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后汉书卷四十八 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第三十八 (第3/3页)

量力,贪少云补,撰写《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书》和《春秋断狱》共二百五十篇。删去重复之处,成为简洁之文。又集驳议三十篇,分类编辑,共八十二事。见之于《汉书》的有二十五处,《汉记》四处,都删叙润色,以全本体。有二十六处,博采古今..玮之士,文章有光彩,德义也可观。有二十七篇,是臣所创造。不能说必合道衷,心有所思,聊以表述罢了。从前郑人以干鼠为璞玉,卖给周人;宋国的愚夫也以燕石为宝,缇..十重。看到的人掩口大笑,斯文之族,多半像这。《左氏》实云虽有大国姬妾,也不抛弃陋贱之人,大概是用来代替匮乏哩。因此敢露顽劣之才,附于明哲之后。虽未足纲纪国体,宣洽时雍,庶几可以供给圣听,希陛下日理万机之余,随便翻阅。”献帝认为很好。

    二年(197),诏拜劭为袁绍军谋校尉。这时刚迁都许昌,旧章既不存在,书记也少有。应劭慨然叹息,于是整理所闻,著《汉书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是应劭所立。起初,劭之父奉做司隶时,并下诸官府郡国,各上前人像赞,应劭便连缀其名字,录为《状人纪》。又论当时行事,著《中汉辑序》。撰《风俗通》,以辨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字虽不够典范,后世服其见闻甚广。所有著述一百三十六篇。又集解《汉书》,都传于当时。后来死于邺。弟之子应蠩、应璩,都以文才著称。

    中兴初年,有应妪,生了四个儿子而守寡。看见神光照社,试探求之,便得了黄金。从此诸子宦学,都有才名,至应蠩七世通显。

    ◆霍谞传,霍谞字叔智,魏郡邺人。少时为诸生,明白经书。有人诬..之舅宋光于大将军梁商的,认为宋光妄刊章文,被关在洛阳狱中,受掠考之刑困顿已极。霍谞当时十五岁,写报告给梁商道:“将军恩德如天,同情舅父宋光的冤结,前些时温教许可替他平议,虽然没有下吏断决其事,已蒙神明顾省之听。皇天后土,实闻德音。我听了十分高兴。听说《春秋》之义,根据案情确定罪过,赦事诛意。所以许止虽有弑君之罪但不追究,赵盾因纵贼而见书。这是孔子垂王法的原因,汉代应该遵照前修理。古书说‘:人心不同,譬如其面。’这大概是说各人身高大小丑美之形各不相同,至于鼻子眼睛七窍毛发之状没有不相同的哩。性情之不同,在刚柔舒急倨敬之间。至于趋利避害,怕死乐生,也是一样的。我与宋光系骨肉之亲,义有相隐,说他冤滥,未必可以见谅,且以人情平论其理。“宋光是衣冠子孙,仕途之路极为平易,位置做到州郡,每天希望征召,也没有缺点污秽小事之牵累,无故刊定诏书,想用什么名义?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利安稳,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犹如用附子充饥,饮鸩毒止渴,没有进入肠胃,已绝咽喉,难道可以做吗!从前东海孝妇被冤枉,幽灵感动上天,天旱三年不雨。宋光所犯之罪,情有可原,守阙已经两年,而终不见理。在紫宫之门喊冤,在两观之下泣血,伤和致灾,为害很大。凡事经过赦令,不应复案。大凡罪刑明白,尚蒙天恩,岂有冤谤而无证据,反而不得受理?这是刑宥正罪,杀害诬侵哩。不偏不党,能像这样么?明将军德盛位高,人臣之中独一无二,言行感动天地,举措可移阴阳,如能得到留神,仔细考察,必有东海于公之福。和气立应,天下幸运得很。”梁商认为霍谞才识水平很高,立即上奏赦免宋光之罪,从此霍谞名声很显耀。霍谞在那里做官,举为孝廉,稍迁为金城太守。霍谞性格明达笃厚,能以恩信化诱殊俗,很被羌胡之人所敬服。母亲死了,自己上书回家举行丧礼。丧服既毕,公车征召,又做了北海相,入朝做了尚书仆射。这时大将军梁冀贵戚专权,自公卿以下没有人敢违背。霍谞与尚书令尹勋几次奏其事,又因陛见时当面陈述罪失。等到梁冀被杀后,桓帝嘉奖他的忠节,封为邺都亭侯。前后坚决辞让,没有同意。后来出为河南尹,迁司隶校尉,转为少府、廷尉。死于官位。儿子霍俊,做了安定太守。

    ◆爰延传,爰延字季平,陈留外黄人。家境清苦,很好学,能通经教授学徒。性情质朴诚悫,少言辞。县令陇西牛述好士知人,于是礼请爰延做廷掾,范丹做功曹,濮阳潜做主簿,常在一块言谈而已。后令史昭用他做乡啬夫,仁政教化大行,人们只听说啬夫之名,不知郡县是谁。在职两年,州府礼请,没有去。桓帝时征博士,太尉杨秉等举贤良方正,爰延再升为侍中。皇帝游上林苑,从容问爰延道:“我是什么样的君主?”答道:“陛下是汉中主。”帝问“:怎么讲?”对道“:尚书令陈蕃处理事就成功,中常侍黄门干预朝政不乱,因此知道陛下可与人为善,也可与人为非。”皇上说:“从前朱云谏成帝,弄得廷折栏槛,现在侍中面称朕违,敬闻于朝廷了。”于是拜爰延为五官中郎将,转为长水校尉,再升魏郡太守,征召为大鸿胪。皇上以爰延系儒生,常特别宴见。当时太史令上前说客星经帝座,皇上秘密问延。爰延于是上书说道“:臣听说天子是至尊无上的,所以上天以为子,位在臣庶之上,威信重于四海。动静合礼,那么星辰顺序;如果意有邪僻,那么晷度错违。陛下认为河南尹邓万有龙潜之旧谊,封他为通侯,恩重于公卿,惠丰于宗室。经常引见,和他对博,上下華黩,有损尊严。臣听说,在帝之左右,为的是咨询政德。所以周公儆戒成王道‘:其朋其朋’,就是说要慎交朋友哩。从前宋闵公与强臣共博,列妇人在旁边,这样无礼,以致成为大灾。武帝与幸臣李延年、韩嫣同睡同起,尊爵重赐,情欲无厌,于是生骄奢淫佚之心,做出不义之事,最后延年被杀,韩嫣伏罪。爱之则不觉其过,恨之则不知其善,所以事多放滥,物情生怨。故王者赏人必酬其功,以爵与人必明其德,与善人在一起,就每天听到一些好话;与恶人交游,就每天生出邪情。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邪恶之臣使君迷惑,淫乱之妾使主危险,用非所言就悦于耳,以非所行则玩于目,所以使人君不能远离他们。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是圣人的明戒哩。从前是光武帝与严光同寝,上天之异,当晚即现出来。以光武之圣德,严光之高贤,君臣志同道合,还降此变异,何况陛下今所亲幸之人,以贱为贵,以卑为尊呢?希陛下远离谗谀之人,纳謇謇之士,除左右之权贵,悟宦官之弊端。使好事越多,坏事消灭,那么乾灾即可除去。”皇帝省察所奏。于是借病请求退职回家。灵帝又特召,不行,病死。子爰骥,白马县令,也以善士著称。

    徐璆传,徐趚字孟玉,广陵海西人。父徐淑,度辽将军,有名望在边疆。徐趚少时博学,召入公府,举为高第。不久升迁为荆州刺史,当时董太守的姐姐之子张忠做南阳太守,因有权势放滥不羁,得赃数亿。徐趚临当之部,太后派中常侍把张忠嘱托给徐趚。徐趚回答道:“臣身为国,不敢听命。”太后发怒,连忙召张忠作司隶校尉,用威势相临。徐趚到州后,揭举上奏张忠臧馀一亿,派冠军县上簿给大司农,来揭发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贪贼的,全部法办,威风大行。

    中平元年(184),与中郎将朱俊攻打黄巾贼在宛县,破了他们。张忠恨了徐趚,与诸阉官捏造无端之罪,徐趚便因罪被召回来。因为破贼有功,得免官回家。后来再次征召,迁汝南太守,转为东海相,所在之处风化大行。献帝迁都许昌,徐趚以廷尉征召,应到京师供职,半路上被袁术所劫,授徐趚以上公之位。徐趚叹息道“:龚胜,鲍宣,是何等样人?守之必死!”袁术不敢逼他。袁术死后军破,徐趚得到袁所盗的国玺,到了许昌,上交皇帝,并送交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的印绶。司徒赵温对徐趚说“:君遭大难,还保存了这个吗?”徐趚说“:从前苏武困于匈奴,没有坠失七尺之节,况这方寸之印么?”后来被拜为太常,派他持节拜曹操为丞相。曹操让给徐趚,趚不敢当。死于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