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后汉书卷五十三 周黄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 (第3/3页)

。申屠蟠当时只十五岁,正在学习,向外黄令梁配进谏道:“缑玉的节义,足够感动无耻之孙,激励忍辱之子。不遭圣明的时代,还应当表旌庐墓,何况在你们的清听之后,反而不加同情么!”梁配认为这话说得好,于是判处徒刑。乡人称赞申屠蟠做得好。申屠蟠家中很穷困,受雇做漆匠。郭林宗看见后很惊奇。同郡蔡邕非常看重蟠,等到自己被州里征召时,便拜让道“: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死了父亲自己尽礼,差点毁了自身。他的品行美好,是别人很难做到的。安于贫困,修身养性,不因为气候变化而变质,不因穷困而丧失气节。和我蔡邕相比,年龄比我大,德行比我贤。”后来郡里召申屠蟠做主簿,没有。

    于是隐居在家,精研学问,博通《五经》,还懂得图纬之学。开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学习,子居临死时,把自身委托给蟠,蟠就亲自推着车子,送丧回故里。碰见司隶从事在河巩之间,从事认为申屠蟠很讲义气,替他传符牒,使人护送,蟠不肯接受,把符牒丢在地上走了。事情办完仍回太学。太尉黄琼召他出来做官,他不去。等到黄琼死了,归葬于江夏,四方名士豪杰会集在帐下的有六七千人,互相谈论,没有谁与申屠蟠攀谈的。只有南郡一青年与他应酬对话,分别时,抓住蟠的手道“:你将来不是被聘请就是被征召,如果这样,我们将在上京相见了。”蟠变色道“:开始我认为可以和你谈谈,哪里料到你还是一个势利之徒呀!”于是摆手而去,不再和他说话。后来再举有道,不去。先是京师游士汝南范滂等议论朝政,自公卿以下的官吏都拜服他。太学士争相仰慕他们的风度,认为文学将兴,处士复用。

    申屠蟠独自叹道“:从前战国时代,处士横议,列国的君主,甚至替他们拥彗先驱,最后有焚书坑儒之祸,今天也说得上了。”于是自己不再到梁砀之间去了,借树枝之便盖了间房子,自己同佣人一般。过了两年,范滂等果然遭了党锢之祸,有的死了,有的判刑,涉及数百人,而蟠确实免于疑论。后来蟠的朋友陈郡冯雍因事坐牢,豫州牧黄琬想杀掉他。有人劝蟠去救雍,蟠不肯去,说道:“黄子琰是我的老友吗,未必会判冯雍的罪。如果不听我的话,即使去了有何益处!”黄琬听了,便免了冯雍的罪。大将军何进连续召申屠蟠不到,何进一定想把他找来,使蟠的同郡黄忠写信劝道“:从前幕府初开,像先生这等人特加殊礼,优而不名,申以手笔,设几杖的座次。

    经过二年,而先生坚持高志,所尚益固。我认为先生高节有余,至于趋时就谈不上了。今颍川荀爽身体有病还在道上应征,北海郑玄也是北面受署。他们难道乐于受羁绊吗?知道时机不可失去哩。古人的隐居者,逢时就放声灭迹,如巢父、伯夷等人。他们不遇之时,就裸身大笑,披发狂歌。现在先生居平地,游人间,吟典籍,袭衣裳,事迹与古人不同,而想远留其迹,不也难吗?孔子可以为师,何必到首阳山去采薇呢?”申屠蟠不作回答。

    中平五年(188),申屠蟠又与爽、玄及颍川韩融、陈纪等十四人并召为博士,不到位。第二年,董卓废帝自立,蟠及爽、融、纪等又被公车征召,只有蟠不到。众人都劝他,蟠笑而不应。过了不久,爽等被董卓所胁迫,向西迁都长安,京师扰乱。等到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饥,室家流散,融等仅自己脱身。只有蟠处在乱世之末,始终保全高志。年七十四岁,死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