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后汉书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第2/3页)

读书,多少浏览了一些书籍。被举荐为上计吏。太守刘君犯了事被用囚车解送京城,依朝廷法令不许下属接近,公孙瓒便化妆换了衣服,谎称是服侍他的兵卒,亲自带着路上的衣食用品,赶车到洛阳。太守要流放到曰南,公孙瓒在北芒上备下酒肉,祭祀祖先,洒酒祝告曰: “昔为人子,今为人臣,要到曰南去了。曰南多瘴气,恐怕回不来了,就此永别祖先坟墓。”感情激动悲伤哭泣,拜了又拜这才离去,观看的人无不叹息。上路以后,在半道被赦。

    公孙瓒回到郡裹,被举荐为孝廉,任辽东属国长史。曾带数十名骑兵出塞,猝然遭遇鲜卑数百骑兵。公孙瓒就退到一个空堡垒中,对跟从他的人说:“今天不杀过去,就会死光的。”于是自己手持两刃矛,直奔贼寇,杀敌数十人,他的人也死了一半,逭才得以幸免。

    中平年间,任命公孙瓒统领乌桓突骑,跟车骑将军张温讨伐凉州贼。碰上乌桓反叛,与贼人张纯等攻击蓟中,公孙瓒率领他的部下追击讨伐张纯等人有功,升任骑都尉。张纯又和背叛的胡人丘力居等侵犯渔阳、河闲、勃海,入平原,大肆杀人抢掠。公孙瓒追击战于属国石门,敌寇大败,丢弃妻子儿女越过边塞逃走,所抢走的男女全部被夺回。公孙瓒深入敌后无援,反而被丘力居等人包围在辽西管子城,过了二百多天,粮食完了吃马,马吃完了煮弓和盾上的皮革,力战不支,于是和士卒们诀别,分散突围,当时雨雪很多,十之五六都死在沟壑裹,敌寇也饥饿困乏,退到柳城。朝廷任命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任领属国长史。他统率兵马,地连边寇。每次有敌情,公孙瓒总是一脸怒气,如同去寻找仇人,望到敌人的踪迹就冲杀过去,有时还继之以夜战。敌寇知道他的名声,害怕他的勇猛,无人敢和他对抗。

    公孙瓒经常带领几十名善射箭者,都骑白马,作为左右翼,自称“白马义从”。乌桓互相转告,避开白马长史。于是画了公孙瓒的像,骑在马上射它,射中了就高呼万岁。敌寇从此远逃塞外。

    公孙瓒立志打败乌桓,而刘虞想以恩德招降,因此和刘虞产生矛盾。初平二年,青州、徐州黄巾三十万进入勃海地界,想和黑山会合。公孙瓒带步骑兵二万人,迎击于东光之南,大破黄巾,斩首三万余级。贼寇丢弃其辎重车敷万辆,逃渡黄河,公孙瓒趁他们渡河时压过去,贼寇又大败,死了几万人,流血染红了河水,生擒七万余人,车辆盔甲财物敷不清,公孙瓒威名大震。封为奋武将军和蓟侯。

    公逊玺既然劝阻垫瞳派兵就塞街,怕塞姬知道了恨他,就让他的堂弟公孙越带着千余骑兵结交塞姬。塞姬派公逊越跟随他的部将逊坚,攻打塞垄的部将厘亚,公茎越被流矢射死。公逐玺因此痛恨袁绍,随即出兵驻扎在槃河,要向袁绍报仇。因此向朝廷上书说: “臣听说自伏羲以来,君臣之道显明,张扬礼仪来引导人们,设置刑罚以禁止强暴。如今车骑将军袁绍,凭藉先帝厚恩,得享高官厚禄。而他性本淫乱,行为浮薄。以前任司隶校尉时,正值国家多难,太后摄政,何氏掌权。袁绍不能选拔贤才,而专做奸邪谄媚之事,招引不轨之徒,贻误国家,致使丁原烧孟津,董卓作乱。这是袁绍第一条罪状。董卓不守臣礼,以君主为人质。袁绍不能出谋献策,来帮助君主,却丢弃符节,奔窜逃亡。辱没了他的职务,背叛了他的君主。这是袁绍第二条罪状。袁绍在勃海任职,应当攻打董卓,但悄悄准备兵马,不告诉自己的父兄,致使他叔父太傅袁隗一门,被杀,不仁不孝,这是袁绍第三条罪状。袁绍起兵以后,历时二年,不体恤国难,四处搜刮财物。大力储存粮食,专做不急之事,不择手段,勒索百姓,他所造成的痛苦,无不为之悲叹。这是袁绍第四条罪状。逼迫韩馥,非法夺取他的州郡,私刻金石,作为印玺,每次下发文书,总用黑绸袋子密封,题名为‘诏书’。王莽篡夺行为,也是逐渐发展而达到目的。观察袁绍的打算,一定将引出大乱。这是袁绍第五条罪状。袁绍命观星象的人察看吉凶,赠送他钱财,和他一起吃喝,选定日期,攻掠郡县。这难道是一个大臣应当做的吗?这是袁绍第六条罪状。袁绍与死去的虎牙都尉刘勋共同起兵,刘勋使张杨降服,屡次立功,而袁绍因为一点儿小仇冤枉地加以迫害。任用奸佞小人,帮助他为非作歹,这是袁绍第七条罪状。死去的上谷太守高焉,死去的甘陵相姚贡,袁绍贪婪地向他们要钱,钱没有备齐,二人一齐毙命。这是袁绍第八条罪状。依照《春秋》之义,子随母贵。袁绍之母身为婢女,地位实在低贱,他却身居高位,安享厚福。有侥幸进升之志,无谦虚退让之心,这是袁绍第九条罪状。另者长沙太守孙坚,从前领豫州刺史,能够驱逐董卓,打扫皇陵宗庙,忠心辅助王室,功劳很大。袁绍派遣小将非法占据他的位置,断绝他的粮食供应,使他不能深入,使董卓长期不能伏法。这是袁绍第十条罪状。以前周朝衰落,王道沦丧,天子迁徙,诸侯背叛,所以齐桓公设立柯亭之盟,晋文公召集践土之会,讨伐荆楚使其向天子纳贡,攻击曹、卫以昭示他们无礼。臣虽微贱,名声不比先贤,但蒙受皇恩,肩负重任,身负军职,奉命讨伐罪人,斗胆与诸将和各州郡共讨袁绍等人。如果大功告成,罪人都被擒获,或许能够续接齐桓、晋文忠诚的业绩。”随即发兵进攻袁绍,于是冀州各城都背叛袁绍而投向公孙瓒。

    袁绍惧怕,就把自己所佩带的勃海太守印绶授给公孙瓒的堂弟公孙范,派他到勃海去上任,想以此来与公孙瓒和解。而公孙范立刻背叛了袁绍,领勃海兵来帮助公孙瓒。公孙瓒就自己分派他的将帅任青、冀、兖三州刺史,又全部安排了郡守县令,与袁绍大战于界桥。公孙瓒兵败回蓟。袁绍派部将崔巨业领兵数万围攻故安不下,退兵南归。公孙瓒带步骑兵三万人追击到巨马水,大败袁军,杀死七八千人。乘胜南下,攻破一些郡县,接着到了平原,就派他的青州刺史田揩占有齐地。袁绍又派兵数万和田揩连战二年,双方粮食都吃完了,士卒疲惫,交替抢掠百姓,田野裹连青草都光了。袁绍就派他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田揩与他作战,战败返回。

    当年,公孙瓒擒获刘虞,完全占有幽州之地,雄心更大。此前有童谣说: “燕南陲,趟北际,中间刚好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瓒自认为说的就是易这个地方,随即迁到这裹。修营垒,筑楼观敷十座,临易河,通辽海。

    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等人,联合率领州裹军队,要一起来找公孙瓒报仇。鲜于辅以为燕国阎柔一向有信义,推举他为乌桓司马。阎柔招募引诱胡汉数万人,和公孙瓒所任命的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斩邹丹军首级四千多。乌桓峭王感戴刘虞的恩德,率领同族人及鲜卑人的七千多骑兵,和鲜于辅一起南下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和袁绍部将曲义合兵十万,一起攻打公孙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