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闵传

    李宗闵传 (第2/3页)

阻止,又调出朝廷任镇守。接着李宗闵引荐牛僧孺与自己一同主持政事,二人相互呼应,凡是李德裕一党的人一概逐出朝廷。后李宗闵递升为中书侍郎、集贤大学士。太和七年(833),李德裕任宰相。六月,免除李宗闵掌管朝廷政务,任其为检校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李宗闵任吏部侍郎时,因驸马都尉沈立羲交结托请女学士宋若宪和知枢密杨承和,宋、杨二人屡次向文宗称道他,因而得到征用。到李德裕执政,众奸邪之徒不高兴,而郑注、李训又痛恶他,文宗便又从兴元召回李宗闵任中书侍郎、平章事,调李德裕接替李宗闵任兴元尹。李宗闵再次获得权位后,使用李训、郑注协助自己,更为所欲为;被进封为襄武侯,食邑三千户。太和九年(835)六月,京兆尹杨虞卿获罪,李宗闵为他极力解救,文宗愤怒地喝斥他说:“你曾说郑覃是不祥的妖气,今天作妖的,是郑覃呢,还是你呢?”第二天,将他贬为明州刺史,不久又贬他为处州长史。七月,郑注揭发沈立羲、宋若宪的事,近臣杨承和、韦元素、沈立羲及宋若宪的姻亲、宗族受株连被贬官的有十余人,李宗闵再被贬为潮州司户。

    这时李训、郑注窃取权柄玩弄威权势力,凡属不依附自己的人,尽视为李宗闵、李德裕的党羽,贬斥朝官不空一日,朝廷内外震动惊骇,连月阴霾,人心不安。九月,文宗颁诏说:“朕承受天命继承国祚,洞察事理未能分明,但劳神虚怀以求贤士,励志宽惠以容众才。近来,有的宰辅大臣违背纠正过失之道,而与僚臣煽扬阿附结党之风,上下一致言行协同,实为败坏典章大法。致使良莠不分同置一处,德才兼备者与无德无才者一并进用,离开正道者反成日后官长,登门求见者多有附和之宾客。反常的气焰,埋灭了和顺之风,而指望日月顺应时序,灾害疫病不发,朝廷清明整肃,朝官和睦安定,从古到今,从未有过。现已重申朝廷典章,一改浮薄风气,扫清趋附结党之徒,扶正忠贞廉明之风,所有执政宰辅,实施新政善道。如若听说仕宦之中,还有人心存疑惧,或者有人非分观望,致使自己不得安宁,现今情况业已明朗,明白昭示朕的心意。应和亲附李宗闵、李德裕的亲朋故交门生旧吏,除今日以前罢官流放者外,一概不予追究。各安本职之业,不要再生仇怨。”

    文宗因二李朋党相争,虽屡经禁止仍不能清除,曾对身边的侍臣说:“除掉河北的贼寇不难,消除这班朋党实在是难。”李宗闵这次虽骤然被罢免,但竟因此而避免了卷入李训叛逆的灾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