功劳定为头等,我不信服。”太宗说“:义旗刚举那会,人人都有起义的心愿。叔父虽然率领部队来了,但还不曾亲自行军打仗;山东尚未平定之时,你受托出兵讨伐窦建德,窦建德向南侵犯,你全军覆没。到刘黑闼东山再起,叔父你望风而逃。现在论功行赏,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立下了定社稷立国家的大功,比如汉朝的萧何,虽无战功,但是指挥谋划帮助汉家成就帝业,因此功劳居于首位。叔父是我血缘最近的亲人,实在不是我对你吝啬,而是一定不能假公济私,不顾实际地让你得到跟功臣们同等的赏赐啊。”开始,将军丘师利等人全都自夸功劳,有的捋袖露臂自吹自擂,指天划地赌咒发誓,后来看见李神通被太宗批评得理屈辞穷,便私下议论:“皇上以最公平的原则实行奖赏,不偏爱自己的亲属,我们这些人怎能乱说?”

    贞观三年(629),授予房玄龄太子少师官衔,他坚决推辞,只任代理太子詹事,兼任礼部尚书。第二年,接替长孙无忌任尚书左仆射,改封爵号魏国公,主持编撰本朝历史。负责统管朝廷各部门政务以后,他忠于职守从不懈怠,尽心竭力,不愿出现一点失误。听到别人的优点长处,就像是自己有那优点长处一样高兴。他熟悉百官的情况,多讲优点来鼓励他们,研究制订法律条例,立意是宽容公正。取用人才不求全责备,不用自己的长处苛求别人,按照才干安排职务,出身低微也无妨碍。公众舆论赞扬他是贤相。他有时出了差错被皇上批评,就一连几天在理事的朝堂里叩头请罪,惶恐不安,好像无地自容。贞观九年(635),因维护高祖的陵墓制度有功,加赐开府仪同三司名号。贞观十一年(637),跟司空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一起被封为世袭刺史,按照这个身份任宋州刺史,改封爵号梁国公,实际上终究没有实行。

    贞观十三年(639),提升为太子少师,房玄龄多次呈表请求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太宗批复说:“选贤任能的关键,应以不存私心为根本;事奉国君的原则,应以当仁不让为美德。各个时代都靠这弘扬教化,所有贤良都靠这协调关系。你忠诚谦恭,正直厚道。天下混乱之时帮我谋划建立功业,玄武门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