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俭传

    王俭传 (第3/3页)

不曾划一。王俭说:“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在城南郊祭,当年九月逝世;汉成帝即位,第二年改元,也进行郊祭。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在城南郊祭,当年七月逝世;孝武帝即位,第二年改元,也进行了郊祭。宋朝元嘉三十年(453)正月在南郊祭天,二月逝世;孝武帝继承皇位,第二年又进行了郊祭。这是两代的明确例子,大略可以仿照。现在圣明的君主继续大业,幽明两界众心归依,要讲教化,则频繁郊祭也不嫌多,要论事务,则国家年号刚刚改换,祭天并以祖宗配享,孝、敬两者兼求。看来明年正月适于在南北二郊奉酒食祭天,并虔诚地在明堂祭祖。从此以后,依旧是隔一年一次。”有关部门又提出,明年正月上旬的辛日应在南郊祭天,而立春在上旬的辛日之后,郊祭在立春以前,这是值得怀疑的。王俭说:“宋朝的景平元年(423)正月初三辛丑在南郊祭天,这月的十一日立春。元嘉十六年(439)正月初六辛未在南郊祭天,这月的初八立春,这些都是近代的明显例证。”都遵从了他的说法。

    永明二年(484),他兼任丹阳尹。三年,兼任国子祭酒,又兼任太子少傅。旧时太子以同样的礼节敬重太、少二傅,到现在朝廷议论以宾客朋友的礼节接待少傅。宋朝时代国家学校废毁,没有机会修复,宋明帝泰始六年(470),设置总明观以聚集学士,有的称之为东观,设置了东观祭酒一人,总明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每科设置学士十人,其余令史以下的职位各有差别。这一年,因为国家学校已经建立,撤销了总明观,在王俭的宅院里开设了学士馆,以总明观的四部图书充实进来。又诏令王俭以家为府衙。四年,以本官兼管吏部。在此以前宋孝武帝喜爱文章,天下都以文章相比高,不以专攻经书为正业。王俭幼年就留意《三礼》,尤为擅长《春秋》,发言讲论,即使仓促必合儒教,因此官绅纷纷趋附,都很推尚经学,儒教由此大兴。何承天《礼论》三百卷,王俭誊抄为八帙,又另外抄录条目为十三卷。朝廷仪式、旧时典章,晋、宋以来施行的旧制度,依次记录,熟练回忆,没有遗漏掉的。因此在朝值班处理事情,决断有如流水。常常广博议论多方引证,先前的儒者很少有这样的例子,朝廷的各级官员,没有能超过的。令史询问事情,宾客满席,王俭应接讲解,毫无停滞。十天回来一次,监考学生,戴着头巾站在庭堂中,并有带剑的侍卫和令史,仪容很盛。他松散开头巾,斜插着簪子,朝廷中和社会上的人们都很羡慕,群起仿效。王俭常常对人们说:“江东的风流宰相,只有谢安。”大概是用来比喻自己的。武帝非常重用和信赖他,在对士人的选用上,他的奏议没有不批准的。

    永明五年(487),王俭在本职基础上加封开府仪同三司,他坚决推让。六年,重申以前的任命。在此以前诏令王俭每三天回朝一次,尚书令史要出外去向他咨询事情,皇上觉得往来很麻烦,诏令王俭回到尚书下省,每月允许十天外出。王俭启奏请求解除选拔人才的职务,皇上不答应。七年,他又上表坚持请求,被批准了,改为兼管中书监。参与掌管选拔人才的事情。这年他生了病,皇上亲自前去探望。后来去世,年龄三十八岁。诏令禁卫军的文武官员以及台阁配备的兵士仪仗,都参加陪葬。又诏令追赠他为太尉,加赐褒羽、乐队,增加仪仗为六十人,葬礼依照太宰文简公褚彦回的旧规模。加谥号为文献公。

    王俭很少嗜好和欲望,专以治理国家为自己的事业,车马衣服朴素随便,家中没有遗留的财物。他的撰著和批示,为当时的人们所重视。他少年时代便有成为宰相的志向,曾写诗说:“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生了儿子,字叫玄成,取仍然世代为宰相的意思。写有《古今丧服集记》和文集,一起流行在世上。梁武帝接受禅让,诏令为王俭立碑,封为侯爵。

    王俭的弟弟叫王逊,宋朝升明年间(477~479)担任丹阳丞,由于刘彦节的事情被告发,没有受到封赏。建元初年,担任晋陵太守,曾说过怨恨的话。王俭恐怕招来祸患,通过褚彦回把这事上报,中丞陆澄据实奏表检举。诏令让王俭尽忠报效朝廷,特发判决书宽免王逊,把他流放到远方的永嘉郡,他在路上被朝廷杀死。

    长子王骞继承了王俭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