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高..传 (第1/3页)

    高赹字昭玄,也叫敏,自称是渤海..人。

    父亲高宾,背叛齐国,归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臣僚,赐他姓独孤。

    等到独孤信被杀,妻儿迁徙蜀地。

    文献皇后因为高宾是她父亲的老部下,每每到他家去。

    高宾后来升任若阝州刺史,等到高赹显贵后,高宾被追赠为礼部尚书、渤海公。

    高赹年少时聪明敏捷,有器度,略涉书史,尤善词章。

    当初,他还在孩提时,家里有一柳树,高约百尺,亭亭如盖。

    乡里的父老们说:“这个家里会出贵显之人。”高赹十七岁时,北周齐王宇文宪让他当记室。

    周武帝时,他袭爵当武阳县伯,任内史上士,不久升任下大夫。

    因他平定齐国有功,拜授开府。

    不久跟随越王宇文盛进攻隰州叛胡,平定了叛逆。

    隋高祖执掌北周大政时,素知高赹能干聪明,又善军事,多有谋略,意欲引他入丞相府。

    高祖派邗国公杨惠告诉他这个意思,高赹高兴地说:“我愿意听从丞相调遣,为他奔走。

    即使他的大事不能成功,我高赹也不推脱灭族之祸。”于是任他为相府司录。

    当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日方都因奢侈放纵被杀,高祖更加倾心于高赹,把他当心腹。

    尉迟迥造反,派他儿子尉迟..率步兵骑兵八万,进驻武陟。

    高祖令韦孝宽击之。

    官军至河阳,没谁敢先进兵。

    高祖因诸军号令不一,令崔仲方监军,但仲方以父亲在华山以东而推辞。

    当时高赹又见刘日方、郑译都没有去军前的意思,于是请求让自己去,这深合高祖之意,于是派高赹去监军。

    高赹一受相命,立即出发,派人代他向老母辞行,说“忠孝不能两全”,流泪上路。

    到军前,在沁水上架桥,反贼在上游放火木伐,高赹预先作好土狗以防备火木伐。

    渡河后,焚烧桥梁,以示死战,结果大破叛军。

    于是追至邺下,与尉迟迥交战。

    高赹与宇文忻、李询等设计,平定了尉迟迥。

    官军还京,在高祖卧室之内饮宴,高祖拆下帷幕赏给他。

    高赹升任柱国,改封义宁县公,升任丞相府司马,他的官职更高,对他的寄托更重。

    高祖受北周禅让登基称帝后,授高赹为尚书左仆射,兼纳言,晋爵封为渤海郡公,朝中大臣无人可与之相比,皇上每每称他为独孤而不叫他的名字。

    高赹深深地避免权势,上表章请求让位于苏威。

    皇上想成全他的美意,让他辞去仆射之职。

    几天后,皇上又说:“苏威在前朝辞官不作,独孤赹能够推荐他。

    我听说,推荐贤人的人应受上赏,怎能让独孤赹辞官呢?”于是命高赹恢复官位。

    不久皇上拜授他为左卫大将军,本任官职如旧。

    当时突厥屡为边患,诏令高赹镇守边疆。

    等到他还朝时,皇上赏他马匹一百多,牛羊数以千计。

    高赹兼任新都大监,制度多由高赹制定。

    高赹每每坐在朝堂北大槐树下听取汇报、决断事情,其树不依行列,有关部门想砍掉,皇上特命不砍,以留给后人看,他就是这样被朝廷看重。

    又拜授他为左领军大将军,余官如故。

    因丧母而离职,二十天后,皇上即令他复官断事。

    高赹流泪辞让,皇上不许可。

    开皇二年(582),长孙览、元景山等讨伐陈国,皇上令高赹节度诸军。

    适逢陈宣帝崩,高赹认为按礼不能讨伐居丧之国,奏请朝廷班师。

    萧岩背叛时,诏令高赹安抚江、汉一带,很得民心。

    皇上曾问平陈之策,高赹说:“江北寒冷,收割较晚;江南气温较高,水田收割较早。

    估量陈国收获季节,我们略略征集点人马,声言要掩袭陈国,他们必定会屯兵防御,这足以废其农时。

    他们屯兵,我们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