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后汉书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 (第2/3页)

观,显宗认为很奇异,特补他为尚书郎。职务是掌管机要,周密谨慎从事,奉侍二帝,不曾有过失。和帝时,升为司隶校尉,出为魏郡太守。

    永元十年(99),升为少府、大司农。徐防勤晓政事,在哪个岗位都有事迹。十四年(103),拜为司空。徐防认为《五经》久远,圣意难得明白,应该作些章句解释,使后学学习便利些。上疏道:“臣听说《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从子夏开始。以后各家分析,各有不同的说法。汉朝继承乱秦之后,经典已经废绝,本文略存,有的没有章句。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博征儒术,开设太学。孔圣人已经远了,微妙的旨意将要失传了,所以立博士十又四家,设甲乙之科目,用来勉劝学者。为的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善恶,如何改正破敝成为善良之人。臣看到太学考试博士弟子,都是用的意说,不修家法,私相容隐,开生奸路。每有策试,就兴起诉讼,论议纷纭错杂,互相指摘是非。孔子说的‘述而不作’,又说‘吾犹及史之阙文’(意思是说他自己年轻时还看见过古史官之缺文,现在没有了)恨史有所不知而不肯缺略哩。今不依章句,乱生穿凿附会,以为遵师是不合法的,意说为得理,轻侮道术,渐渐成了风俗,的确不是诏书实选的本意。改薄从忠,这是三代的常道,专精务本,儒学所先。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应该根据名家章句,开设五十难题,用来策试士人。解释得多的擢为上等,引文明确的为高说;如果不依先师,义有自相矛盾,都算是错的。《五经》各取上等六人,《论语》不宜射策。即使所失已久,稍可矫正一些差错。”诏书下给公卿,都依从徐防的说法。

    十六年(104),徐防拜为司徒,延平元年(106),升为太尉,与太傅张禹参录尚书事,数次得过赏赐,甚见优宠。安帝即位,以定策封龙乡侯。食邑千一百户。这年因灾异寇贼策免职。回到封地。所有三公因灾异免的,从徐防开始。徐防死后,儿子徐衡当嗣,让封于其弟徐崇。几年后,不得已,才出就爵。

    ◆张敏传,张敏字伯达,河间莫阝人。

    建初二年(77),举为孝廉,四次升迁,五年(80)做了尚书。建初年间,有人侮辱人家的父亲,而那人的儿子把他杀了,肃宗宽其死刑而降等处理,从此以后把这事作为例子。这时就定下来,制定了《轻侮法》。张敏驳议道“:《轻侮》之法,先帝一切的恩惠,没有成科班之律令。死生之判决,宜从上下,犹如天之有四时,有生有杀。如果开相容恕,著为定法,这就是故意设置奸萌,生长罪过。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春秋》之义,子不报仇,不是儿子。而法令不替他减刑,因为相杀之路不可开的缘故。现在假托出于义愤得以减刑,乱杀人的有差别,使执法之官吏能设巧诈,不是教以‘在酉鬼不争’的意思。又《轻侮》之比,渐渐多起来,至有四五百科,转相顾望,越来越多,难以流传万年。臣听得老师说‘:救文莫如质。’所以高帝去掉繁苛之法律,为约法三章。建初年间的诏书,有改于古代的,可以下三公、廷尉除掉其敝。”议论罢了不被省察。张敏又上疏道“:臣敏蒙恩,特被提拔,愚心所不晓,迷意所不解,的确不敢随便附和众议。臣想见孔子垂经典,皋陶造法律,推原他们的本意,都想禁止百姓作坏事。不知道《轻侮》之法将用来禁止什么?必不能使人不相轻侮,而更开相杀之路,执法之吏又容其奸枉。议论者有的说‘:平法当先论生。’臣愚以为天地之性,只有人最宝贵,杀人者死罪,三代通制是如此。今想趋生,反开杀路,一人犯法不死,天下受他的害。古记说:‘利一害百,人去城郭。’春生秋杀,天道之常规。春天一物枯死就是灾,秋天一物开花就是异。王者承天地,顺四时,以圣人为法,以经律为依据。愿陛下留意下面的百姓,考寻利害,广泛让大家评议,天下幸运得很。”和帝听从了。

    九年(84),张敏拜为司隶校尉。到职视事二年,升为汝南太守。清约不繁,用刑公平正直,有理能名。后因事免职。

    延平元年(106),拜为议郎,再升为颍川太守。

    永初元年(107)征召为司空,在位奉法办事而已。视事三年,因病请求退职。皇上不听。

    六年(113)春,行大射礼,陪位顿时倒下,才策免职。因病重,死在家中。

    ◆胡广传,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六世祖胡刚,清高有志节。平帝时,大司徒马宫选拔他。正逢王莽摄政时,胡刚解除衣冠,悬府门而去,于是逃亡到交阝止,隐于屠宰所之间。后来王莽失败,才归乡里。父亲胡贡,做过交阝止都尉。胡广少时孤苦贫困,亲自做家务劳动。长大后,随辈入郡做散吏。太守法雄之子法真,从家中来省其父。法真颇知人。遇上岁终应举,法雄命法真帮助他选拔人才。法雄于是大会诸吏,法真自己从窗户间观察,于是指胡广以告法雄,便察孝廉。既到京师,以章奏试之,安帝以胡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为尚书郎,五次升迁为尚书仆射。顺帝想立皇后,而贵人中受宠的有四人,不知立谁为好,商议想用抽签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