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传

    孙绍传 (第2/3页)

为制造祸乱之源的,是北边镇戍之人啊。

    “如是一统之年,持平治国,是大道之计;混乱之时,纵横之术用之,这是行权术的必然。所以说道不可久,必须使文饰质朴之道交替使用;权不可常,随治乱以收物。文质应世,道形自安;薄厚得当,权势也济。然而,王者计法之意,化物之规,圆与方务得其境,人与物不失其地。又先帝时,律令都议,而律很快施行,令独不出台,至今已有十多年了。臣认为令的本质,即是帝王之身,分处百官之仪,安置九服之节,经纬三才之伦,包罗六卿之职,施置风化之门,用来赏罚的原则,这才是有为之关键,世法之大本也。然修订律令的人,都是通古的,依古式撰定律令,大体可观,新定律令,比之前令,精粗昭然。但是主议之人,太用古制。如全部依古,高祖之法,也须升降去留。谁敢说高祖之法也有是非呢?因这样争论不休,所以令久废不理。然而律令配套,不可偏用,而今律颁令止,办起事来十分滞慢不便。如令不颁,就是没有典法,臣下执事,依何而行?臣等修律,并非不勤勉,而署名之日,臣却不见。这就是所谓农夫尽力,他人享受收成,功名之所,臣实郁郁于怀。”

    没多久,出任济阴太守。还朝之后,历任司徒功曹参军,步兵、长水校尉。正光初年(520~521),兼任中书侍郎,出使高丽。还朝,任镇远将军、右军将军。很久以后,任徐、兖和..使。还朝,孙绍上书大陈军国利害,没回音。孙绍又上表说:“臣听说文质互用,治理之道方能淳和;薄厚得时,人物以之通济。所以能事和三灵,仁洽九服。伏思陛下应灵登极,冲明照物,宰相忠诚纯正,文臣武将都很称职,既有升平之基,应成无为之业。而如今漠北叛乱,陇右构逆,中州惊扰,百姓窃议,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都是由于国法不通,下情怨塞的缘故。臣虽然愚陋短识,具陈始末缘由。以前都城在代郡,武质而治安;移京中土以来,文华而政乱。故臣过去在太和年间,极陈朝政得失,具论四方华夷心态,高祖垂纳,文字应该可以找出。延昌、正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