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后汉书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第1/3页)

    (杨终、李法、翟酉甫、应奉、应劭、霍谞、爰延、)

    ◆杨终传,杨终字子山,蜀郡成都人。十三岁时,做郡小吏,太守认为其才很奇特,派他到京师学习,学《春秋》。显宗时,召他到兰台,拜为校书郎。

    建初元年(76),大旱,谷价昂贵,杨终认为广陵、楚、淮阳、济南等处的牢狱,充军的人达万数,又远屯于绝域,官吏百姓怨旷的甚多,于是上疏道:“臣听说‘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意译“:优待善良的人应延及子孙,惩罚为恶的人应只限其自身,不可延及后代。”)百王常典,不变的道理。秦朝政治残酷厉害,违背上天之心,一个人有罪,连累到三族(父族、母族、妻族)。高祖平定乱世,约法三章。

    太宗(汉文帝)极仁慈,除去收孥之律(即妻孥受累)。万姓廓然,蒙受再生之福,恩泽达到昆虫,功绩垂于万世。陛下圣德英明,德被回表。今以连年干旱,灾疫不止,自奉菲薄,广泛访问得失,即使三代的隆盛,也不过如此,不能再增加了。臣私下查《春秋》记载的水旱之变,都应暴急,恩惠不下流。自永平年间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追,互相牵引,掠考犯人,冤及无辜,家属充军。加以北方讨伐匈奴,西方开拓三十六国,连年服役,转输耗费很大。又远屯伊吾、楼兰、车师、戊己,百姓怀念家乡,怨恨结在边域。

    《传》说‘: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即安土重迁,是百姓的习惯。)从前殷代人民近迁到洛邑,尚且埋怨,何况离开肥沃的中原土地,到不毛之地的荒原呢?并且南方暑热潮湿,障毒互生。愁苦的百姓,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了。陛下留心观察,救救百姓吧。”书奏上,肃宗将奏章交给臣下讨论。司空第五伦也赞同杨终的意见。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等人与第五伦辩论,认为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没有改父之道的权力,先帝所建制度,不应回异。杨终又上书道:“秦代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思改革,终于失掉天下。所以孝元帝放弃了珠崖之郡,光武帝断绝西域之国,为的是不用远夷换我中国。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讥笑道‘:先祖为之而己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为的是对百姓无妨害。

    襄公作三军(即三卿),昭公舍弃中军,君子以为是复古,认为不舍弃就有害于民。现在伊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不还,不是天意。”皇帝听从了,迁还那些流放之人,全部停止屯边的办法。杨终又说:“宣帝广泛征召郡儒,论定《五经》在石渠阁。当前天下太平无事,学者得以完成其业,而章句之徒,破坏大体。应照石渠旧例,永为后世的法则。”于是诏诸儒在白虎观论考同异。碰上杨终因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认为杨终对《春秋》很有研究,学术上多独特见解,上表请求,杨终又上书自我表白,即日赦免,于是得以参与白虎观。后来受诏删削《太史公书》为十多万字。当时太后之兄卫尉马廖,谨慎笃厚自守,不训诸子。杨终与廖友情甚善,写信劝廖道“:我听说尧、舜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封赠;桀、纣的百姓,可以比屋得到诛杀。为什么呢?尧舜为之提防,桀纣示之骄奢的缘故。《诗经》上说‘:皎皎练丝,在所染之。’(即墨子说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意思。)上智下愚,不可改变,中庸之疏,要在教而化之。《春秋》上记载晋侯杀太子申生,直称晋侯,表示厌恶,就因为他失教缘故。《礼记》规定,人君之子年八岁,替他设少傅,教之书写计算,以开其智慧;十五岁设太傅,教之经典,以引导他立志。汉朝兴起,诸侯王不致力于教诲,多触禁忌,所以有亡国之祸,而缺乏嘉善的称号。今君位置尊贵,海内寄予厚望。难道不可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以为警戒么!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没有长君的退让之风度,而要结交轻狡无行之宾客,放纵而不教诲,视成任性,鉴念过去的教训,可令人寒心。君侯应该以临深渊履薄冰为戒。”马廖不采纳。

    儿子马豫后因悬书诽谤犯罪,马廖回到封地。杨终之兄杨凤为郡吏,太守廉范被州所考核,派杨凤候杨终,杨终替廉范游说,被充军到北地。皇帝东方出巡,凤凰黄龙并集,杨终赞颂嘉瑞吉祥,上述祖宗之大业,共十五章,奏上,诏免罪回故乡。著《春秋外传》十二篇,改定章句十五万字。

    永元十二年(100),召拜郎中,因病而死。

    ◆李法传,李法字伯度,汉中南郑人。博通群书,性格刚直而有节。和帝永元九年(98),应贤良方正对策,授博士,升为侍中,光禄大夫。一年多,上疏认为朝政苛碎,违背永平、建初年间旧例;宦官权势太重,后妃宠幸太多,又讥史官记事不实在,后世有识之士,寻功计德,必不明信。因犯了失旨罪,下交有司法办,免职成为庶人。回到乡里,关起门来自守。老友儒生时有问候的,言谈之余,问他不合上意的缘由,法不曾回答。友人坚决问他,法回答道:“鄙贱之人可以和他侍君吗?如果担心失误,谄佞的行为将无所不至。孟子说过:‘仁者好比射箭,必须身子站正尔后发箭。发而不中,不必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反求于自己罢了。’”在家八年,征拜为议郎,谏议大夫,正言极辞,不改老毛病。后来出去做汝南太守,政治很有名望。后来回到乡里,死于家中。

    ◆翟酉甫传,翟酉甫字子超,广汉雒人。

    四世传《诗经》。翟酉甫好《老子》,尤其长于图纬、天文、历算。为了报舅仇,当充军日南,逃亡于长安,做了卜相工,后来在凉州牧羊。遇赦而回。在郡做官,召拜为议郎,迁为侍中。当时尚书缺额,诏将大夫六百石以上的试对政事、天文、道术等科目,将等第高的补缺。翟酉甫自己仗恃能高,而忌故太史令孙懿,恐怕他先用,于是去问候孙懿。已经坐下,说话没有谈到正题,只有哭泣不止。孙懿感到奇怪便问他,翟酉甫说:“图书有汉贼孙登,将因才智被中官所害,看君的相貌,好像当应之。我受恩接,担心君之祸哩!”孙懿很害怕,于是称病不去应试。由是翟酉甫对第一,拜为尚书。这时安帝刚亲临政事,追感祖母宋贵人,全部封其家人。又大舅耿宝及皇后兄弟阎显等并用威权,翟酉甫上疏谏道:“臣听说微子装疯而离开殷商,叔孙通背弃秦朝而归汉,他们不是自己疏远君主,时势不可哩。臣蒙受特殊的恩典,蒙值不讳之政,岂敢同样受宠,而戴皇天、履后土。想到陛下应天命而登皇位,碰上中兴之机,当建太平之功,而没听说有致化的门路。大概远的不易明白,请用近事证明。从前窦氏、邓氏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绂,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皇位,改变社稷。难道不是因为势尊威广,以致这种大患么?等到他们失败,头脑堕地,想做祭祀的孤豚,岂可得吗?致贵无渐失必暴,受爵不以正道殃必来得快。今外戚宠幸,功均造化,汉元以来,没有可以相比的。陛下的确仁恩周洽,以亲九族。然而禄去公室,政移私门,覆车之诫重犯,难道不会摧折?而在位的朝臣,没有人敢正议,唯唯诺诺,互相佐附。臣恐怕威权假给外戚,收回就很难,老虎添翼,一旦起飞,不可制止。所以孔子说:‘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是最安危之戒,为社稷的长远之计哩。“俭是德之恭,政存约节。所以文帝想作露台,计值百金,饰帷帐于秔囊。有人讥他为俭。皇上说:‘我是替天下守财,岂得乱用吗!’至仓谷腐而不可吃,钱串子朽了而不可数。今自初政以来,日子不长,费用赏赐已不可计算。敛天下之财,积无功之家,国库亏空,民物凋伤,卒有不虞之祸到来,又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指日可待哩。“从前成王之政,周公在前,邵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个人挟而维之。眼看的是正容,耳听是是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度早已定了。今陛下有成王之尊而没有几个贤人辅佐,即使想和和平平,享太平之福,可能取得吗?“自去年以来,灾祸连续出现,地坼天崩,高岸变成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