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后汉书卷六十一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 (第2/3页)

典型,升司隶校尉。先是,左雄推荐周举为尚书,周举干得很好,大家都称赞左雄。升了司隶,又推举前冀州刺吏冯直为将帅。而冯直曾经因接受赃款获罪,周举拿这件事上奏弹劾左雄。左雄高兴地说“:我曾经是冯直的父亲的僚属,与冯直又很相好。现在周举拿这个弹劾我,这是春秋时晋韩厥的行为啊!”因此,天下都口服心服。第二年获罪免官,后来又为尚书。

    永和三年(138)去世。

    ◆周举传,周举字宣光,汝南郡汝阳县人。陈留太守周防的儿子。周防在《儒林传》。周举身材短小,容貌丑陋,但博学多闻,为儒家崇仰,故京师流行这样一句话:“五经纵横周宣光。”

    延光四年(125),辟司徒李..府。当时宦官孙程等已立顺帝,诛灭诸闫氏,议郎陈禅以为闫太后与帝没有母子的恩情,应该徙居别馆,断绝朝见。朝廷里的臣子,都认为合适。周举对李..说:“从前郑武姜谋杀严公,严公发誓与她在地下相见;秦始皇抱怨他母亲行为不好,与他母亲隔绝好久,不相往来,后来感于颍考叔和茅焦的话,再恢复了儿子之道,书传称赞他们。现在诸闫刚刚伏罪,太后幽禁离宫,如果悲痛忧愁生病,一旦死去,皇上将怎样号令天下呢?如果依从陈禅的话,后世把罪责推到您的身上。应该秘密上表朝廷,尊奉太后,率领群臣,朝见如旧,以足天心,以答百姓的希望。”李..就上疏陈述了这件事。第二年正月,顺帝朝于东宫,太后由此安宁。后来长乐少府朱伥,代理李..为司徒。周举还是为吏。这时孙程等人因怀表上殿争功,帝发怒,统统把他们徙封远县,下令洛阳令限期遣送。周举说朱伥:“皇上在西钟下时,不是孙程等人难道得立为君?虽然韩信、彭越、吴汉、贾复的功劳,也不能超过他们!现在忘记他们的大德,记他们的小过,如果他们在道路死亡,帝有杀功臣之讥。趁现在他们还未走,应该赶快上表劝劝皇上。”朱伥说:“现在皇上正怒,二位尚书已经奏了,我独上表,一定要获罪过。”

    周举说:“您年纪已经八十多了,位为台辅,不在今天尽忠报国,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已得的宠信为安,想再求什么呢?禄位虽全,一定要陷谗谄奸邪一流;劝谏获罪,还有个忠贞的名声。如果我所说不足采纳,我就从此与你相别了。”朱伥于是上表劝谏,帝果然听了朱伥的话。周举后来被举为茂才,任平丘令,上书说当世的得失,词甚激切正直。尚书郭虔、应贺等看了赞叹不止,共同上书举周举忠直,请帝把周举上书放在帝坐之旁,以为规诫。周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因介子推焚烧而死,有禁火的风俗。到了介子推死的那个月,都说神灵不喜举火,因此百姓每年冬季有一个月要吃冷食,不敢生火煮饭,老小不堪冷食,每年死不少人。周举到并州,作吊介子推文放在他的庙里,说盛冬去火,残损百姓生命,这不是贤人的意思,向百姓宣传,使他们恢复熟食。于是百姓的迷惑稍稍得以解释,风俗渐渐改变。调冀州刺史。

    阳嘉三年(134),司隶校尉左雄荐周举,征授尚书。周举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名气重于朝廷,朝廷左右的人敬畏他。这年河南、三辅大旱,五谷受灾,天子亲自露天坐德阳殿东厢请雨,又命令司隶、河南祈祷祭祀河神、名山、大泽。诏书以周举才学优深,特别策问说“:我以不德,仰承天统、地统、人统,早起晚睡,想协调大中之道行天下。近年以来,旱灾不断,庄稼焦枯,百姓没得吃的。五常的教化不行,王者的德泽未遍,百官尸位素餐,不称其职。审查贬谪罢黜,变复的征兆,由何而来?分别对答,不要有任何顾虑。”周举对说:“我听《易经》上说:‘天高地下,乾坤因此而定。’天地交合,于是生万物,万物中以人为贵。

    所以古时候的圣人,设立君主以养育百姓,施教化使他们成长,春夏秋冬四节顺时更替,阴阳相和,使男女婚姻不过时。以仁义恩泽包涵他们,以教化道德诱导他们,以灾异警告他们,以嘉瑞吉祥训勉他们。这是先圣仰承天意以养万物的基础。天地闭隔,阴阳就不和,阴阳不和,人物就不昌盛;人物不昌盛,风雨就不时,风雨不时,水旱就成灾。皇上处在唐尧虞舜的位子上,没有施行尧舜的政治,连文帝、光武的法制,也废而不行,却跟着亡秦奢侈的道路前进,宫廷里充斥了怨女,四野之处,多的是没有妻子的旷夫。现在还没有皇太子,东宫没立,这是伤和气,逆天理,断绝人伦的结果。不仅是皇上如此而已,宦官们弄虚作假,威吓侮辱良家子女,取女禁闭,有白首至死无配偶的,上违天心。从前武王入殷,把宫廷的女子统统放出来,使她们成婚结偶。成汤遭了七年的旱灾,以(‘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贿赂)行耶?谗夫昌邪?宫室荣耶?女谒行耶?’)六事反躬自责;鲁僖遇旱,自责求雨;都以精诚感天,转祸为福。

    自从枯旱以来,已有好几年了,没有听说皇上改过的言行,枉自暴露风尘,这有什么用呢。又下诏州郡祈神求雨。从前齐国大旱,景公想祭河伯,晏子劝谏说:‘不可。河伯以水为城为国,鱼鳖是它的老百姓,水尽鱼枯,难道不想下雨?只是求不到啊!’皇上所作所为,只图表面好看,不求实际,这好比攀木求鱼,退行求前。真正应该老老实实改革弊政,重道除惑,把后宫多余的女子放出去,平反天下的冤假错案,除去太官伙食过于豪华的费用。五常的教育不行,这是司徒的责任,不称职官员,应该撤职的赶快撤职,罢免的罢免。我是外地调朝廷掌管进言的,学识浅薄,智能短缺,不足应对。《易传》说:‘阳感天,不旋日。’阳就是天子,为善一日,天立应以善。请皇上留神察看。”皇上于是召见周举及尚书令成翊世、仆射黄琼,问朝廷为政的得失。周举等都对以应该谨慎地挑选官吏,罢斥贪污,不要接近奸邪谗佞的坏人,遵守文帝节俭的传统,遵守孝明的教化,这样,时雨必应。帝说“:百官中贪污佞邪的都是哪些人呢?”周举一个人答说“:我是下州来的,提拔任机密的工作,对群臣不甚了解。然而,公卿大臣能够经常敢于说正直的话的,就是忠贞;阿谀卖乖弄巧的,就是奸佞谗邪。司徒到职六年,没听说有什么忠言和特异的谋略,我说的就是他。”后来因事免去了刘崎司徒的官,升周举为司隶校尉。

    永和元年(136),灾异经常发生。宫中认为不祥、可怕。诏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到显亲殿,问说:“言事的多说,从前周公代天子处理政事,周公死,成王想用公礼葬他,天为此动变。等到用天子礼改葬,就有天立风雨,禾稼尽起的感应。北乡侯本为天子而用王礼葬他,所以屡见灾异,应当加天子尊谥,列于左昭右穆之中。”群臣参加讨论的,大多说应当如皇上说的。周举一个人答说“:从前周公有请命之应,致天下太平的高功,所以皇天动威,为的是要彰明圣德。北乡侯本来就不是正统,奸臣拥立,立没有一年,年号也没有更改,皇天不保佑他,以致短命。《春秋》王子猛不说‘崩’,鲁子野不书‘葬’。现在北乡侯没有别的什么功德,用王礼葬他,于事已很隆重了,不应该称谥。灾异之来,不是由于这个。”于是司徒黄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都同意周举说的,帝依从了。黄尚字伯河,南郡人,年轻时,任了不少显要的职务,也以政事见长。周举调任蜀郡太守,因事免官。大将军梁商上表荐为从事中郎,很受敬重。

    六年(141)三月上已日,梁商大会宾客,在洛水大摆筵席,周举这时托病不去。梁商与他所亲近的人喝得酩酊大醉,极为欢乐。酒尽女乐撤罢,接着是唱《鈄露》歌,座中听了的,都为之流泪。太仆张种当时也在。回来之后,把这事告诉了周举,周举叹说:“这就是所说的哀乐失时,又不是地方,灾祸将临啊!”梁商到秋天,果然逝世。梁商病危时,帝亲临探看,问他有什么话要说。梁商答说:“人将要死了,他说的话好。我的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直,可以任以重职。”因此授周举为谏议大夫。这时灾异不断,帝想起梁商的话来,召见周举于显亲殿,问他灾异发生的原因。周举回答说:“皇上继位,遵行国家原来的典章制度,推行教化以求治,远近肃然,没有什么不安宁的迹象。近年以来,稍稍违背了以前的作法,朝廷里一些坏人受到宠幸,任用官吏,不注重品德。看了上天的变异,考察考察人事方面的问题,以今比古,真可害怕。《书》上说:‘僭恒..若。’就是说君行僭差无度,自己的话没有人听,下面百官就不正;自己放纵无控制,则上扰下竭。应该严诏州郡,密察强宗大奸,及时捉拿征讨。”后来江淮大贼周生、徐凤等处处蜂起,果然如周举所说的。这时朝廷下诏派八使考察风俗。都是挑选平常最有威望的人充任。授周举为侍中,与侍中杜乔、代理光禄大夫周相、前青州刺史冯羡、尚书栾巴、侍御史张纲、兖州刺史郭遵、太尉长史刘班并守(代理)光禄大夫,分行天下。对于刺史、二千石赃罪显著的,可由驿马上诏;县令以下,可以即行逮捕。对于那些清廉正直有政绩,百姓拥护,应该表扬的,都上报朝廷。于是八使同时任命,天下号称“八俊”。

    周举劾奏贪污大猾,表荐公正清廉,朝廷非常满意。征为大鸿胪。梁太后临朝理政,下诏认为殇帝幼小就死了,他的庙号秩序应当在顺帝下。太常马访上奏说,应该如诏所说。谏议大夫吕勃认为应按照左昭右穆的秩序,先殇帝,后顺帝。诏书令公卿讨论。周举说“:春秋时,鲁闵公无子,庶兄僖公代立,他的儿子文公就把僖公列于闵公之上。孔子讥议这件事,在《春秋》上说:‘有事于太庙,跻僖公。’《左传》说‘:这是倒祀。’到定公才正了这个秩序。《春秋》经说‘:从祀先公。’正了闵公、僖公的位。为万世师法。现在殇帝在先,按秩序为父,顺帝在后,按亲属为子,先后的大义不可改,左昭右穆的秩序不可乱。吕勃说的对。”太后下诏同意了。升光禄勋,遇母丧去职,后来授光禄大夫。

    周举建和三年(149)逝世,朝廷认为周举清公亮直,正准备任他为宰相,对他的逝世,深为悲痛而可惜。于是下诏告光禄勋汝南太守说“:‘昔在前世,求贤如渴。武王入殷,封比干墓,轼商容闾。’(见《尚书》)这样做,是为了表扬贤人。所以卫大夫公叔文子,死后卫君赞其贤,谥曰‘贞惠文子’。宣帝时尹翁归逝世,宣帝下诏褒扬,赐金百斤。班固说:‘翁归承风,帝扬厥声。’都是为了阐扬忠节,鼓励风俗,为后代作楷模。已故光禄大夫周举,品德与伯夷、史鱼一样高洁,忠节超过了随会、管仲,以前任地方官,后来入朝廷进言,出入京城,他的功绩,值得钦佩。在朝有谨严静穆之风。

    我叙录他的功勋,列为九卿。正想他总领百官,协和正德、利用厚生三事,不幸早逝,使我的远大的计划,不得实现。朝廷哀悼,悲伤不已。《诗》不是说过吗?‘赶快叙你的功劳,赐给你福啊’。”令将大夫以下到丧发日,再集会哀悼。加赐钱十万,旌表他夙夜从公清廉公正的节操。有儿子周勰。

    ◆周勰传,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