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刘濞传

    吴王刘濞传 (第2/3页)

齐王、淄川王、胶东王、济南王、济北王,他们都答应了。

    诸侯最近对以削地来处罚他们的过错,大为震惊惶恐,大多怨恨晁错。

    等到削除吴国会稽、豫章两郡的文书一到,吴王率先起兵反汉,诛杀了所有食禄在两千石以下的汉朝官吏。

    胶西、胶东、济南、楚、赵等国都是如此,发兵向西反汉。

    但齐王后悔了,违背了当初的盟约而一意加强城池的防备。

    济北王的城墙坏了,尚未修筑竣工,他的郎中便劫持了他,使他不能发兵反汉。

    胶西、胶东两王为大统帅,同淄川、济南等王共同攻击临淄。

    赵王遂也在暗中同匈奴勾结,密谋联合反汉。

    七国发难之时,吴王征召他的全部士卒,下令全国说:“我年纪六十二岁,将亲自带兵出征,小儿子年纪十四岁,也将身先士卒,所以,凡是年纪在十四岁与六十二岁之间的人,都要应征。”因此调集了二十余万人。

    又派人到闽、东越去发动,使闽、东越也发兵随从。

    景帝三年(前154)正月甲子那一天,吴王率先在广陵起兵反汉,然后西渡淮水,与楚军相合。

    吴王派使臣送信给各诸侯说:“吴王刘濞恭敬地向胶西、胶东、淄川、济南、赵、楚、淮南、衡山、庐江等王和已故的长沙王的儿子请教,听说汉朝有奸臣晁错,对天下没有什么功劳,反而要侵夺诸侯的土地,各地诸侯派往朝廷的使者都被拘留问罪。

    由此看来,晃错专以侮辱诸侯为能事,不以诸侯王的礼来对待刘氏的同胞骨肉,是想灭绝先帝的功臣,进而任用作乱的小人来惑乱天下,使国家陷于危机,而现在的陛下体弱多病,志气消沉,不能深深体察到这点。

    所以我想起兵诛杀贼臣,不知可否,本人谨听大家指教。

    敝国虽然狭小,但也有土地三千里;人口虽少,但可募得精兵五十万。

    本人一向善待南越三十余年,他们的酋长都将派他们的兵卒跟随本人,这样又可得到三十万兵力。

    本人虽不才,愿亲身追随各位王侯。

    南越临近长沙,因长沙王已平定长沙以北地区,所以他们可以向西到蜀、汉去。

    派人告诉南越王、楚王和淮南的三个王,同本人一同向西进击。

    齐地各诸侯王,同赵王一道平定河间、河内后,有的可以进入临晋关;有的可以同本人在洛阳会合。

    燕王、赵王以往跟胡人有约。

    燕王在北平定代、云中后,统领胡人进入萧关,而往长安进发,以匡正天下,安定皇帝高庙。

    希望大家共同勉励而为之。

    楚元王之子、淮南的三个王有的不被重视已经很久了,痛恨得深入了骨髓,想寻机出这口气很久了。

    但本人没有得到各位诸侯王的心意,不敢听命。

    现在各位若能够使将要灭绝覆亡的国家继续生存下去,扶弱锄强,来安定刘氏,这是我们国家所希望的。

    敝国虽然贫穷,但本人节衣缩食,累积金钱,修治兵器甲胄,聚积粮食,如此夜以继日地努力,已有三十多年了。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此次起事,希望各位好好地去应用它。

    凡能斩获敌大将的人,赏黄金五千斤,封万户食邑;斩敌列将者,赏黄金三千斤,封五千户食邑;斩敌裨将者,赏黄金一千斤,封两千户食邑;斩敌食禄为二千石的官吏者,赏黄金一千,封一千户食邑;统统都封为侯。

    那些率军队或城邑来投降的人,兵卒一万或城邑一万户者,如同得到敌大将一样奖赏;人户五千的,如获敌列将一样的奖赏;人户三千的,如获敌裨将的一样的奖赏;人户一千户的,如得食禄为二千石之敌的同样的封赏。

    那些小吏则从官位的差别接受封爵赏金。

    这种奖赏,所封所赐都成倍超过汉朝的常法。

    那些已有爵位城邑的人,只会另外增加封邑,而不会因袭旧封而酌予增加。

    希望各位明白地向士大夫们宣布,不要欺骗他们,本人的金钱在天下到处都有,并不一定要到吴来取,各位日夜来用是用不完的。

    有应当赏赐的人,只要告诉本人,本人将会亲自送给他的。

    很诚恳地希望大家都能知晓这些。”七国造反的消息被天子知道了,就派太尉条侯周亚夫带领三十六个将军去攻打吴楚;派曲周侯郦奇攻打赵;派将军栾布攻打齐;派大将军窦婴屯兵荥阳,监视齐、赵的军队。

    当吴楚造反的消息传开时,他们的军队尚未出发。

    窦婴向皇上引见曾担任过吴国丞相的袁盎。

    皇上召袁盎进宫相见,就吴楚造反一事向袁盎请教对策。

    袁盎说“:吴、楚相互往来的书信说‘:奸臣晁错,擅自惩罚诸侯,削夺诸侯的土地。’之所以他们要造反,是为了联兵向西诛杀晁错,恢复被削的土地。

    目的达到就会罢兵。

    因此,现在只有一计,就是诛杀晁错,然后派使臣赦免吴、楚七国造反的罪名,恢复他们被削的原有土地。

    如此,不流血就可以平息此次兵变。”皇上采纳了他的计策,便杀了晁错。

    这些记录在《袁盎传》。

    皇上拜袁盎为太常,让他出使吴国。

    吴王的同宗弟之子德侯为宗正,辅助袁盎。

    袁盎来到吴国时,吴、楚的军队已攻到梁地的壁垒。

    因为宗正是吴王的亲戚,先进去见了吴王,谕告吴王要跪下接受皇上的诏令。

    吴王听说袁盎来了,知道他将游说自己,笑着回答说:“我已是东帝,还须向谁跪拜呢?”吴王不肯接见袁盎而把他留在军中,想要胁迫他成为自己手下的将领。

    因袁盎不愿意,吴王就派人来困守他,并想把他杀掉。

    袁盎利用夜晚掩护逃出,徒步逃到梁地,才得以返回报告天子。

    条侯将军乘六匹马的传车,到荥阳与兵士会合。

    到洛阳时,看到了剧孟,条侯非常高兴,说:“七国已造反,我乘车到此,没想到如此安全,还以为诸侯们早已占领了。

    剧孟现在没有动摇,我据守荥阳,荥阳以东就无足忧心了。”到淮阳时,他向他父亲绛侯过去的门客邓都尉说:“有什么好计策。”门客说:“吴楚的军队气势很盛,现在一时还难以与他们正面交锋。

    但楚兵轻佻,因此他们锐利的兵锋,不能持久。

    现在我替将军想一计,您不如带兵往东北留驻昌邑,把梁地放弃给吴军。

    吴军必定尽遣精锐之师进攻梁。

    将军就深挖沟、高筑垒,一意防守,然后派精锐的兵士断绝淮、泗的交口处,阻塞吴国的粮道,这样,使吴军在梁地不仅疲敝,而且粮食被吃尽。

    然后将用全部的兵力攻击又饥又疲的吴军,一定能够把他们打败。”条侯说“:好。”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于是,他一面坚守在昌邑的南边,一面派精锐的士兵去断绝吴的粮道。

    吴王刚发兵时,其臣子田禄伯为大将军。

    他说:“军队结集在一起开往西边,若没有其他特殊路线,是很难成功的。

    我愿意带五万人,另外顺着长江、淮水往西走,收下淮南、长沙的军队,然后进入武关同大王会合。

    这也是一条特殊路线。”但吴王太子劝谏吴王说“:父王是以造反为名,这种军队是难以假托别人的。

    如果假托之人造大王的反,那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