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景传

    常景传 (第2/3页)

仍旧。这一年受敕撰门下诏书,共四十卷。尚书元苌出为安西将军、雍州刺史,请常景为司马,因景阶次不够,除任录事参军、襄威将军,带长安令。很有惠政,百姓官吏都很是称赞他。

    这以前,太常刘芳与常景等人撰写朝令,没有来得及颁布施行。另外典掌仪注,多有草创,未成,刘芳去世,常景纂成其事。及世宗逝世,朝廷召常景赴京,还修仪注。拜授谒者仆射,加宁远将军。又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官职。后来授步兵校尉,仍为舍人。又敕撰太和年间以后朝仪已施行的,共五十卷。当时灵太后下诏令依汉代阴、邓二位皇后旧例,自己亲奉朝祀,让帝交替献祭。常景于是据正例,以定朝仪,朝廷肯定了他的做法。

    正光初年(520),除任龙骧将军、中散大夫,舍人如故。当时肃宗在国子寺行讲学之礼,司徒崔光执经,帝敕常景与董绍、张彻、冯元兴、王延业、郑伯猷等一起录经义。事完后,又行释奠之礼,并诏百官写释奠诗,大家的诗作中常景的诗最好。

    这年九月,蠕蠕主阿那环归顺朝廷,朝廷不知应把他安在什么位置合适,高阳王元雍访问常景,常景说:“往日咸宁年间,南单于来朝,晋代朝廷把他放在王公、特进之下。今天应该把他放在蕃王、仪同三司之间。”元雍听从了他的意见。当时朝廷典章,疑而不决的,则询访于常景而定。

    当初,平定齐地之后,光禄大夫高聪徙于北京,中书监高允为他娶妻,给他钱财房宅。高聪后来为高允立碑,他经常说:“我以此文报答他的恩德,足矣。”豫州刺史常绰认为未尽其美。常景推崇高允才学器识,先作《遗德颂》,司徒崔光听说后观看其文,寻味良久,说:“高光禄平时每每矜夸其文,自认为可以报答高允之德,今天见到常生此颂,高氏便不能独擅其美了。”侍中崔光、安丰王元延明受诏议定服章之仪,帝敕常景参加讨论。不久进号冠军将军。

    阿那环率众投魏,他在国境上迁延时日,又陈部下饥饿疲乏,难以前进。帝派尚书左丞元孚奉诏抚恤,阿那环抓住元孚经过柔玄,奔往漠北。帝派尚书令李崇、御史中尉兼右仆射元纂领兵追讨,没有赶上。又令常景出塞,经瓮山,临翰海,让他宣诏召大军回朝。常景跋山涉水,怅然怀古,模仿刘琨《扶风歌》作诗十二首。

    进号为征虏将军。孝昌初年(525),兼任给事黄门侍郎。不久又除左将军、太府少卿,仍为舍人。他坚决推辞少卿职不拜,改授散骑常侍,将军如故。徐州刺史元法僧叛入萧衍政权,萧衍派其豫章王萧综入据彭城。当时安丰王元延明为大都督、大行台、都督观机部分。常景经洛..,于是作铭文。这时,尚书令萧宝夤、都督崔延伯,都督、北海王元颢,都督、车骑将军元恒芝等都一一出讨,帝诏常景到军中宣旨劳问。还朝,以本将军授徐州刺史。

    杜洛周在燕州反叛,帝仍以常景兼尚书为行台,与幽州都督、平北将军元谭一起抵御叛军。常景上表请求统幽州各县人马都入古城,山路有通往敌人的地方,权发兵夫,随其设戍,以为防敌之处。又因一向以来差兵,兵马不尽强壮,今之三长,都是豪门或多丁卒的人充任,请求权且征其为兵。肃宗都依从了他的意见。进号为平北将军。另敕元谭西到军都关,北据卢龙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