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卷五 魏书五 后妃传第五

    三国志卷五 魏书五 后妃传第五 (第2/3页)

甄后追加谥号。于是明帝派司空王朗持节以三牲之礼到甄后陵墓祭祀,又专门为她修建寝庙。

    太和元年(227)三月,明帝以中山国魏昌县之安城乡一千户追封甄后的父亲甄逸,谥号安城乡敬侯,其孙甄像承袭爵位。四月,明帝下诏在洛阳营建祖庙,施工中从地下挖出一块玉玺。此玉玺一寸九分见方,上面刻有“天子羡思慈亲”六个字。明帝持玺而动情,因而备下牲礼到宗庙祭告。此后明帝又多次梦见母亲,益发增加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于是对诸舅氏按亲疏排出顺序,分别予以任用,赏赐累计达到万两之巨,又擢升甄像为虎贲中郎将。是月,甄后母亲病故,明帝披麻戴孝亲自参加了葬礼,朝中文武百官陪同致祭。

    红潮网太和四年(230)十一月,明帝感到母亲甄后的陵墓过于低矮简陋,便委派甄像以兼职太尉的身份,持皇帝节杖到邺城,祭告土神,改葬甄皇后于朝阳陵。甄像完成使命返朝后,升为散骑常侍。

    青龙二年(234)春天,明帝下诏追谥甄后之兄甄俨为安城乡穆侯。夏天,东吴军队进犯扬州,明帝任命甄像为伏波将军,持旌节代他督师出征。战后,又再任命甄像为射声校尉。

    青龙三年(235)甄像死去,追赠卫将军,改封魏昌县,谥号为魏昌县贞侯。儿子甄畅继承其爵位。又封甄畅的弟弟甄温、甄韦华、甄艳皆为列侯。

    青龙四年(236),明帝下诏改变甄逸、甄俨的安城乡侯封号,皆追封为魏昌县侯,谥号敬侯、穆侯不变。同时加封甄俨的世妇刘氏为东乡君,追封甄逸的世妇张氏为安喜君。

    景初元年(237)夏,朝中掌管礼乐祭祀的官员议定七座宗庙的排列顺序,分别祭祀列祖列宗。冬季,他们又奏请明帝说:“作为一代帝王,既是受命于先帝的安排和重托,同时也有赖于圣妃神灵的保佑。在此基础上,君王才能振兴江山社稷,成就一番王业。远古时代高辛氏预料他的四个妻子所生的儿子皆可拥有天下,成就王业,果然在他死后,帝挚、陶唐、商、周一代一代都兴旺起来(他的四个儿子尧、挚都是自己做了帝王,后稷、契则分别是周族和商族的祖先)。周人拥有天下后,推举祖先后稷的文德武勋可配上天,又追溯本族的起源,于是周王朝特地为后稷的母亲姜嫄建立了宫庙,世世代代对她加以祭祀朝拜。《周礼》中所载:‘奏夷则,歌中吕,舞大..,以享先妣。’正是描绘周人祭祀姜嫄的情形。诗人也写诗称颂道:当初生下了我们周人的,正是那位姜..啊!这更明白地指出了周王朝的起源和周朝民众的由来。诗人们还写道:姜嫄的神庙静谧而详和,充满着庄重的气氛。为周人建立了不朽功绩的姜嫄啊,您的仁德还能再回来吗?《周礼》和《诗经》中对祖先的赞美和推崇,达到了如此的程度。如今我大魏王朝继承有虞氏的天运拥有天下,自太祖登基以来已有三世繁荣昌盛的历史。宗庙之数,实也与周王朝相同。考虑到武帝和武宣皇后、文帝和文德皇后都已列入先祖之列祀庙,享受子孙万代的祭祀香火,而文昭皇后承受上天之灵符,生养了圣明的君主,可谓是功济天下民众,仁德充满人世。大魏王朝的江山社稷传之有人,正是赖于文昭皇后的功绩啊!现在皇上为文昭皇后修建了寝庙,这正如同周人所建的姜妣神庙一般。但皇上却没有明确发布诏令,宣布文昭皇后的寝庙永远享受祭祀和保护,这样如果论起甄皇后的功绩和报答生母仁德,皇上您在历史上可是要留下遗憾的。后人不能完全体察到您的一片忠孝之心啊!臣等奏请皇上恩准,文昭皇后的寝庙应该世世代代享受祭祀,和祖宗神庙享受同等的待遇,并由朝廷颁布万世不毁的法令,以弘扬文昭皇后圣明贤德的遗风。”明帝完全赞同这项奏请,于是下诏,宣布文昭皇后的寝庙和另外七座宗庙享受同等祭祀礼仪,并将此规定铭刻于金鼎,藏之于金柜,以传示子孙后代。明帝对他的舅舅们格外怀念。

    甄畅此时年纪尚小,到景初末年(239),明帝便任命他为射声校尉,加散骑常侍官职,还特意为他修了一座豪华气派的大宅第。落成之日,明帝亲自前往验看,并传令在府第后园为甄像的母亲建起一座观庙,这个里巷取名为渭阳里,意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嘉平三年(251)正月,甄畅病亡,被追赠为车骑将军,谥号恭侯,其子甄绍承嗣爵位。

    太和六年(232),明帝的爱女曹淑死去,追封为平原懿公主,为她修了祭庙,并将她与甄皇后已死的堂孙甄黄合葬,追封甄黄为列侯,又过继夫人郭氏的堂弟郭德为他们的儿子,郭德改从甄姓,封为平原侯,承袭公主的爵位。

    青龙年间(233~237),明帝封甄皇后堂兄的儿子甄毅和甄像的三个弟弟为列侯。甄毅后来不断上奏对朝廷提出建议,明帝便提升他做了越骑校尉。

    嘉平年间(249~254),朝廷又封甄畅的两个儿子为列侯。甄皇后哥哥甄俨的孙女被立为齐王曹芳的皇后。甄皇后的父亲早已作古,母亲被封为广乐乡君。

    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祖父曾做过县吏一级的官。郭后自幼聪慧异常,非一般女子可比,父亲郭永为之惊奇,对家人说:“这孩子真是我们家的女王啊!”遂以“女王”为字。她早早就失去了父母双亲,在战乱中飘泊无靠,被铜革是侯收养长大。太祖为魏公时她应召入太子东宫,因有智有谋,经常向曹丕提出一些好的建议,颇受他的赏识。太祖死后,曹丕以太子身份继承王位,封郭后为夫人。等到曹丕取代汉献帝当了皇帝,又封她为贵嫔。甄皇后被文帝赐死,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文帝对郭后的宠幸。

    黄初二年(221),文帝想立她为皇后,中郎栈潜上书表示反对。他在奏书中说:“古代帝王们治理天下,不仅离不开文武百官的忠心辅佐,也离不开贤慧的后妃鼎力相助。能否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可以说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故而远古时期黄帝迎娶西陵氏之女,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虞舜,都以贤明有德而著称,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而夏桀亡国狼狈逃往南巢,其祸根正在于宠幸穏喜,不修朝政;商纣王以炮烙剖心等酷刑对待臣下,目的也不过是取悦于妲己的欢心。鉴于这些在历史上曾导致王朝废兴事业成败的经验教训,历来贤明的君主都格外慎重对待册立皇后这件大事,总是在世族豪门之家选择知书达礼的淑女来充任元妃,以统领六宫,虔敬地祭祀宗庙,暗修教化之功。《易经》中说‘家道正而天下定’,说的是由小到大、由内及外的道理。这正是先王们所规定的法规啊!齐桓公在葵丘接受爵位时,也特别申明,不能让妾成为妻子。可如今宫中有些嫔妃,常常借着皇上的宠幸而越礼,与皇帝一同乘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