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后汉书卷八十上 文苑列传第七十上 (第1/3页)

    (杜笃、王隆、夏恭、傅毅、黄香、刘毅、李尤、苏顺、刘珍、葛龚、王逸、崔琦、边韶)

    ◆杜笃传,杜笃字季雅,京兆杜陵人。高祖为杜延年,宣帝时做御史大夫。杜笃年轻时博学多闻,不修小节,乡里人对他不怎么好。居住美阳,与美阳令往来相好,多次请他为自己谋事,美阳令没有为他办,恨了他。美阳令一怒之下,收捕了杜笃送京师。正值大司马吴汉逝世,光武诏令诸儒生为文吊唁,杜笃在狱中做了一篇诔文,辞旨高雅,光武称赞写得好,赐帛并免了他的处分。杜笃认为关中内山外河,是先帝的旧京,不应当改建洛邑,于是做了一篇《论都赋》,上奏皇上。杜笃后来出仕郡文学掾,因有眼病,二十多年没有去京师。杜笃的外高祖破羌将军辛武贤,以有军事谋略著名。杜笃常叹息道“:杜氏文明善于政治,而杜笃不被任为吏,辛氏秉义有武,而笃又胆小怕事。外内五代,到了我笃这一代衰微了啊!”杜笃的妹妹嫁给扶风马氏。建新三年,车骑将军马防攻击西羌,请杜笃做从事中郎,在射姑山战死。杜笃著有赋、诔、吊、书、讠赞、《七言》、《女诫》及杂文,共十八篇。又著《明世论》十五篇。儿子杜顾,豪侠,以经商著名。

    ◆王隆传,王隆字文山,冯翊云阳人。王莽时,因父亲的关系被任为郎,后来逃难河西,任窦融的左护军。建武中,做新汲县令。能文章,所著诗、赋、铭、书共二十六篇。先时,王莽末年,沛国史岑子孝也以文章著名,王莽任为谒者,著颂、诔、《复神》、《说疾》共四篇。

    夏恭传夏恭字敬公,梁国蒙人。学《韩诗》、《孟氏易》,门徒常千多人。王莽末年,盗贼蜂起,攻陷郡县,夏恭因为恩信素著,为大众所附,拥兵固守,独得安全。光武即位,表扬他忠义果敢,召授郎中,再升太山都尉。安集百姓,很得百姓的欢心。夏恭擅长写文章,著赋、颂、诗、《励学》共二十篇。年四十九,死在任上,诸儒生共同为他起个谥号曰“宣明君”。儿子夏牙,年轻时学家业,著赋、颂、讠赞、诔共四十篇。举孝廉,死得早,乡人号曰“文德先生”。

    ◆傅毅传,傅毅字武仲,扶风茂陵人。年轻时就博闻强记。永平中,在平陵学章句,曾作《迪志诗》。傅毅认为显宗求贤不认真,没有真心实意,有才能、有学问的人,大多隐居不出,因此写了一篇《七激》讽谏显宗。建初中,肃宗广泛地罗致文学之士,任傅毅为兰台令史,授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同掌管校正群书。傅毅认为孝明皇帝功德最高,但是庙颂没有,于是仿效《清庙》作《显宗颂》十篇上奏皇帝,由是他的文雅在朝廷显彰著名。车骑将军马防,作为外戚,极为尊重,请傅毅任军司马,以师友的礼对待他。马氏败,被免官回乡里。永元元年(89),车骑将军窦宪又请傅毅为主记室,崔骃为主簿。窦宪升大将军,再以傅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窦宪大将军府掾,文章之盛,当时第一。傅毅死得早,著诗、赋、诔、颂、祝文、《七激》、连珠共二十八篇。

    ◆黄香传,黄香字文强,江夏郡安陆县人。九岁失母,思念至极,形容憔悴,几乎死掉。乡人称赞他是个孝子。十二岁时,太守刘护听说了,召他去,叫“门下孝子”,十分喜欢他,敬重他。黄香家境清贫,家里没有仆妾,自己操劳,尽心奉养,并且广泛地诵习经典,研究道术,文章也写得好。京师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最初任郎中,元和元年(84),肃宗诏命黄香到东观,黄香读了未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