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贺传

    源贺传 (第2/3页)

他的家人犯罪是首恶者,其策划图谋都与他不相干,我以为可以免去他的死罪,没收到县衙充当苦役就行。”高宗采纳了他的意见。源贺出任为征南将军、冀州刺史,改封为陇西王。源贺向皇帝上书说:“微臣听说:人最宝贵的,莫过于保全自己的生命;恩德中最厚重的,莫过于宽宥他人的死罪。然而犯了死罪的人,不能全部都予以宽恕,应当权衡其罪行的轻重,有的是可以怜惜的。如今北边有强劲的敌寇经常骚扰,南边有狡诈的贼人负隅捣乱,那里的边疆战场,还须严加防备戍守。为臣愚见以为只要不是大逆谋反、蓄意杀人之罪,那些替盗贼窝赃和过失杀人应当处死的人,都可以保全他的性命,将其贬谪充军戍守边境。这样做既符合断案的规矩,又使这些人受到保全性命的恩德;服徭役的人家,能够逐渐蒙受休养生息的好处。刑罚举措所达到的感化教育,也许就在于此。《虞书》上说‘用流放来赦免五刑’,就是这个意思。微臣蒙受皇上的恩宠十分深重,无以报答,现在将要远别朝廷,未行之前更增添系恋之情,所以大胆地进上愚昧的意见,还望陛下明察裁断。”高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以后犯了死罪的人,都被免于处死而流放到边境。过了许久,高宗对群臣说道:“源贺劝朕宽宥各种死刑,将其贬徙充军到北边的各个戍所,从那时到现在,一年之中得以活命的人实在不少,这样既表明了救济民生的大理,又对充实边戍的兵力有好处。你们侍奉朕,有什么好的意见吗?假如人人都像源贺那样,朕治理天下又有什么忧虑呢!回想他那一番忠诚的言辞,所得的益处实在是多啊。”朝中群臣都说道:“不是忠臣不能进献这样的计策,不是圣明的君主不会采纳这样的意见。”

    源贺到了冀州以后,凭着情理来审讯囚犯,尽量减省百姓的徭役。武邑郡有个奸邪之人石华,状告僧人道可与源贺图谋反叛朝廷,有司将此事上奏皇帝。高宗对群臣说:“源贺忠心耿耿为国效力,朕向你们替他担保,没有此事是非常明显的。”就令人细致地加以侦讯检查,石华果然犯了诬告之罪。于是高宗派遣使者向源贺传达诏令说:“你以至忠至诚之心,称著于先朝,以丹青一样的光明磊落而蒙受苍蝇的玷污。朕立即对此事加以检查验证,已将诬告之人处以极刑,所以派人前来宣示朕的旨意。你应安心于所任的职位,不要因为诽谤之言而影响自己的事情。”源贺向高宗上书表示感谢,书信奏上皇帝,高宗对左右的大臣说:“就凭源贺这样忠诚的人,尚且招致他人诬陷,不如他的人,难道可以不谨慎从事吗?”当时朝廷考核官员政绩的上下等次,源贺名列第一,皇帝赐给他衣马器物,在全国颁布宣扬他的事迹。源贺向皇帝上表请求派人代替他的职务,朝廷议论由于源贺很得民心,不予准许。源贺在冀州任职七年,被征召回朝任太尉。

    蠕蠕侵犯边境,源贺跟随皇帝进行征讨,把蠕蠕打败。显祖打算把皇位传给京兆王子推,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