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后汉书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第四十六 (第2/3页)

勃得罪,袁盎为他申诉,得以无罪释放;魏尚获罪过,冯唐为他申冤,当时文帝以为他们做得好,这事载在书传中。现在将军在朝廷倚仗皇上,在外掌握国家的权力,威信昭著,说话为人所重,指挥没有谁敢违抗,应当上表营救,拯救王公于艰难之中。俗话说:‘好人在患难中,饿着肚子等饭吃。’这正是时候呢。”梁商马上对帝说了,事情消除了。王龚在位五年,因老且病,请求回家,死在家里。儿子叫王畅。

    ◆王畅传,王畅字叔茂。年轻时以清廉笃实为人称道。很少与人交结。开始为孝廉,托病不应。大将军梁商特辟为茂才,四迁尚书令,然后被派出为齐相。征召为司隶校尉,调为渔阳太守。所到之处,都以严肃精明为人称道。因事获罪免官。这时朝廷政事多归尚书,桓帝特诏三公,令选举有功有能的人为尚书,太尉陈蕃荐举王畅,说他清廉公正,有不可侵犯之色,因此再为尚书。不久,任命为南阳太守。在他以前的二千石,都害怕帝乡的贵戚,大多不称职。王畅深恶痛绝,一到任,就施展威猛,他们中间有罪恶的,都一一查办揭发,碰上朝廷大赦,事情就散了。王畅旧恨不消,另立条例,各受赃二千万以上不自首承认的,没收他的全部财物;如果有隐瞒的,派官吏拆屋伐树,填井平灶,一些恶势力,大为震动。功曹张敞上书劝谏说“:五教在宽大,已经写在经典上面。商汤说网去三面,八方都归服他的仁心。武王入殷,首先除掉纣的炮烙之刑。汉高祖看到秦代的苛政,只定约法三章。孝文皇帝为缇萦上书赎父所感动,除去了肉刑。卓茂、文翁、召父之徒,都疾恶如仇,但专主温柔敦厚。仁爱贤明的政声,流传后世。那些贤明圣哲的君主,法网稀疏,不求严峻。然后日、月、星三光明照在上,人物喜悦于下。这些话似乎迂腐,但其效果立见。拆屋伐树,这是准备采取严酷猛烈的手段,虽然是想惩治坏人坏事,但恐怕远方的人听了,影响不好。您有上智的才华,明如日月,施行仁爱的政治,使海内改变旧观,有折枝这么容易,没有挟泰山以超北海之难。南阳为旧都城侯服甸服所在,园陵庙宇出于帝陵。光烈皇后、和帝阴后、邓后都是新野人。男女沾沐教化,百姓仰慕流风余韵。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代代兴隆。我以为急切用刑,不如行恩;勤勉求奸,不若礼贤。舜推举皋陶,坏人就不敢在左右了。晋命随会将中军,且为太傅,晋国的盗贼就跑到秦国去了。虞、芮二人,有狱不能解决,去找文王,到了周,见耕田的人让于田畔,年轻的人让年长的。虞、芮二人感到很惭愧,说我们所争的,周人的所耻。于是就不去见文王,彼此相让而归。可见感化人在道德不在用刑。”王畅完全采纳了张敞的劝谏,改为推行宽政,小心地用刑,简易地施罚。教化大行。南阳郡中的官僚大族,大多以奢侈浪费相标榜,王畅平常是布衣皮褥、羸马败车,以矫正这种不好的风气。同郡刘表时年十七岁,跟王畅学习。劝谏王畅说“:奢不越上过分,俭不迫下照了做,依道行礼,所贵的是在可否之间,求得适当而已。蘧伯玉以独为君子可耻。您不讲求孔圣人的明训,反而羡慕叔夷伯齐琐屑细末的操守。岂不是想自己以皎洁自贵于世吗?”王畅说“:从前公仪休在鲁为相,拔掉园葵,与织布的妻子离婚;孙叔敖相楚,他的儿子被裘打柴。以节约而失败的少啊。

    听了伯夷的高风亮节,贪污的人就会廉洁,怯懦的人就会立志自强。我虽然没有德行,却羡慕古人的功业。”后来征为长乐卫尉。

    建宁元年(168),升司空,才几个月,因水灾免官。第二年,死在家里。儿子王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王谦的儿子王粲,以文才著名。

    ◆种暠传,种暠字景伯,河南郡洛阳县人。仲山甫的后代。父亲是定陶县令,有财三千万。父亲死了,种暠把这笔钱全部赈济宗族及县里的贫人。那些争名夺利的人,种暠都不与他们来往。开始做县的门下吏。当时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有知人之明。田歆对王谌说“:现在要推举六个孝廉,收了不少达官贵人亲戚的信,不能违背他们的托咐,我想自己用一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帮助我找找。”第二天,王谌送客人于大阳郭,远远地看见了种暠,认为不是凡人,回去告诉田歆说“:为您得了一个孝廉,即洛阳门下吏呢。”田歆笑说“:应当求山泽隐居不仕的人,原来是个洛阳吏呀!”王谌说“:山泽中不一定有异人,异人不一定在山泽。”田歆马上在庭中召见种暠,查问他职守内的事。种暠说话有条有理,田歆对他说的甚为了解,召他代理主簿,于是举孝廉,辟召入太尉府,以成绩优秀举高第。顺帝末年,为侍御史。当时所派遣的八使光禄大夫杜乔、周举等,不少人被上奏纠劾,大将军梁冀及诸宦官互相请救说情,事情被搁置阻止。种暠认为自己的职责是揭发检举,有志查办奸逆,于是再弹劾那些被八使所检举的蜀郡太守刘宣等人罪恶昭彰,应当处以极刑。又奏请令四府条举近臣父兄及亲友为刺史特别残暴卑鄙不胜任的,罢免他的官治罪。帝采纳他的意见。选拔种暠监太子于承光官。中常侍高梵从中单车出迎太子,当时太傅杜乔等不想依从,犹疑不决,吓得不晓得怎么办。种暠手持剑当车,说:“太子是国家皇位的继承人,与民众生死相关。现在常侍来没有诏命为信,哪里知道他不是奸人呢?今日只有死而已。”高梵无话可说,不敢对答,驱车上奏皇上,诏下,太子才得去。杜乔退而叹息,对种暠的临事当机立断,感到很惭愧。帝也嘉奖种暠处事持重无误,啧啧叫好很久。自朝廷出为益州刺史。种暠平素意气激昂,喜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扬国家的恩德,远达国外,使风俗不同的地方也知道,岷山杂居的部落,都怀服汉朝的德泽。白狼、..木、唐..、邛、..诸国,自从前刺史朱辅死后就与汉朝断绝关系;种暠到任,又都归化。当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献给梁冀,种暠揭发并逮捕了永昌太守,以最快的方法上报朝廷,二府怕事懦弱,不敢查办,梁冀因此恨了种暠。正遇上巴郡人服直聚集党羽数百人,自称‘天王’,种暠与太守应承讨捕,没有得到胜利,不少吏人被伤害。梁冀借此陷害他们,宣布逮捕种暠、应承。太尉李固上疏救说“:我听说这次讨掳之所以多有伤害,本不是种暠、应承的责任,实因县吏害怕犯法获罪,强迫驱赶,百姓深受其苦,以致获得这种不好的结果。近来盗贼烽起,到处都是。种暠、应承因第一个举发大奸,随即受罪,我恐怕这样会挫伤州县检举弹劾的积极性,以后就会互相掩饰隐匿,不再尽心为国了。”梁太后看了上奏,赦了种暠、应承的罪,只免了他们二人的官罢了。

    后来凉州羌骚动,任命种暠为凉州刺史,很得百姓的欢心。种暠被征召,当升官,吏人到朝廷留种暠仍做凉州刺史。太后叹说“:没有听说刺史得人心有这样的。”于是批准了凉州吏人的请求。种暠又留一年,升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到汉阳境里,种暠向他们作揖致谢,徒行千里,没有车乘。种暠到汉阳郡,教化行于羌胡,他们自己禁止侵扰,掠夺财物。升出使匈奴的中郎将。这时辽东乌桓反叛,再调为辽东太守,乌桓观察风头率所属归服,在边界上迎拜种暠。因事获罪免官回家。以后司隶校尉举种暠为贤良方正,他不应。征召授议郎,升南郡太守,调为尚书,遇匈奴侵犯并州、凉州,桓帝选拔种暠为度辽将军。种暠到营地,首先宣布讲恩德,讲信义,不得已才进行征讨,引诱诸胡投降。羌虏从前有被生捉押在郡县的,都打发回去了。诚心安抚,信赏分明。因此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国都来顺服。种暠于是去掉烽火台,撤除候望设施,边境安然无事。调入朝廷为大司农。

    延熹四年(161),升司徒。推举名臣桥玄、皇甫规等,是称职的宰相。在位三年,年六十一逝世。并州、凉州的边民,都为哀悼。匈奴听说种暠逝世,全国悲伤。单于每入朝贺,望见种暠的坟墓,哭泣祭祀。二子:种岱、种拂。

    ◆种岱传,种岱字公祖,好学养志。举孝廉、茂才,辟召公府,都不接受。公车特征,病死。起先,种岱与李固的儿子李燮同时被征召为议郎,李燮听说种岱死了,十分悲痛,就上书请求加礼于种岱。说:“我听说仁义兴,道德昌,道德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