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传

    蒯通传 (第2/3页)

杰树帜一呼,天下之士有如云合雾集,相杂累积,疾风席卷。

    那时考虑的只是灭亡暴秦而已。

    如今刘邦、项羽争夺天下,造成无数人肝脑涂地、流离荒野。

    汉王统率数十万部众,在巩、洛与楚对抗,凭借山地和黄河,一日几次攻战却没有尺寸之功,倒是败逃无援,在荥阳失败,在成皋伤亡,逃回到宛城、叶县之间,到了所谓智勇无处可施的困境。

    至于楚人从彭城起兵,转战追击直至荥阳,无往不胜,势如卷席,威震天下。

    然而军队困于京、索两地之间,阻于成皋西部山区不能前进,至今已有三年了。

    锐气被山区险隘挫伤,库中粮食空虚,百姓疲惫至极,民心无所归向。

    照我估量,不是天下至圣至贤之人,在如此局势下肯定不能平息天下的祸患。

    此时,刘、项两王的命运就悬在您手中,您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臣愿披露心迹,倾献肝胆,为您效忠,只恐您不能采用我的建议。

    目前为您打算,不如让楚、汉都受益,保持势力并存下去,您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使楚汉谁都不敢先动。

    凭您的大才大德和强大兵力,占据强大的齐国,钳制燕、赵之地,出击他们的虚弱地区以牵制后方,顺从民众的意愿,向西制止楚汉之争,天下谁敢不听从号令!您据有齐国故土,占淮泗之地,对诸侯施以恩德,待以高拱揖让之礼,那样天下的王侯就会相率来朝拜齐国了。

    我听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弗行,反受其殃。’希望你好好考虑。”韩信说:“汉王待我十分恩深情厚,我怎能见利忘恩!”蒯通说“:当初常山王张耳与成安君陈余结为刎颈之交,后来为张..、陈释的事争执,常山王只好迫窘逃亡,归依汉王。

    然后借兵东下,在高阝北交战,使成安君死在氵氐水之南,身首异处。

    这二人相交之时,感情可称得上是天下最深厚的了,而最终弄成彼此诛杀。

    这为什么?为的是多欲引起祸患和人心难测。

    如今您凭着忠诚信义和汉王相处,但不可能比张、陈二君的交情更牢固,而你们之间涉及的事情又都大于张..、陈释之事,所以我认为您那么坚信汉王不会危害您,是错了。

    从前大夫文种恢复已亡的越国,使勾践得以称霸,自己落得功成身亡。

    有言道:‘野禽尽,走犬烹,敌国破,谋臣亡。’以朋友交情而言,最深不过如张耳、陈余,以忠臣报君而言,最诚不过像文种大夫。

    这两例足够让人看清了。

    希望您深深地考虑。

    而且我听说,勇猛有谋使君主畏忌的人自身就危险;功盖天下的人无法赏赐。

    您涉过西河、虏获魏王、擒住夏说、攻破井陉、诛杀成安君、命令行于赵。

    使燕国归顺,齐国平定,向南摧毁楚军数十万,斩杀龙且,向西报捷,这就是所说的功劳盖世,举世无二,计略奇异,无人超出。

    如今您拥有无法赏赐的功劳,兼有震撼君主的威势,去归依楚国,楚人不敢相信您,归附汉国,汉人又震恐不安。

    那么您带着威势和功绩往哪里去呢?形势是您处在人臣的位置,却有超过天下人的名声,我真为您感到不安。”韩信说“:先生暂且别说了,我考虑考虑。”数日后,蒯通又劝韩信说:“听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