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后汉书卷三十五 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第1/3页)

    (张纯、曹褒、郑玄)

    ◆张纯传,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高祖父张安世,宣帝时做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亲张放,做过成帝的侍中。

    张纯少时承袭父亲的爵土,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时做到列卿。正遇王莽篡位,许多人失去了爵土,而张纯因为敦厚谨慎,遵守法制,得以保全前代的封号。

    建武初年(25),先到朝廷,所以得致复国。

    五年(30),拜为太中大夫。朝廷派他统率颍川突骑安集荆州、徐州、杨部,督促转运,监督诸将营。后来又带兵屯田在南阳,升为五官中郎将。有官吏上奏,列侯不是刘姓宗室不应复国。光武帝说“:张纯提任宿卫十多年,不能废止,改封为武始侯,俸禄取富平县的一半。”张纯在朝时间久,对旧事很熟悉。

    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残缺,每有疑议,就去访问张纯。自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节,多由张纯正定。皇帝十分重视,用张纯兼任虎贲中郎将,多次被引见,有时一天引见四次。张纯认为宗庙未定,昭穆的次序紊乱,十九年(44),便与太仆朱浮一同上奏道:“陛下从百姓中兴起,平定天下,扫除暴乱,兴继祖宗的基业,臣下认为经义所载,人事众心,虽然实际等于创造革新,而名义上叫中兴,应该奉祀先帝,恭承祭祀大典。元帝以来,宗庙奉祀高皇帝为受命之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武皇帝为世宗,都照旧制办事。又立亲庙四世,推南顿君(光武之父)以上到舂陵节侯为止。按礼记所载,为人后者就算是他的儿子,既然侍奉元帝为大宗,就应降其私亲。现在礻帝礻合之祭行于高庙,陈列左昭右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卑位混在尊位,不合礼意。如果不遭王莽篡位,而国家嗣续无所寄托,推求宗室,用陛下继承先统,怎能又照顾私亲,违背礼制么?从前高皇帝认为自己受命于天,不由太上,宣帝以孙立在祖后,不敢私亲,所以替父立庙,独群臣侍祠。臣的愚见认为该废除现在的亲庙,模仿二帝的旧典,希望下诏有司广泛听取意见。”诏书下到公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窦

    融奏议道:“应以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等五帝四世代替今之宗庙,宣帝、元帝尊为祖、父,可亲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另为南顿君立皇考庙。它的祭祀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以表明尊其所尊的敬意,亲其所亲的恩德。”皇帝听从了。这时宗庙不完备,从元帝以上,祭于洛阳高庙,成帝以下,祠于长安高庙,南顿君四世,随所在之处而祭祀。

    第二年(45),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

    二十三年(48)代替杜林做大司空。他在位时,羡慕曹参继承萧何的事迹,对旧法无所变更。选拔椽史,都是知名的大儒。

    明年(49),把阳渠打通,引洛水为漕运,百姓得到好处。

    二十六年(51)皇帝下诏给张纯道:“礻帝(五年一祭)礻合(三年一祭)的祭礼,好久没有举行了。古人说:‘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应根据经典,详细作出制度。”张纯奏道:“《礼记》上说,三年一礻合,五年一礻帝。《春秋》传说‘:大礻合者何?合祭也。’毁庙和未毁庙之主都列在上面,合食在太祖之庙,五年再举行一次。汉朝的旧制三年一礻合,毁庙之主合食于高庙,存庙之主不曾合祭。

    元始五年(5)诸王公列侯庙会,才开始礻帝祭。又前十八年,皇帝亲自到长安,也行这礼。礼说三年一闰,天气小备,五年再闰,天气大备。所以三年举行一次礻合礼,五年举行一次礻帝礼。礻帝就是谛的意思,谛定昭穆尊卑的意思。礻帝祭在夏四月,夏天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所以正尊卑的意思。礻合祭在冬十月,冬天五谷成熟,物备礼成,所以合聚饮食。这个典礼废掉已经八年,可以照礼办事,按时定下来。”皇帝听从了,从此礻帝、礻合的祭祀就规定下来了。当时南单于和乌桓来投降,边境无事,百姓刚刚去掉兵革,年成很好,家给人足。张纯认为圣王的建学校,为的是提倡礼义,在富民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于是按照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和平帝时议,想具体启奏。没有呈上去,恰逢博士桓荣上书建议立辟雍、明堂,奏章下达到三公、太常,而张纯的意见正与桓荣相同,皇帝就同意了。

    三十年(54)张纯上奏应该举行封禅,奏章上说:“自古以来受天命而做皇帝的人,太平之世,一定有封禅之礼,来宣告成功。《乐动声仪》说:‘以《雅》治人,《风》成于《颂》。’周朝盛世,成王、康王年间,郊配封禅,都有史实可见。《书经》说:‘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此示。’就是封禅的意思。臣下看到陛下接受中兴的天命,平定海内的乱局,修复祖宗的庙宇,抚存百姓的安宁,天下安然无恙,百姓获得再生,恩德像云之行天,惠泽像雨之下降,百姓安居乐业,夷狄羡慕仁义。《诗经》说:‘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今年正是寅年,仓龙甲寅,德在东宫。应趁大好时光,遵从唐尧的典章,继承孝武帝的大业,二月举行东巡狩,封泰山,表明中兴之主,记载功勋,恢复祖宗的传统,上报天神,禅梁父,下祀地神,传福祚于子孙,这是万世的基业。”

    中元元年(56),皇帝便东巡泰山,用张纯比照御史大夫随行,并上元封曲仪和刻石文。三月,张纯死了,谥称节侯。

    ◆曹褒传,曹褒,字叔通,鲁国薛人。父亲曹充,坚持学习《庆氏礼》,建武年间做了博士,跟随皇上巡狩泰山,定封禅礼,回来后,受诏议立七郊(五帝及天地)、三雍(辟雍、明堂、灵台)、大射(古射礼之一)、养老等礼仪。显宗即位,曹充上言道:“汉朝再受天命,仍有封禅之事,可是礼乐残缺,不可作后代的榜样。五帝不相互继承音乐,三王不互相因袭旧礼,大汉应自己制定礼仪,用来给百代子孙作典范。”帝问:“礼乐怎么制法?”充答道:“《河图括地象》说:‘有汉世礼乐文雅出。’《尚书·机钤》说:‘有帝汉出,德洽作乐,名予’。”皇帝很赞赏,下诏书道:“现在改太乐官叫太予乐,歌诗曲操,等以后的君子来补充。”拜曹充作侍中。作章句辩难,于是就有了《庆氏学》问世。曹褒年少时有大志,气量大,二十岁时继承父亲的学业,学问广博,尤其爱好礼事。常觉得朝廷制度不完备,羡慕叔孙通替汉朝制立礼仪,于是早晚研究,潜心思考,睡觉时怀中抱着书札,走路时也诵习文书,当他想得入迷时,竟忘记自己该往哪方走。曹褒起初被举为孝廉,又提为圉县县令,用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