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后汉书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第1/3页)

    (荀淑、荀爽、荀悦、韩韶、钟皓、陈寔)

    ◆荀淑传,荀淑字季和,颍川郡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学问渊博,不喜欢雕章琢句,徒在文字上用功,不注重实际的学识。因此,常常被俗儒看不起。但州里却称他有知人之明。安帝时,征召任为郎中,后来再升当涂长。离职还乡里。

    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都尊崇他为师。梁太后临朝理政,有日食、地震的变异,下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荀淑回答皇上的提问,荀淑讥讽指责皇上的贵戚及宠幸的人,遭到大将军梁冀的忌妒,把他调出补朗陵侯相。到职处事正直,明于治理,称为“神君”。没有多久,辞官回家,闲居养志。家产增加了,就分给宗族和好朋友。

    年六十七,建和三年(149)卒。李膺这时任尚书,自己上表,服心丧三年。二县都立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都有名,当时的人叫他们为“八龙”。起先,荀氏旧里叫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认为从前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也有八子,所以改其旧里为高阳里。荀靖有德行,不做官,年五十而死,号“玄行先生”。荀淑的儿子荀昱字伯条,荀昙字元智。荀昱为沛相,荀昙为广陵太守。兄弟都正身痛恨邪恶,有志铲除宦官。宦官的支党宾客有在二郡的,虽小小的罪过,也诛杀无赦。荀昱后来与大将军窦武谋杀宦官,与李膺同死。荀昙也被禁锢,终身不用。

    ◆荀爽传,爽字慈明,一名..。从小好学,十二岁,就读懂了《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了他称赞说“:可以作人的老师。”荀爽於是益发深思经书,乡里有喜庆丧吊,他不参加,国家有征召,他也不应。颍川流行这样一句话“: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延熹九年(166),太常赵典推举荀爽为至孝,拜郎中。他回答策问陈述了他认为国家应办的事宜说:“我听老师说:‘汉为火德,火生于木,本盛于火。火,木之子;夏,火之位。木至夏而盛,所以为孝。其象在《周易》之《离》。’在地为火,在天为日。在天的,用其精,在地的,用其形。夏天是火王的时候,其精在天。温暖之气,生长百木,这就是孝。冬天衰败,其形在地,酷烈之气,焚烧山林,这就是不孝。所以汉朝的制度使天下的人都诵读《孝经》,选官吏也是推举孝廉。亲死自尽,用尽悲痛。现在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不满,就去做官,这大概不能叫做崇尚孝道克称火德吧?过去孝文勤劳谦让,操行过于俭朴,所以遗诏以日易月。这在当时合适,不可万世遵行的。古今的各种制度,虽然有时增加一些,有时减掉一些,惟有居丧的礼没有改变,就是告诉天下的人,不要忘记了自己的父母。现在公卿百官都是老百姓的榜样,而父母逝世了,也不回去居丧尽孝。本来,仁义之行,要从上面开始做起,敦实纯朴的风俗才能传到下面响应。传说:‘丧祭的礼废缺,人臣的恩情就薄,死不吊生不养的人就多了。’曾子说‘:人没有自尽的,如果有的话,只有死了父母才有呢。’《春秋传》说:‘上面所作所为,老百姓一定要跟着走的。’至于上面没有做,老百姓有的做了,那就要处以刑罚;如果上面做了,老百姓也跟着做,那怎么能加以刑罚呢?以前丞相翟方进认为自己是宰相,不敢破坏制度。母亲死了,服丧三十六日才恢复工作。

    失礼的根源在上面。古大丧三年不呼其门,是为了推崇国家的礼制,厚风俗,重教化啊。事情做错了,应该改正,有了过错要不怕改过。天下一般的丧事,可以照以前的礼制办理。“我听说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礼义完备了则人人就知道如何行事了。夫妇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开始,也是君王德化的基础。所以文王作《易》,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恒》。孔子说:‘天高地卑,乾坤定矣。’夫妇间的关系,在于顺。《尧典》说:‘矨降二女于妫..,嫔于虞。’降是下,嫔即妇。是说帝尧的女,下嫁与虞,还要恭恭敬敬,勤修妇道。《易》说:‘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妇人去嫁叫归,是说汤按娶礼归他的妹妹于诸侯。《春秋》的大义,王姬嫁齐,使鲁主持,这是不以天子的尊贵加于诸侯。现在汉继承了秦朝的礼法,设尚主的礼制,用妻子控制丈夫,用卑下对付高上,违背了乾坤天高地卑的规律,失去了阳唱阴和的意义。孔子说‘:以前圣人作《易》,高则向天观象,下则于地察法,看鸟兽的文采,与地之所宜。近的,取之于本身,远的,取之于物,用以通神明之德,达万物之情。’今观法于天,就是北辰至尊,四星妃后,察法于地,就是高山像夫,卑泽像妻。看鸟兽的文采,鸟则雄鸟鸲,雌鸟顺服。兽则牡的倡导,母的相从。近的取之于身,则乾为人的头脑,坤为人的肚腹。远的取于物,则树木的果实属天,草根属地。阳的崇高,阴的卑下,这大概是事物的本性。并且《诗》的第一篇是《关睢》,《礼》始于《冠》、《婚》,先正夫妇。天地、六经,道理是一样的。应该改变尚主的制度,以符合乾坤之本性。遵法尧、汤,取法周公、孔子,符合天地的法则而无错误,问于鬼神也无疑惑。我们行事能够这样,那就瑞兆自天而降,符验自地而来。

    ‘五是’来备,各有次序了。“从前圣人不偏不倚建于天地之中叫做礼。礼,是兴福祥的根本,堵塞祸乱源流的。一个人能够丢掉私欲依礼而行,福就来了;顺情废礼,祸就来了。研究祸福的反应,就可以知道兴废的所以产生。在众多的礼仪中,婚姻的礼仪第一。所以天子娶十二,是天数如此,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物的品级如此。阳性纯,因而能够施展;阴体顺,因而能够化。用礼调济音乐,气得以宣导和节制之,所以能够多子多孙,健康长寿。到了三代的后期,好色无度,瑶台、倾宫,妻妾数百。阳气耗竭於上,阴气阻隔在下。所以周公戒之说:‘不晓得农业劳动的艰苦,不晓得劳动者是怎么劳动的,只知道享乐,这也不会长寿的。’这是明诫。

    后来的人,好福不从根本上下工夫,恶祸不知道改邪归正。《传》说:‘砍掉脚趾穿鞋,谁说他愚蠢!哪能比得这个人,纵欲以丧躯呢?’实在可痛啊!我听说后宫美女有五六千人,从官服侍的还不计算。冬天夏天的衣服,早晚的粮食,耗费缣帛,使国家的府库空虚,以至加倍征收赋税,十分的收一分,尽量征取无罪的老百收的钱财,供无用的宫女花耗。百姓穷困于外,阴阳隔塞于内。因此感动和气,灾异屡降。我认为那些不是礼聘而又没宠幸过的宫女,要统统遣散出去,使她们结婚成家。这样,一、怨夫旷女之情通,阴阳之气得和;二、节省开支,使府库充实;三、修礼制,长寿。四、配阳施,祈多子多孙;五、减赋省役,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国家的大利,天下人的大福啊!“寒热晦明,所以成为岁,尊卑奢俭,所以成礼。因此,把晦明寒暑之气,尊卑侈约之礼作为大节,不得违反。《易》说:‘天地节而四时成。’《春秋传》曰:‘只有车服与爵号不可以假借别人。’《孝经》说‘:安上治民,没有比礼更好的了。’礼,是分别尊卑的等差,定上下制度的。从前季氏八佾舞于庭,没有损害什么人和物,而孔子还说:‘这也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洪范》说‘:只有君能作威,只有君能作福,只有君才能吃好的。’这三件,是君主所独行臣子不得与君相同的,现在臣子穿君主的衣服,下面的人吃只有上面的能吃的珍贵的东西,这是叫做害于尔家,为祸于尔国啊!应当大致依照古礼尊卑等级,及董仲舒制度上下的区别,严厉命令官吏,遵照执行,这是禁止紊乱,善风俗,财用足用大要。”奏送上去后,就弃官走了。后遭李膺等与宦官斗争的祸乱,隐居海上,再南逃到汉滨,共十几年,以著书为事,被称为大儒。

    党禁解除之后,五府都征召他,司空袁逢以有道推举他,不应。到袁逢逝世,荀爽为之服丧三年。当时人往往效法他,成为风俗。当时的人,妻子死了,多不行服,虽然父母死了,也还有吊丧问疾的。又私自为其君父及一些名士死后立名。荀爽都引经据典论其正误,虽说不能都依他的改变,也有一些改了的。后公车征召为大将军何进从事中郎。何进怕他不去,迎荐为侍中,到何进败,诏命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