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威传

    苏威传 (第2/3页)

久他又转任民部尚书,依旧任纳言。

    刚好华山以东各州百姓饥荒,皇上令苏威赈济他们。

    后两年,苏威转任吏部尚书。

    又过了一年多,他兼任国事祭酒。

    隋朝承袭长期战争的局面,法制崩坏,皇上令大臣们修改旧法,成为一代通行的法典。

    法典及共行文,多由苏威所定,世人认为他很能干。

    开皇九年(589),拜受尚书右仆射。

    这年,因遭母丧而离职,悲伤过度,他骨瘦如柴。

    皇上告谕苏威说:“你品德高于常人,感情特别深厚,孝顺之道,与俯就凡人差不多。

    你必须节哀,为国家爱惜自己。

    我对你来说,是君是父,你应按我的旨意,依礼保全自己。”不久,皇上令他复职处理问题,他坚持推辞,皇上也不许可。

    次年,皇上巡幸并州,下令他与高赹一起总理留守京城事。

    不久又派他到并州行宫,让他处理民间诉讼。

    苏威子苏夔,年少时即有大名于天下,招引门客,天下的名士大多归附于他。

    后议音乐之事,苏夔与国子博士何妥各有所据,观点不一。

    于是苏夔、何妥都提议:让文武百官署名表示他们赞同哪一种意见。

    朝廷大臣大多依附苏威,因此赞同苏夔的占了十之八九。

    何妥愤怒,说:“我在案头研究四十几年,反被昨晚才生的一个小儿所屈服!”于是奏告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吏部侍郎薛道衡、尚书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人一起结成朋党。

    禁省中叫王弘为世子,称李同和为小叔,说他们就像是苏威的子弟。

    又说苏威搞歪门邪道,让他的堂弟苏彻、苏肃等人混官当。

    又,国子学请荡阴人王孝逸为书学博士,苏威嘱咐卢恺,任王孝逸为苏府参军。

    皇上命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等人一起调查处理,诸事皆被证明。

    皇上让苏威读《宋书383·苏威留守京师。

    隋炀帝继位后,加封苏威为上大将军。

    到要兴修长城时,苏威劝告炀帝停止大兴劳役。

    高赹、贺若弼等被杀,苏威因受株连,被免去官职。

    过了一年多,又拜授他为鲁郡太守。

    不久召他还京,参预朝政。

    不久,拜授他为太常卿。

    ,这年随皇上征讨吐谷浑,升任左光禄大夫。

    炀帝因苏威是前朝旧臣,渐渐加以重用。

    一年多后,重新任命他为纳言。

    他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内史侍郎虞世基参掌朝政,时人称为“五贵”。

    到辽东之役时,苏威以本来官职兼任左武卫大将军,升任光禄大夫,赐宁陵侯爵位。

    这年,晋封房公爵位。

    苏威自因年老,上表请求退休。

    皇上不许,又让他以本官兼掌选举之事。

    次年,随皇上征讨辽东,任右御卫大将军。

    杨玄感造反时,炀帝把苏威请到军帐中,面有惧怕之色,对苏威说:“这个小儿很聪明,怎能不成为国家的忧患呢?”苏威说:“那些明辨是非、明断成功的人,才是聪明人。

    杨玄感很粗疏,不是聪明人,肯定没什么可担忧的。

    只是担心出现祸乱的苗头罢了。”苏威见劳役不息,百姓思乱,略略用这讽劝炀帝,炀帝竟不领悟。

    随皇上还京,到涿郡,下诏苏威安抚关中,让苏威的孙子尚辇直长苏儇为副使。

    他的儿子鸿胪少卿苏夔,先任关中简黜大使,一家三人,都奉命出使关中,关中三辅的人都认为这很荣耀。

    过了一年多,炀帝亲下手诏说:“玉石因为光洁玉润,丹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