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后汉书卷六十五 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 (第2/3页)

,还有不合理的地方。前太尉陈蕃、刘矩,忠心耿耿,才略特出,而废弃不用;刘..、冯绲、赵典、尹勋,正直多怨,流放家门;李膺、王畅、孔翊,廉洁奉公守法,始终没有任用为宰相。至于所谓党锢的事,根本是无中生有,虐害好人,使许多无罪的人遭到祸害。现在兴善除弊,易如反掌,群臣闭口不言,是把从前的事情作为鉴戒,互相观看,不敢说老实话。惟望皇上圣明,容纳耿直的忠言,那以前的错误可以消除,后福就降临了。”皇上对他的话,没有理会。

    调皇甫规任弘农太守,封寿成亭侯,邑二百户,皇甫规谦让不受。再调为护羌校尉。

    熹平三年(174),因病召回朝廷,没到,死在彀城,年七十一。所著赋、铭、碑、赞、祷文、吊、章表、教令、书、檄、笺记,共二十七篇。史官评论:孔子说:“说的话上得算,就不会感到惭愧,但作起来是不容易的。”考察皇甫规所说的话,他的内心是不会惭愧的呀!根据自己的才能求仕,看见比自己高明的人就把职位给别人;所以他的求仕,不算贪,把职位给别人,不是求让;对自己的才能不怀疑,也不吹牛,让人没有恐惧之情。所以能够功成于戎狄,得善终于家邦啊。

    ◆张奂传,张奂字然明,敦煌郡渊泉县人。父亲张..,为汉阳太守。

    张奂年轻时游学三辅,以太尉朱宠为师,学《欧阳尚书》。起先,《牟氏章句》重复多余的词句很多,有四十五万多字,张奂删减为九万字。后来征召大将军梁冀府,于是上书桓帝,呈上他的《章句》,诏命任职东观。因病去官,再被推举贤良,皇上问策,对答第一,升为议郎。

    永寿元年(155),调安定属国都尉。刚刚到职,南匈奴左..革建台省、且渠伯德等七千多人侵扰美稷,东羌也再次全种响应他们,张奂阵地仅有二百多人,听到警报就率兵而出。军吏认为力量不及敌人,叩头阻止,张奂不听,进驻长城,收集兵士,派将王卫招诱东羌,因此占据龟兹,使南匈奴不能与东羌取得联络。各部首领相率与张奂和好,一起攻击..革建等部,连续几次战役,打败了..革建等部。伯德害怕了,率领他们的部众投降,郡界得以安宁。羌大帅感激张奂的恩德,送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送金餎八枚。张奂都接受了,却把主簿叫到各羌面前,用酒浇地说:“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把全部金马送还了大帅和酋长。羌人性贪,但对清廉的官吏最尊敬,以前八都尉都好财货,为他们所苦,张奂正身洁己,于是威德大行。升使匈奴中郎将。这时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同时反叛,焚烧了度辽将军门,进驻赤阝亢,烟火相望。军队大恐,都想逃跑。张奂安然坐在帷中,与弟子讲诵自如,部属才稍稍安定下来。于是暗暗地引诱乌桓与他和好,使斩杀休屠各大帅,突然袭击,打败他们,诸胡统统投降了。

    延熹元年(158),鲜卑侵掠边境,张奂率领南单于攻击他们,斩首数百级。第二年,梁冀被诛,张奂因为是梁冀的部属,被免官,并且禁止做官。张奂与皇甫规是好朋友,张奂已经被禁锢了,所有的故交旧属,没有敢为张奂说话的。只有皇甫规荐张奂前后七次。在家里住了四年,又任命为武威太守。平均老百姓的负担,统率训练逃散的军民,是各郡做得最好的。河西因此保全。河西的风俗多妖怪禁忌,凡是二月、五月生的儿子以及与父母同月生的,都要杀掉。张奂教以做父母的责任,赏罚严明,风俗因此改变了,百姓为他立生祠。被以尤异推举,为调度辽将军。几年之间,幽州、并州清静,平安无事。

    九年(166)的春天,征召任为大司农。鲜卑听到张奂调动了,这年夏天,就招集南匈奴、乌桓分几路侵入塞内,有的五六千骑兵,有的三四千骑兵,侵扰掳掠缘边九郡,杀害劫掠百姓。秋天,鲜卑又率领八九千骑兵侵入塞内,引诱东羌与他们共立盟誓。于是上郡沈氏、安定先零诸种一起侵扰武威、张掖,边境一带大受祸害。朝廷以为忧患。再命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按九卿职位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考察刺史、二千石称职与不称职,赏赐很多。

    匈奴、乌桓听见张奂来了,相率回来,投降的共二十万人。张奂只杀了罪大恶极的,其余的人都抚慰接纳了他们。

    只有鲜卑去了塞外。

    永康元年(167)春,东羌、先零五六千骑兵侵入关中,包围礻殳礻羽,掳掠云阳。夏天,又攻没雨营,杀死一千多人。冬天,羌岸尾、摩錜等,裹胁同种再次抄劫三辅。张奂派司马尹端、董卓共击,把他们打得一败涂地,斩了他们的首脑,首虏一万多人,三州平定。论功,张奂当封,张奂不交结宦官,所以封爵的事没有实行,只赐钱二十万,任命家中一人为郎,张奂辞却没有接受,请求迁入弘农华阴县。旧的制度边境的人不得内移,只有张奂因功特准,所以张奂由此成为弘农人。

    建宁元年(168),率军回朝。这时窦太后临朝掌政,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事情泄露出去了,中常侍曹节等人从中作乱,因张奂新被征召,不知道这次谋划,曹节等假托朝命使张奂与少府周靖率五营兵包围了窦武,窦武自杀,陈蕃也因被害。张奂升任少府,又任大司农,因有功封侯。张奂痛心被曹节所卖,上书坚决辞让,封还印绶,终不肯接受。

    第二年夏天,御坐轩前发现青蛇,又大风雨雹,雷霆拔树,诏令百官说灾异感应。张奂上疏说:“我听说风是号令,动物通气,木生于火,风火相互作用,发生光明。蛇能屈能伸,配合龙的腾蛰。顺至是好的征象,逆来是祸害。阴气专用,就凝精为雹。已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者志在安宁国家,或者方正刚直,前因奸人说坏话,都被诛杀,海内默默,不敢说话,人怀震愤。从前周公葬不合礼,老天爷因此动威。现在窦武、陈蕃忠贞被杀,没有昭雪,妖祸的产生,都是为了这个呀。应当赶快改葬,把他们家属迁回原籍。因他们关系牵连获罪而被禁锢的人,都要平反,推翻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又皇太后虽然居在南宫,但对她恩礼不接,朝廷里的臣子不敢说话,远近的人大为失望。要思念父母生我鞠我的恩情,应该有所报答的大义。”天子完全采纳张奂的话,因此问各黄门常侍,他们都反对不同意。天子不敢自己作主。调张奂为太常,与尚书刘猛、刁韪、卫良同荐王畅、李膺可以参加三公的选拔,但曹节等人痛恨他们的荐举,下诏严责他们。张奂等人都自己去廷尉作囚犯,好几天才得出来,并且用三个月的俸资赎罪。司隶校尉王寓,宦官出身,想借宠宦官,以求荐举,百官畏怕他,没有不答应的,只有张奂一个人反对。王寓发怒,以党罪陷害他,禁止他做官,送归田里。张奂以前任度辽将军时,与段赹争着进击羌人,不和睦。段赹任司隶校尉时,想把张奂赶回敦煌,陷害他。张奂忧愁恐惧,上书段赹说:“小人愚昧无知,得罪州将,千里托命,以情相见,您仁爱笃实,看我辛苦,我打发去您那儿的人还没有回来,又接了您的信,恩诏很清楚,前已写明。只是州里限期切促,郡县惶恐。我延颈企足,忧心惶惶地等待着去人的报命。我父母的骨虽已腐朽,而孤魂相托,如果蒙您怜悯我,为我说说话,那您的恩泽流于黄泉,及于后者,这不是我张奂生死所能报答的。没有毛发的微劳,却想求人丘山之用,这是淳于髡所以拍着大腿仰天大笑的啊。

    确实晓得所说的话,一定要为您所讥笑,但是,还是寄以希望,为什么呢?朽骨对人本来已没有什么用处了,文王却把他用棺埋葬;死马已再没有什么用了,但燕昭王以为是宝。党同文王、燕昭王的德,难道不伟大吗?大凡人之常情,受了冤枉就喊天,在困穷之际,就槌心。现在喊天天不应,槌心也无益,真正伤痛到了极点。我同您都生在圣世,我独为人所不理的人。孤独微贱,无人可与告诉。您如果不哀怜我,我便为鱼肉。企心东望,没有别的话可说了。”段颎虽然为人刚猛,看了他的信,可怜他,终于不忍害他。当时禁锢的多不老实,有的被处死,有的被迁徙。张奂闭门不出,教养徒弟千人,著《尚书记难》三十多万字。张奂年轻时立志,有节概。曾经与朋友们说:“大丈夫处世,应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后来为将帅,真有功名。董卓羡慕他,派他的哥哥送缣百匹给张奂。张奂认为董卓可恶,拒绝不受。

    光和四年(181)逝世,年七十八。遗嘱说:“我前后为官,十要银艾,不能同流合污,被坏人忌妒。一个人的富贵与穷困,这是命中注定的,一个人的生死,这是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但是地底下黑暗,永远没有天亮的时候,却用纩帛缠身,还在棺材上密密麻麻钉着钉子,这是我所不喜欢的。以前准备了窟穴,这就很好。早上死了,晚上就埋葬,把尸体放在灵床上,用幅巾盖着就算了。奢不学晋文,俭不学王孙,缘情从意,庶几没有罪咎。”几个儿子依照他的遗嘱做了。武威多为立祠,世世祭祀不绝。所著铭、颂、书、教、诫述、志、对策、章表二十四篇。长子张芝,字伯英,最有名,张芝及弟弟张昶,字文舒,都善草书,流传至今为人称赞。起初,张奂任武威太守,他的妻子怀了孕,梦见带着张奂的印绶登楼唱歌,问占梦的人,说:“一定生个男孩,也守此邦,命终此楼。”后来生了张猛,在建安中任武威太守,杀刺史邯郸商,州兵包围了他,形势危急,张猛以被捉可耻,登楼自己烧死,终于如占梦人所说。

    史官评论:自从宦官郑众封巢乡侯以后,宦官世世弄权,为祸害数十年,四海之内,没有不切齿痛恨、希望消灭其族类的。陈蕃、窦武奋起谋划,号召天下,这是名士有识者都知道的,张奂却被宦官欺骗,操戈杀戮忠烈之士,虽然他怀恨终生,辞赏谢罪,《诗》云:“泪流满面啊!哀叹来不及了呢!”

    ◆段颎传,段颎字纪明,武威郡姑臧县人,他的祖先出自郑共叔段颎。是西域都护会宗的从曾孙。

    段颎年轻时便学习驰马射箭,喜游侠,轻财贿,长大以后,改变了年轻时的志向,爱好古学。

    开始被推举为孝廉,任宪陵园丞、阳陵令,在任表现了很好的才能。当他升辽东属国都尉时,鲜卑侵犯边塞,段颎就率所部赶往边塞。因为怕贼会因惊恐逃走,于是派驿骑假送玺书诏令段颎退兵,段颎在道上伪装撤退,并在退路上暗设伏兵。鲜卑认为段颎真的撤退,追赶段颎。段颎于是大发兵,侵犯的鲜卑,全被斩获。段颎却因假称玺书,应伏重刑,因有功,以司寇论,罚到边境防敌。刑期满,征为议郎。这时太山、琅笽贼东郭窦、公孙举等聚众三万人,破坏郡县,朝廷派兵剿讨,几年不能平息。

    永寿二年(156),桓帝诏令公卿选举有文武全才者为将,司徒尹颂荐举段颎,于是授段颎为中郎将。讨伐东郭窦、公孙举等,获得大胜,斩了东郭窦、公孙举,获首万余级,余党有的逃散了,有的投降了。封段颎为列侯,赏赐钱五十万,任命他一个儿子为郎中。

    延熹二年(159),升为护羌校尉。值烧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