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叉传

    元叉传 (第2/3页)

没有成功,奚康生被杀。这件事记载于《奚康生传》。这件事发生以后,孝明帝迁居徽音殿,元叉也搬入徽音殿的右厢房居住。既然住得很近,元叉便千方百计地讨好孝明帝,以博取孝明帝的欢心,于是元叉深得孝明帝的宠信。元叉出入宫中时,总是命勇士手持刀剑在前后护卫,无论因公因私外出、停留,他都严加戒备。元叉在千秋门外的空地上,设置木栅栏围成的小院子,出入宫中,有时就到院中休息一下,每次必定命令心腹卫士把守四周,严防有人行刺,凡是求见元叉的人,只能站在远处与他对话。元叉授意朝廷封他的儿子元亮为平原郡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元亮受封的那天,孝明帝元诩亲临南门观礼,赐给元亮御马及布帛一千匹。

    当初,元叉刚刚把持朝政时,将自己的本来面目掩盖起来,故意作出一副勤政爱民的姿态,待人接物谦逊有礼,对政事的得失非常关心,然而才疏学浅,始终没有什么大的建树。等到他完全控制了局面,大权独揽之后,便骄横狂妄,刚愎自用,沉迷于美酒美色,赏罚予夺全凭自己的好恶、喜怒。元叉还在宫中另外设立了一个库房,由自己掌握。他又曾把妇人藏在运送食品的轿子中,上面用手巾遮盖,命人抬入宫中,出来时也用这个办法,值勤的侍卫心里虽然明白,但没人敢说出来。于是那些趋炎附势的无耻之徒,竞相用美酒美色讨好元叉。一些妇女为了取悦元叉,甚至母女、姐妹当着彼此的面同时与元叉寻欢作乐,毫不避讳。朝廷政务荒废,法纪松弛,州、镇的行政、军事长官,大多都极不称职。从此,整个国家的局势日益陷入混乱。

    自从刘腾死后,元叉等人对胡太后的防范戒备渐渐松懈,元叉也放宽了心,时常住宿于宫外,每日里东游西逛,甚至在去外地游玩时,流连忘返,乐不思归。胡太后暗中观察到了这一切。元叉却对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方式习以为常,高枕无忧,不再有戒心。他的亲信们向他发出警告,元叉却毫不理睬。正光五年(524)秋天,胡太后当着孝明帝的面,对大臣们说:“你们将我们母子隔绝,不准我探望儿子,还要我有什么用?让我出家当尼姑好了,我将与世隔绝,去嵩山闲居寺修道。先帝远见卓识,能够预见未来之事,当初兴建这座佛寺,正是为了我今天能有个安身之处。”说完,自己就要剪下头发。孝明帝与大臣们极为恐慌,一齐跪地叩头,痛哭流涕,竭力苦劝。而胡太后的声音、神色却显得更加怨愤凄惨,态度也更为坚决。于是孝明帝就陪母亲住在嘉福殿,一连几日,与胡太后秘密商议除掉元叉的办法。孝明帝虽处心积虑地要除掉元叉,但在表面上却与元叉显得更加亲密,把胡太后发怒时所说的话,与她想自由往来显阳殿的意思,都告诉了元叉。又对元叉哭诉他因胡太后想要出家修行所引起的忧伤恐惧之情。像这样,一天哭诉三、四次,元叉不但丝毫不起疑心,反而劝孝明帝遵从胡太后的意愿。于是胡太后时常来往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