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李德林传 (第1/3页)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

    祖父李寿,曾任湖州的户曹从事。

    父亲李敬族,历任太学博士、镇远将军。

    魏孝静帝年间(534~550),令当时知识渊博的人审定文献典籍,让李敬族校书,隶属于直阁省。

    李德林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读左思的《蜀都赋》,十多天就烂熟于心了。

    高隆之见了,非常惊叹,把这事告诉了朝中人士,说道:“如果给他时日,将来一定会成为天下杰出的人才。”邺京许多有名望的人士,都来到他家探视,一个多月间,每天来访的车马不断。

    十五岁时,就开始阅读五经及古今的文集,每天阅读几千字。

    不久对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

    他还擅长写作,文辞恳切且思路通畅,魏收曾经当着高隆之的面,对他的父亲说:“您这个孩子的文章,终究将承继温子升。”高隆之听后,大笑着说:“魏常侍您未免太嫉妒贤才了,为什么不近比老、彭,却远拿温子升来比!”李德林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亲自驾着灵车,回故乡安葬。

    当时正是严冬季节,他只穿着单薄的孝服,并赤着脚,州里的人因此更加敬慕他。

    博陵豪族中有个叫崔谌的,是当朝仆射的哥哥,因为休假而还家,车马装饰十分豪华。

    他准备从自己家里前往李德林家吊丧,两家相距十几里,跟随的人有几十人,他缩减跟随的人员。

    等到了李德林家门,跟随的只五个人,说这样不会使李德林责怪我太炫耀。

    李德林家境贫寒,经历坎坷,而且他的母亲多病,就在家潜心研读典籍,再没有做官的心思。

    后来,他母亲的病略微好了点,就逼迫他去做官。

    任城王高氵皆做了定州的刺史,看重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入州府。

    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礼仪。

    高氵皆曾经对李德林说:“我私下里听说埋没人才就应受戮。

    让你长时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官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于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于是李德林被举荐为秀才,送入邺京,当时是天保八年(558)。

    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燕赵本来多奇才,这话确实不错。

    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

    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

    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太多呢。

    我曾见孔文举的《荐祢衡表》中说道:‘洪水泛滥,帝思贤佐。’拿正平来比大禹,常觉比得不伦不类。

    现在拿李德林来说,便会觉得这句话并不过分。”杨遵彦随即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他拿起笔,顷刻间写成,不做丝毫更改。

    杨遵彦因此十分欣赏他的才能,便把表给吏部郎中陆..看。

    陆..看后说:“可以明显地看出他的文章风格,浩浩荡荡如长河东流。

    以前所见后生写的文章,与李德林的文章相比,只不过是涓涓细流而已。”于是陆..让他的儿子陆..早晚与李德林相随,并告诫他的儿子道:“你做每件事,都应师法这个人,把他作为你的楷模。”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

    而李德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

    这官职是西省的一个闲职,不是他所期望的,又加上当时处于天保末世,于是称病还乡,闭门谢客,以保持自己的品节。

    乾明元年(560),杨遵彦奏请皇上,让李德林入朝商议国事。

    皇建初年,皇上降诏在各地搜罗人才,他再次被迫到晋阳,写了一篇《春思赋》,世人称其典雅华丽。

    这时,长广王做了丞相,驻守在邺下。

    李德林奉旨回到京城,与散骑常侍高元海等,共同掌管军国大事。

    长广王召见了他,并授他为丞相府行参军。

    不久,长广王继帝位,李德林被授为奉朝请,在舍人省值夜班。

    河清年间(562~565),被授为员外散骑侍郎,掌管齐帅的事务,在机密省值班。

    天统初年,李德林被授为给事中,在中书省值班,掌管诏诰文书,不久任中书舍人。

    武平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郎,又奉命与中书侍郎宋士素,副侍中赵彦深一起掌管军国机密。

    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五天颗米不进、滴水不沾。

    因此发热病,浑身生疮,还是哀哭不绝。

    许多为官的好友,像陆骞、宋士素,名医张子彦等,亲自替他调制汤药。

    但李德林不愿喝,浑身红肿,几天过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身体很快恢复。

    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感动天地所致。

    太上博士巴叔仁奏述了他的事迹,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守孝刚满一百天,不许他再守孝,让他复出。

    李德林因为自己久病,身体羸弱,急忙奏请辞官归乡。

    当时中书侍郎杜台卿奏《世祖武成皇帝颂》,齐主认为没能尽善尽美,令和士开把文章给李德林看。

    并降旨道:“杜台卿的这篇文章,不中朕意。

    因你有才华,一定要多记述皇恩盛德,应速速作成,马上送来。”李德林于是进献颂书十六章并加上序,文献多不做记载。

    武成帝看了文章,点头称好,赐给李德林名马一匹。

    武成三年(561),祖孝徵入朝做了侍中,尚书左仆射赵彦深出京做了兖州刺史。

    朝中有原来被祖孝徵所厚待的官员,离间李德林与他的关系,说他是赵彦深的党羽,不能再让他掌管军国机密。

    祖孝徵却说:“李德林滞留于绛衣微职已很久,我常常抱怨赵彦深厚待贤才不够。

    内省文书,正好可以委托给他。

    不久就可以看到他很好地处理事务,不可毫无根据地乱说。”不久,李德林升任为中书侍郎,仍奉旨修订国史。

    齐主留心天下的好文章,召他进入文林馆。

    又令他与黄门侍郎颜之推二人共同管理文林馆的事务。

    武成五年(563),诏令他与黄门侍郎李孝贞、中书侍郎李若共同管理署敕宣旨的事务。

    不久又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兼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