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谨传

    于谨传 (第3/3页)

园,不愿迁移,要求据守外城,因此必用下策。”于谨命令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等人率领精锐骑兵首先占据长江渡口,切断对方的退路。

    梁人在城外竖起木栅栏,长宽达六十里。

    不久,于谨军至,率领全军将其包围。

    梁主多次派兵在城南出战,每次都被于谨击败。

    过了十六天,外城陷落。

    梁主退保内城。

    次日,梁主率领太子以下臣僚,两手反绑于身后,出城投降,不久全部被杀。

    俘虏男女十余万人,没收其仓库珍宝。

    得到宋朝的浑天仪、梁朝的日晷铜表、魏朝的相风乌、铜蟠螭趺、直径四尺周七尺的大块玉石,以及各种车辇和仪仗器物,全部上交,军队没有私下扣留。

    立萧鮞为梁国君主,整顿军队凯旋。

    太祖亲自来到于谨府第,在宴会上言谈极尽欢洽。

    赏给于谨奴婢一千人,还有梁国的宝物和金石丝竹乐器一部,另封新野郡公,食邑二千户。

    于谨坚决辞让,太祖不许。

    又命令司乐创作《常山公平梁歌》十首,让乐师演唱。

    于谨自己由于长期担任重任,地位和声望都很高,既然已经建立功名,就想过优闲的生活,把自己原来所乘骏马和所穿盔甲上交。

    太祖明白他的用意,就说:“强敌未平,你怎么能独善其身呢?”不接受他上交的骏马和盔甲。

    六官建立后,任命于谨为大司徒。

    太祖驾崩后,孝闵帝年纪还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遗命,可是名望地位向来不高,公卿们都图谋专权,互不服气。

    宇文护很担忧这件事,悄悄拜访于谨。

    于谨说:“我一直承蒙丞相的另眼看待,情份之深,超过骨肉。

    今日之事,必须以性命相争。

    倘若在大庭广众之下形成决定,您一定不要谦让。”第二天,公卿们举行会议。

    于谨说:“当初皇族几临覆灭,人人争夺帝位。

    丞相志在扶正补救,亲历战阵,才使得国运中兴,百姓安宁。

    如今天降大祸,先帝驾崩。

    继位者年纪虽幼,而中山公与其有叔侄之亲,又受先帝遗命,所有军国大事,必须由中山公裁决。”言词振奋,神色激厉,众人无不惶恐。

    宇文护说:“这是我家的事,我虽然一向平庸愚昧,也万万不敢推辞。”于谨与太祖同辈,宇文护平时对他特别恭敬。

    这时,于谨快步而前,说道:“您若统理军国大事,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对宇文护再行跪拜之礼。

    其他人迫于于谨所为,也只得再行跪拜,此事就这样决定下来。

    孝闵帝登基后,封于谨为燕国公,食邑万户,升任太傅、大宗伯,与李弼、侯莫陈崇等人参议朝政。

    贺兰祥征讨吐谷浑的时候,于谨只是担任主帅之名,并未亲自出征,但是向贺兰祥传授了作战方略。

    保定二年(562),由于年老,于谨上表乞求退休,诏令不许。

    三年(563)四月,诏令授于谨以三老之位。

    于谨上表一再推辞,诏令不许。

    又赐延年杖。

    高祖亲临太学,侍奉于谨用餐,并请教治国之要。

    于谨答道:“治国之本,在于忠诚,讲信用。

    所以古人讲可以没有食物,可以放弃武力,但不可失去信用。

    国家的兴亡,无不是由此而引起。

    希望陛下牢守忠信,不要失掉它。”晋公宇文护东征时,于谨已经年老有病,宇文护因为于谨是宿将旧臣,还请他同行,向他请教作战方略。

    军队回来后,赐给他钟磬一套。

    天和二年(567),又赏赐他可以坐乘的小车一辆。

    不久任命他为雍州牧。

    三年,在任上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高祖亲临葬礼,诏令谯王宇文俭监护丧事,赏赐杂色丝织品千段,粟麦五千斛,赠授本来官职,加授使持节、太师、雍恒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谥号“文”。

    安葬的时候,凡王公以下臣僚,都护送灵柩到城外。

    附祭于太祖庙庭。

    于谨富于智谋,善于侍奉皇上。

    他名望地位虽高,但愈来愈谦退。

    每次上朝往来,只有两三个骑马的随从。

    朝廷凡有军国大事,大多要与于谨商量决定。

    于谨也竭尽智慧才能,辅佐谐和皇室。

    所以在功臣之中特别受重用,始终如一,没有人说他的坏话。

    他常常教训儿子们务必要保持恬静谦退之心。

    加上于谨年事已高,极受礼遇,子孙很多,都担任了显要官职,当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

    儿子于萛嗣其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