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卷十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三国志卷十 魏书十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第2/3页)

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太祖于是留了下来。进而以奇兵偷袭袁绍的其他军营,斩杀了他的大将淳于琼等,袁绍退走。审配因为许攸有不法行为,收捕其妻儿,许攸一怒之下背叛了袁绍;颜良、文丑被阵前斩首;田丰由于劝谏而被杀,一切正如荀彧所预想的那样。

    建安六年(201),太祖为筹粮到了东平国的安民县,粮食太少,不足以与河北相峙,想要趁袁绍刚败,利用这个空隙讨伐刘表。荀彧说:“现在袁绍失败,部众离析,应趁此机会,一举平定河北;我们背靠兖州、豫州,如远征江、汉,这时袁绍要是收其残部,乘虚攻击我们的后方,您的大事就完了。”太祖于是再次驻军于黄河岸边。袁绍病死,太祖渡过黄河,袭击袁绍之子袁谭、袁尚;而高干、郭援侵略河东郡,关右震动,钟繇率马腾击败了他们。此事详情在《钟繇传》中另有记载。建安八年(203),太祖登录荀彧前后的功绩,上表请封荀彧为万岁亭侯。

    建安九年(204),太祖攻下邺城,兼任冀州牧。有人劝太祖:“应恢复古代区划,设置九州,那么冀州所控制的地盘广大,天下就会服从您了。”太祖将采纳这个建议,荀彧说:“如果这样,冀州应包括河东、冯诩、扶风、河西、幽州、并州的地盘,所夺占囊括的地方众多。过去您打败袁尚,捉住审配,全国震惊,必定人人害怕不能保住自己的地盘,拥有自己的军队;现在使他们分属冀州,将会人心紧张。况且很多人在劝说关右诸将闭关自守;现在听到这个消息,以为是对他们一个一个地攻夺。一旦关西发生变乱,即使有守善之人,威迫之下也会为非作歹,那么袁尚得以宽限死期,袁谭也会心怀二意,刘表因此保守江、汉之间,天下就不那么容易平定了。希望您迅速领兵先平定河北,然后修复旧都洛阳,南征荆州,指责刘表不向朝廷进贡,那么天下都了解您的心意,人人安心;天下完全平定后,再计议恢复古制,这才是国家长久的利益。”太祖于是搁置了恢复古制的计划。这时荀攸已经是太祖主要的谋士。荀彧的哥哥荀衍任监军校尉驻守邺城,统领河北军事。太祖征讨袁尚时,高干暗地派士兵偷袭邺城,荀衍事先察觉,全部诛杀之,因功被封为列侯。太祖将女儿嫁给荀彧的长子荀恽,后称安阳公主。荀彧、荀攸均权重显贵,但都谦虚节俭,得到的赏赐、俸禄都分给宗族故里,自家并无余财。

    建安十二年(207),又增加荀彧的封邑一千户,合计二千户。太祖将征讨刘表,问荀彧将采用什么计策,荀彧说:“现在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南方的处境就困难了,可以明里出兵宛、叶二县,而暗中抄小路轻装行进,打他个出其不意。”太祖照办。恰好此时刘表病死,太祖按荀彧的计策直趋宛、叶,刘表之子刘琮献出荆州而降。

    建安十七年(212),董昭等人认为太祖应晋爵为国公,得到九锡的最高礼遇,以表彰他特殊的功勋,他们就此事秘密征求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太祖本是起兵以匡正朝廷,安定国家,怀着忠诚之心,保持退让的实际行动;君子爱人是爱其德行,不应该这样做。太祖从此心中对他产生了不满。正好遇上征讨孙权,太祖上表请派荀彧到谯县慰劳军队,乘机擅自留下荀彧,让他作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谋丞相军事。太祖军队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扬州寿春,忧郁而死,享年五十岁。追谥为敬侯。第二年,太祖就升为魏公了。

    荀攸传,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荀攸的祖父荀昙,曾任广陵太守。荀攸年少时死了父亲。荀昙死后,荀昙的故友张权请求为荀昙看守墓地。这年荀攸十三岁,怀疑张权,对叔父荀衢说:“这人脸色不正,恐怕有隐私!”荀衢醒悟了,于是追查审问,张权果然是杀人在逃犯。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何进掌权,征召国内知名人士荀攸等二十多人。荀攸被授官黄门侍郎。

    董卓叛乱后,关东起兵,董卓迁都长安。荀攸与议郎郑泰、何..、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说:“董卓不守信义,比夏桀、商纣还残暴,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拥有强大的兵力,实际上不过是一介匹夫而已。现在我们干脆杀了他以通告百姓,然后占据崤山、函谷关,辅佐君王,以向全国发号施令,这正是当年齐桓公、晋文公的作法。”事情将成时被发觉,何..、荀攸被捕关在狱中,何..忧虑恐惧,自杀身亡;荀攸饮食、言谈自若,适逢董卓死,幸免一死。弃官返归,又被官府征召,考试名列优等,升迁为任城相,没有赴任。荀攸因蜀汉地险城坚,人民生活殷实,于是请求担任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停驻在荆州。太祖奉迎天子到许县建都,给荀攸写信说:“现今天下大乱,正是有谋之士费心劳神的时候,而您却在蜀汉静观时局变化,不是太保守了吗?”于是征召荀攸为汝南郡太守,入京任尚书。太祖素来知道荀攸的名声,与他一交谈,十分高兴,对荀彧和钟繇说:“公达不是平庸之人,我能够与他谋事,天下事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让他作了军师。

    建安三年(198),荀攸随太祖征讨张绣。荀攸对太祖说:“张绣与刘表互相援助,力量强大,但张绣是流动部队,食物要靠刘表供给,刘表无力供给他时,双方势必背离。我们不如暂停进军等待一下,这样可以诱之前来;如果急于进攻,他们势必互相救援。”太祖不听,终于进军,到了穰县,与张绣交战。张绣告急,刘表果然来救。太祖军作战不利。于是太祖对荀攸说:“都是不听您的建议造成的啊!”随即设置奇兵再次交战,大败张绣。这一年,太祖从宛县发兵征讨吕布,到了下邳,吕布败退,坚守那里,太祖进攻,没有拿下,连续作战,士兵疲惫,太祖想收兵。荀攸和郭嘉劝说:“吕布勇而无谋,现在三次交战都败了,他的锐气已经衰落。军队以大将为核心,首领衰疲,部队就没有奋战的意志了。那个陈宫有谋却来得慢,现在趁着吕布锐气还未恢复,陈宫谋划还未确定,我们进兵,急速攻打,吕布就可以被拿下。”随即引来沂水、泗水灌进城去,城被攻破,活捉了吕布。荀攸后来随太祖在白马救援刘延,设计斩了颜良,详见本书《武帝纪》。太祖攻下白马城后返回,命令运军用物资沿黄河向西进军。袁绍渡过河来追赶,仓猝间与太祖相遇。曹军众将领有些恐慌,劝太祖退回坚守军营。荀攸说:“这些东西正是用来诱捕敌人的,我们为什么要退呢?”太祖和荀攸相视而笑。于是让将士们将军械粮食装备等丢在路上引诱贼兵,贼兵争抢东西,阵势大乱。太祖随即派步兵和骑兵攻击,大败袁军,斩了他的骑兵将领文丑,太祖于是和袁绍在官渡形成对峙局势。双方军粮将尽,荀攸对太祖进言说:“袁绍运粮车一天之内将要到达,押车将领韩荀大精干但轻敌,攻击他可以获胜。”太祖说:“谁可以派遣?”荀攸说:“徐晃。”于是派徐晃及史涣半路截击,打败了韩荀大,烧了他押送的军用物资。适逢许攸前来投降,说袁绍派淳于琼等人率一万多士兵押运粮食,将领骄恣,士兵懈怠,可以中途截击。众人都怀疑他,只有荀攸和贾诩劝说太祖听从。太祖于是留下荀攸和曹洪守营,自己率军进攻打败了袁军,全部斩杀了淳于琼等人。袁绍的大将张..、高览等人烧掉进攻用的器具,投降了曹军,袁绍只得丢弃部队逃。张..前来投降时,曹洪怀疑他,不敢接受,荀攸对曹洪说:“张..有谋而不被袁绍采用,一怒之下前来投奔,您怀疑他什么呢?”这才接受了张..等人。

    建安七年(202),荀攸随太祖到黎阳讨伐袁谭、袁尚。第二年,太祖正在征讨刘表时,袁谭、袁尚又争夺冀州。袁谭派辛毗来降并请求救援,太祖想答应,就这件事询问部下。众人大多认为刘表强大,应先平定他,袁谭、袁尚不值得担忧。荀攸说:“天下正值多事之秋,而刘表却稳守江、汉之间地区,他没有吞并四方的志向不问而知。袁氏占据四个州的地盘,有甲兵十万,袁绍凭宽厚得到众心,假使他的两个儿子和睦相处,保守他们的既成功业,那么天下的灾难就不会停息,现在袁氏兄弟交恶,结果不会是双方都得到保全。二袁如果合作,力量就会强大,那时就不易谋取了。趁他们内讧谋取他们,天下就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啊!”太祖说:“正确。”于是答应与袁谭结亲,随即派兵击败袁尚。这以后袁谭背叛,荀攸又随从太祖在南皮斩杀袁谭。冀州平定,太祖上奏为荀攸请求封爵说:“军师荀攸,从开始就辅佐臣下,没有哪次出兵没有跟从,前后多次战胜敌人,都是靠荀攸的谋划。”于是封荀攸为陵树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颁布命令大行论功行赏,太祖说:“忠诚正直缜密谋划,安抚内外人心,功归于文若。其次便是公达。”给荀攸增加封邑四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七百户,转任中军师。魏国刚建立时,荀攸任尚书令。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太祖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太祖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文帝在东宫做太子时,太祖对他说:“荀公达,是人之表率,你应尽到礼节尊敬他。”荀攸曾经生病,太子前去慰问,独自在床下礼拜,他受到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