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宗孝明帝纪

    肃宗孝明帝纪 (第2/3页)

后旨意说:“魏有天下,吉星高照。高祖孝文皇帝,以英明神圣的驭天之才,迁徙都城定下江山。世宗宣武皇帝,以聪明睿智,承继帝业,拓展安定海内,但鸿勋未半,早早登仙。这样车未同轨,书未同文,大贼势头尚旺。幼主稚弱,早登皇基,无法担当起统治天下的重任,朕因此顺从群臣所请,临朝总揽朝政。帝年岁渐长,朕长久以来思谋退居,所以去年殷勤再三,陈述此意,百官群僚、内外众人都已明朕怀。但大家的意思,却让朕再勤于政,于是朕便努力于政,直到现在。从今年春天以来,旧病又发,药石加治,未能见好,夏天以来,屡屡发作,所以不堪日理万机、巨细兼顾。帝年岁已长,学识齐备,日复一日,人君的素质已经具备,足以抚治万邦,妥善和谐地治理各种事物。朕当续起前志,退居别宫,远思复子理政、身自明避之义,以自安养,实在希望众臣为百姓着想,深鉴此理。如这样,那就会上下安顺,天地清晏,魏道宏大,人神庆悦,不是件很好的事吗?”于是把皇太后幽禁在北宫,杀了太傅、领太尉、清河王元怿,总领禁卫部队,在殿中处理政务。十九日,肃宗加皇帝礼服,大赦天下,改年号,内外百官晋升官位一级。八月十三日,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起兵欲诛杀元叉、刘腾,未果被杀。九月十三日,蠕蠕国主阿那瑰前来投奔。二十七日,任命太师高阳王元雍为丞相,加授后部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

    冬十月十五日,以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汝南王元悦为太尉公。

    十一月二十九日,肃宗下诏说:“蠕蠕世代雄居北方,在大漠中自成一统与华夏上国邻近相通,已经一百多年。自神鼎南底,世代相传,以至今天,虔诚的贡献虽时有违背,但边境平安,他们全心向魏,款款忠纯。现在其主阿那瑰遭逢劫难,国家分裂,亲众离析,他万里远驰,投奔我朝。悲同申、伍,忠孝足嘉。我朝应为其兴复国之师,以嘉其继绝之举,应以宾礼待他,期望其立功,恢复其地,大启河岳,可封他为朔方郡开国公、蠕蠕主,食邑一千户,赐给衣帽,加以礼车,赏给仪仗、护卫,例同亲蕃。”十二月十三日,肃宗下诏说:“蠕蠕主阿那瑰,遭逢寇乱,远来投庇,其邦分崩离析,犹无定主,而他深怀归愿、忧心切痛。启诉情切,其情哀哀。扶持复兴灭亡的政权,体恤败者,自古以来即为通典。可派国使前后三人,与阿那瑰一道;并明令怀朔都督,领精锐骑兵二千人,亲自率领,把阿那瑰送至其领土边境,令其见机行事。如蠕蠕迎候,应赐车马物品之类,务必要礼遇优厚隆重,礼饯而返;如不接受,听任其还归宫阙。阿那瑰的行装资给,交给尚书办理。”二十二日,任命司空、京兆王元继为司徒公。

    正光二年(521),南秦州氐族造反。二月十二日,假光禄大夫邴虬以抚军将军率部讨伐。二十五日,肃宗车驾驾临国子学,讲《孝经》。三月初二,肃宗幸临国子学祭祀孔子,以颜渊配祭。二十四日,右卫将军奚康生在禁宫内准备杀元叉,不果,被元叉矫诏害死。

    夏四月初三,司徒京兆王元继进位太保。初五,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崔光任司徒公。萧衍义州刺史文僧明率领部下归附朝廷。五月十四日,南荆州刺史桓叔兴自安昌南叛。十八日,乌苌国派使者来朝。闰月初九,居密、波斯国都派使者前来朝拜纳贡。六月初三,高昌国派使者朝贡。二十七日,勿吉国派使者朝贡。

    秋七月十七日,肃宗下诏书曰:“时雨未降,禾苗形损,是我的过错,朕日夜担心忧惧,虽然勉力祭天招应,但至今仍无反应。有关部门可修按旧典,快做以下六件事:监狱中被冤枉的人火速断决;众官旷职,据情严处;鳏独困穷,宜加抚恤;役赋烦民,全加减省;贤良谠直,按时升进;贪官污吏,即地罢免,怨男旷女,务令偶配。希望克恶惩违,消除灾害。”八月初二,伏罗国派使者朝贡。蠕蠕后主郁久闾侯匿伐前来投奔怀朔镇。

    十一月初一,高昌国派使者朝贡。十四日,卫大将军,仪同三司皇甫集去世。十二月初九,肃宗下诏让司徒崔光、安丰王元延明等议定服礼章法。十五日,因东益、南秦氐族人造反,帝诏让中军将军、河间王元琛讨伐他们,失利。

    正光三年(522)春正月十八日,皇帝在藉田中象征性地耕田,以励农稼。

    夏季四月十九日,任命高车国主覆罗伊匐为镇西将军、西海郡开国公、高车王。六月初六,肃宗下诏说:“朕以幼年,早登皇基,但不能上奉天灵,感应和气,以致炎旱连年,甘雨未降,百禾枯焦,晚种未下,将成灾年,秋熟无望。这都是我的过错,因此朕忧惧震怀。今可依旧分派有关部门,驰奔祈祝山岳及诸山川百神能兴起云雨的,务尽虔诚整肃,一定要让苍天感应降雨,玉帛牲品,有求必给。上下群官,躬身自责,断理冤狱,停止土木工程,减膳撤悬,禁止屠杀。”

    秋七月初九,波斯、不汉、龟兹等国派使者前来朝贡。

    冬十月八日,吐谷浑国派使者前来朝贡。十一月二十二日,皇帝到临丘处理战事。二十五日,肃宗下诏曰:“治体正处明时,前王茂轨,考定律历,是历代通常的规律。先朝各代,每每对此慨然而叹。到神龟年间,朝廷始命儒官改创疏漏的律历,回度易宪,才让律历与天象合拍。而今皇天应人,阳春将开,万物初萌,应变耳目,这是所谓魏虽旧邦,律历维新的做法。现可颁布宣明内外,名叫《正光历》。又加此是改历后的首节嘉辰,获展祝祀,神人交和,情理和合幽显,朕思考这与亿兆百姓共维此新,可大赦天下。”十二月十六日,以左光禄大夫皇甫度为仪同三司。二十七日,任命车骑大将军、尚书右仆射元钦为仪同三司,太保、京兆王元继为太傅,司徒崔光为太保。二十九日,因为牧守妄立碑颂,动不动建造寺塔;第宅丰伟奢侈,店肆商贩横行。下诏中尉严加纠摘威风,见到法规不允的事即行纠奏。七品、六品,俸禄足以代耕,也不能听其经营店铺,在城市中争利。

    正光四年(523)春二月初七,肃宗追封已故咸阳王元禧为敷城王,京兆王元愉为临洮王,清河王元怿为范阳王,以礼加葬。(三月)二十三日,河间王元琛、章武王元融,都因贪污的罪名被削爵除名。二十五日,因柔然主阿那环率众侵犯边境,朝廷派尚书左丞元孚兼任尚书,为此道行台,持节抚慰他们。蠕蠕后主侯匿伐到京师朝见。宕昌国派使者前来朝贡。司空刘腾逝世。

    夏季四月,阿那环俘获元孚,驱兵掠抢魏畜牧后北逃。二十三日,肃宗诏骠骑大将军、尚书令李崇,中军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元纂率领十万骑兵讨伐蠕蠕,出塞三千余里,追不上敌人以后回师。

    秋七月二十七日,肃宗下诏曰:“尊贵之人,年龄即是标志之一,崇奉高年的人,是先代通训。所以方叙以元老处于尊位,充国因自强不息而被朝廷挽留。虽然说七十退休,明于典故,然而因以德尚壮,允许他继续在官。而今众官之中,或年近退休,按礼当退。但是他们少年时朝廷用其才力,老了就搁置一边,朕念其旧时勤勉,实在不忍心。或在朝为官,未当外任;或因私事停官,常受考级。这样的人,虽然已年满七十,听任其治民,以终常限。或有新解郡县之职,或外佐始停,已满七十,又求重新任职的,吏部可依令不予上报。这中间有高名俊德、老成的长者,灼然显达、为时人所知晓的,不拘于此例。如若才非秀异,现任朝廷官员,依律令应当解职,可给本官半禄,以终养其身。以使辞官于朝的长者,也不对还归乡闾的人怀怨而终了余生。”

    八月十一日,肃宗下诏曰:“狂暴之徒肆意施暴,凌欺窃取北方,虽然皇魏军威不断,贼徒震慑逃走,但是暴徒所经之地,当地多遭祸患,每每念此,朕心中切痛异常。可令北道行台,派使巡视检察北方,遭到寇掠的地方,饥馁无粮的,厚加赈恤,务必救济。”十四日,肃宗下诏书曰:“朕以不才,登上皇极,借光祖宗之基,身处王公之上,每每昼思夜想,考虑康抚百姓。最近以来雨旱失时,星运错纟比,政理失和,神灵变异,想到这些,朕忧心忡忡。宜诏示百司各勤其职,那些鳏寡穷疾冤滞不申的人,一并加以抚惜。像那些孝子顺孙,廉洁贞节,忠心耿耿、才学超群、独行于世的,都要向上反映,朕将亲自考察,加以提拔任命。”二十日追复已故范阳王元怿为清河王。九月十七日,库莫奚国派使者前来朝拜纳贡。肃宗下诏让侍中、太尉、汝南王元悦入居门下省,与丞相、高阳王元雍一起议决尚书们所奏的事情。

    冬十一月十一日,赵郡王元谧逝世。十二日,太保崔光去世。十二月,萧衍派将侵犯边疆,肃宗下诏让假南将军崔延伯率兵讨伐。任命太尉、汝南王元悦为太保。徐州刺史、北海王元颢因贪污事发被削去官职。

    正光五年(524)正月二十日,肃宗在南郊举行祭祀活动。闰二月初九,口厌哒达国派使者前来朝贡。

    三月,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聚众造反,杀死镇守将领,号称真王元年。肃宗下诏让临淮王元..为镇军将军,假镇北将军,都督北征诸军事率兵讨伐。

    夏四月,高平酋长胡琛造反,自称高平王,攻打镇池以响应拔陵。别将卢祖谦打败了他,胡琛北逃。

    五月,临淮王元..在五原战败,被朝廷削去官爵。二十三日,肃宗下诏,命尚书令李崇为大都督,率广阳王元渊等人讨伐北方敌人。

    六月,秦城人莫折太提据城反叛,自称秦王,杀死刺史李彦。肃宗下诏让刺史元志率部讨伐。南秦州人孙掩、张长命、韩祖香据城反叛,杀死刺史崔游以响应莫折太提。太提派城民卜朝袭击高平,杀死镇将赫连略、行台高元荣。太提不久死,子莫折念生代之而立,僭称天子,建年号为天建,设立百官。十八日,朝廷大赦天下。

    秋季,七月初六,肃宗诏命吏部尚书元修义兼任尚书仆射,为西道行台,率领众将西讨。初十,复河间王元琛、临淮王元..本封。

    都督崔暹在白道失利,大都督李崇率部还驻平城,因其帐中长史祖莹截获吞没军用物资被免除官爵。二十八日,念生派其都督杨伯年、樊元、张朗人攻打仇鸠、河池两个戍镇,东益州刺史魏子建派将领尹祥、黎叔和打败他们,砍下樊元首级,斩杀敌人一千多人。

    这个月,凉州禁卫军将领于菩提、呼延雄绑起刺史宗颖,据城反叛。

    莫折念生派其兄高阳王莫折天生率兵下陇向东侵犯。

    八月十六日,元志在陇东大败,退守岐州。十九日,肃宗下诏曰:“嘉贵赏劳,是圣明之主的常德;恩及旧绩,是警示后人的常规。太祖道武皇帝顺应天期,拨乱返正,大造华夏;世祖太武皇帝继承洪绪,光大王业,亲率六师,扫清恶秽;诸州城镇人,充当士卒,南征北战,戎马倥偬,备受劳苦。等到显祖献文皇帝,自北向南,淮海一带百姓归诚大义,因此他分划强族,派将镇守方镇。高祖孝文皇帝,远遵盘庚,将迁都嵩山洛水之间,思求遏抑北疆,开拓南境,选任良家豪杰,增加北守力量,北戎所托,实倚此辈。先帝因他们忠心不二,方加酬劳赐锡,逢宛、郢烽火烟起,朐、泗告警,军旗频动,连年动兵,这种恩宠方才停止。到了今天,怨怒反叛兴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此。朕妄承皇统,安抚统治天下,调应天时,施布惠政,谋求广播恩泽,现在应追述这些人前番恩忠,追嘉其功。各州镇俘虏,只要原来不是犯罪发配的犯人。都免其为平民,镇改为州,依旧时称号。这些人世代习于战伐,大多是刚劲勇猛之徒,今天既然受到甄选拔任,应思报效国家。可间歇开拔前去征讨沙陇。当让人齐心协力,奋勇当先,这样,妖党狂丑之人,必可被荡除殆尽。士卒冲锋陷阵,立下战功的,自依常式嘉赏。”二十日,南秀容牧子于乞真反叛,杀害太仆卿陆延。别将尔朱荣讨伐平定了叛乱。

    二十一日,莫折念生派都督宝双攻打盘头郡。东益州刺史魏子建派将领窦念祖讨伐他。斩杀宝双,擒获斩杀一千多人。

    九月二十九日,肃宗下诏命尚书左仆射,齐王萧宝夤为西道行台、大都督,率领征西将军、都督崔延伯,又下诏恢复抚军将军、北海王元颢官职、爵位,命其为都督,一起率领众将向西讨伐。二十八日,肃宗驾临明堂,为萧宝夤等饯行。

    这个月,萧衍派将裴邃、虞鸿袭据寿春外城,刺史长孙稚击退了他们,裴邃退居黎浆。肃宗下诏让河间王元琛统兵支授长孙稚。萧衍又派将领军侵犯淮扬,肃宗下诏让秘书监、安乐王元鉴率军讨伐他们。吐谷浑主伏连筹率兵讨伐凉州叛军,于菩提弃城逃走,伏连筹追上杀了他,城民赵天安又推举宋颖为刺史。

    冬十月,营州城人赵安定、就德兴据城反叛,逮捕了刺史李仲遵。城民王恶儿杀了赵安定归降朝廷,就德兴东逃而去,自称燕王。胡琛派其将领宿勤明达侵犯豳、夏、北华三州。初五,肃宗诏都督北海王元颢率领众将讨伐来敌。

    十一月初二,莫折天生攻陷岐州,逮起都督元志及刺史裴芬之。高平人攻杀卜朝,一起迎接胡琛。

    十二月十六日,肃宗下诏命太傅、京兆王元继为太师、大将军,率领众将讨伐天生。口厌哒、契丹、地豆于、库莫奚等国都派使者前来朝贡。

    汾州正平、平阳山胡叛逆。肃宗下诏恢复征东将军章武王元融封爵,命其为大都督,率部讨伐。

    山南行台东益州刺史魏子建招降南秦州氐族百姓,恢复其六郡十二戍,又斩杀贼王韩祖香。南秦州贼王张长命畏于逼迫,便向萧宝夤投降。

    这个月,莫折念生派兵攻打凉州,城中百姓赵天安又逮捕了刺史以响应他。

    孝昌元年(525)春季正月十五,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反叛,害死行台高谅,自称宋王,年号天启,派其子元景仲归顺萧衍。萧衍派其将领胡龙牙、成景隽、元略等率部赴彭城。肃宗诏命秘书监安乐王元鉴回师以讨伐他们,元鉴在彭城南面与元略接战,大破元略,尽俘叛军,紧接着由于警备疏忽,被元法僧打败。萧衍派其豫章王萧综进入彭城内据守,元法僧拥其僚属、守令、士卒以及城郊士女万余人归入萧衍政权。肃宗下诏让镇军将军、临淮王元..,尚书李宪为都督,卫将军、国子祭酒、安丰王元延明为东道行台,恢复仪同三司李崇官爵,为东道大都督,一起讨伐徐州。李崇因病没有前去。

    十八日,萧宝夤、崔延伯在黑水大破秦州叛贼,斩首擒获的敌人达数万人,莫折念生退逃入陇西,泾、岐以及陇东都被平定。朝廷任命太师、大将军、京兆王元继为太尉,其余人官职依旧。

    二月,任命领军将军元叉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肃宗下诏追复乐良王元长命本爵,让其子忠继承爵位。侍中、特进、卫大将军穆绍任仪同三司。二十三日,大赦天下。

    十七日,莫折念生派都督杨..、梁下辩、姜齐等攻击仇池郡城池,行台、东益州刺史魏子建派部将盛迁打败他们,杀了下辩、姜齐等人,砍下首级。二十七日,肃宗下诏曰:“扬善惩恶,为治国大典。诏令是每年考核官吏一次,郡守考核令长,刺史考核郡守,以确定政绩,看其能否胜任。如有杂滥谬妄,便以考功失实论处。”这个月,齐州魏郡百姓房伯和聚众造反。正逢大赦,就散伙了。

    三月二十五日,肃宗下诏命太尉、西道都督、京兆王元继班师回朝。二十八日,下诏说:“丞相高阳王,道德渊广,光明磊落、笃厚忠诚,堪称朝仪楷模,下国榜样,所谓的我的失误你来辅佐,以求政治责成,宜颁布新的法令,宣明远近。各州郡先前上奏给司徒公的文牒,都可改奏给相府处理,符告也照此办理。”三十日,下诏说:“选而后举,自古如此。朕妄承大业,综理万机,求贤致治,心如饥渴。知人善任,自古为难,应博访公卿,采集各方人士的声名事实。现在可令第一品以下,第五品以上的官员,各人推荐自己所了解的人,不限身份和职务。一定要精审其器量才干,具体列举才能在哪一方面,然后依式提拔,按其才能安排位置,希望人才济济的景象,不差往昔,忠直之风,弘扬于今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