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列传

    苏秦列传 (第2/3页)

土地来求得与秦国的交情,是偷取一时的功劳而不顾后果,损害国家的利益来达到谋私的目的,对外倚仗强大的秦国的势力,从内部劫持自己的国君,来达到割让土地求和的目的,希望大王仔细审视这种情况。

    “《周书》说:‘草木滋长出微弱的嫩枝时不去掉它,到处滋长蔓延了怎么办?纤细嫩枝不及时去掉,长得粗壮后再想去掉它,只好用斧头了。’事前考虑不定,事后定有大祸,那时怎么办呢?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六国合纵相亲,同心协力统一意志,那么就一定没有强大秦国的祸患了。

    所以敝国的赵王派我献上一个不太高明的计策,奉上详明的盟约,盼大王下诏令召集众人。”魏王说:“我没有才能,不曾听到过这样贤明的教诲。

    如今您奉赵王的诏令来指教我,我将恭恭敬敬地率领全国民众听从您的安排。”于是又向东游说齐宣王说“:齐国南有泰山,东有琅笽,西有清河,北有渤海,这就是四面都有天险的国家。

    齐国土地方圆二千余里,武装士兵几十万,粮食堆积如山,三军精良,再联合五国的士兵,进攻如锋利之刀、良弓之矢勇猛向前,打起仗势如雷霆震怒,撤退起来如疾风骤雨迅速散去。

    自有战役以来,不曾调用过泰山以南的军队,也没有渡过清河、涉史记过渤海调用这二部的兵力,临淄之内就有七万户居民,我私下推测,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愿调集远处县邑的兵力,光临淄的兵力就已经有二十一万了,临淄富饶而殷实,这里的居民没有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棋踢球的。

    临淄的道路上,车多得车轴相互撞击,人多得肩膀相互摩擦,连结起衣襟可成为围幔,举起衣袖可成为遮幕,大家挥洒下的汗水,就像下雨一样,家家殷实,人人富足,志向高远,意气飞扬。

    凭着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大,天下没有谁能抵挡。

    如今您还向西侍奉秦国,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

    “况且韩、魏之所以非常害怕秦国,是因为与秦国地界边境接壤。

    如果双方出兵交战,不超过十天胜败存亡的局势便已经决定了。

    韩、魏战胜了秦国,那么自己的兵力要损失一半,四面国境难以守住;战胜不了秦国,那么国家就濒临灭亡的境地。

    这就是韩、魏之所以重视与秦交战,而想向秦国称臣的原因。

    如今秦国攻打齐国却不是这样。

    秦国背向韩、魏的土地,要经过卫国阳晋的道路,穿过齐国亢父的险塞,兵车不能并行,战马不能并驾,一百个人守住这个险要之地,一千个人也不敢通过。

    秦国虽然想深入,但却又像狼一样左顾右盼,疑虑重重,害怕韩国魏国在背后暗算它。

    因此,秦国只是虚张声势,恐吓威胁,而不敢骄佚矜夸冒然进攻齐国,那么秦国不能危害齐国的形势也就很清楚了。

    “如果不能深刻地料到秦国是拿齐国没办法而想向西侍奉秦国,这是群臣策略上的错误。

    如今没有臣服秦国的丑名而有国家强盛的实力,因此我希望大王稍留意考虑一下。”齐王说:“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居住在偏僻遥远、紧挨大海的地方,道路穷尽,地处东境的国家,不曾听到这样高明的见教。

    现在您奉赵王的指示来指教我,我愿率全国民众恭敬地听从您的安排。”于是苏秦又南下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是天下的贤王。

    楚国西面有黔中、巫郡,东面有夏州、海阳,南面有洞庭、苍梧,北面有陉塞、郇阳,土地方圆五千余里,武装部队一百万,兵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十年。

    这些都是成就霸业的资本啊!凭着楚国的强大与大王的贤明,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上。

    您现在还想向西侍奉秦国,那么诸侯中没有谁不向西拜倒在秦国的章台下了。

    “秦国最顾忌的是没有比得上楚国的。

    楚国强大秦国就衰弱,秦国强大楚国就衰弱。

    这种形势说明两国不可并立存在。

    所以为大王考虑,不如六国合纵相亲来孤立秦国。

    大王不参与合纵联盟,秦国一定会出动两支军队,一支从武关攻出,一支直下黔中,那么鄢郢的根基就动摇了。

    “我听说在灾难还没降临的时候就应治理好、就应行动起来。

    等灾难降临了再去忧虑它,那就来不及了。

    因此希望大王早点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大王果真能听我的意见,我保证让山东的国家向您奉献四时的礼物,来服从大王英明的教诲,将国家托付给您,把宗庙奉献给您保护,训练士兵磨砺武器,听任大王的调遣。

    大王果能用我不太高明的计策,那么韩、魏、齐、燕、赵、卫等国的美妙音乐绝代佳人一定会充满您的后宫,燕国、代地的特产骆驼、良马一定会充满您的马厩。

    所以合纵楚国就可称王,连横秦国就要称帝。

    如今您放下称王称霸的大业,而有侍奉别人的丑名,我私下认为此计大王不可取。

    “秦国,是虎狼一样狠毒的国家,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秦国,是天下诸侯共同的仇敌,主张连横的人都想割让各国诸侯的土地来奉献给秦国,这就是叫供养仇人而又侍奉仇人啊!作为臣子,竟然主张割让自己国君的土地来结交如狼似虎的强秦来侵扰天下,等到秦国突然来侵犯,就没有谁顾及这些祸害了。

    对外倚靠强大秦国的威力来从内部劫持自己的国君,以达到割让土地的目的,这是最大的叛逆,最大的不忠,再也没有超过这样的罪过的了。

    所以合纵相亲诸侯就割让土地侍奉楚国,横向联合楚国就割让土地侍奉秦国,这两种计策相差太远了,这两种计策大王赞成哪一种呢?所以敝国的赵王派我来献上这不太高明的计策,奉上详明的盟约,全仗大王诏告民众。”楚王说“:我国的西面与秦国边境接壤,秦国有侵占巴蜀并吞汉中的野心。

    秦国,是虎狼一样狠毒的国家,不能亲近它。

    而韩国、魏国迫于秦国的侵害,不可与他们深入策划,与他们深入策划恐怕有叛逆把消息泄露给秦国,这样策划不成国家就已经很危险了。

    我自己预料拿楚国来对抗秦国,不一定能获胜;在朝廷内与群臣商议,他们又不值得依靠。

    我睡在床上不安稳,吃起东西来不香甜,我的心如同悬挂在空中的旗帜左右摇荡无所寄托。

    现在您想统一天下,联络诸侯,使面临危亡的国家保存下来,我愿恭敬地奉上我的国家交给您,听从您的安排。”于是六国合纵相亲,同心协力共抗秦国。

    苏秦任纵约长,并佩六国相印。

    苏秦北上回报赵王,经过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满载着诸侯赠送的礼物,各国诸侯派来送行的人很多,气派可与王侯相比。

    周显王听说这事后很害怕,赶紧派人把道路打扫得干干净净,派人到郊外迎接慰劳。

    苏秦的兄弟妻嫂侧眼不敢抬头看他,俯伏在地恭敬地侍侯他用饭。

    苏秦笑着对他的嫂子说“:为什么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又对我这么恭敬呢?”嫂子匍匐在地把脸贴着地面请罪说“:这次是看见你位高钱多啊!”苏秦感叹说“:同是一家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你;贫穷时,就轻视你。

    何况一般人呢!假如我当初在靠近洛阳城的地方有良田二顷,如今我怎能佩带六国相印呢!”于是他散发了千金以赏赐亲戚朋友。

    当初,苏秦去燕国,借了别人一百钱作为路费,现在富贵了,拿一百金偿还他。

    并报答了以前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

    他的随从中只有一个人没有得到报偿,就自己上前诉说。

    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

    当初您跟随我到燕国去时,在易水边,您再三要离开我,正在这时候,我困窘不堪,因此深深怨恨您,所以把您放在了后边。

    现在您也可以得到报偿了。”苏秦约定六国合纵联盟之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苏秦送交合纵联盟公约给秦国。

    从此,秦国十五年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

    后来秦国派使臣犀首欺骗齐国、魏国,与他们共同攻打赵国,想破坏合纵联史记盟。

    齐、魏攻打赵国,赵王责备苏秦。

    苏秦害怕了,请求出使燕国,一定报复齐国。

    苏秦离开赵国,合纵联盟瓦解了。

    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国太子为妻。

    这年,文侯去世了,太子即位,这就是燕易王。

    易王刚刚即位,齐宣王趁燕国治理丧事之机攻打燕国,先后攻克了十座城池。

    燕易王对苏秦说“:以前先生到燕国来,先王资助先生去见赵王,于是才约定六国合纵联盟。

    现在齐国先攻打赵国,接着又打到燕国,因为先生的缘故被天下人耻笑,先生能为燕国再收复被侵占的城池吗?”苏秦非常惭愧,说:“请让我替大王收回失地。”苏秦见了齐王,拜了又拜,俯身向齐王表示庆贺;仰面又向齐王表示哀悼。

    齐王说“:为什么庆贺与哀悼相继这么快呢?”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之所以宁可饥饿而不吃乌头这种有毒的植物,是因为它愈能填饱肚子就愈和饿死没什么差别。

    如今,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却是秦王的小女婿。

    大王得到了十座城池的利益而与强大的秦国长期结下怨仇。

    如今使弱小的燕国像大雁一样在前飞行,而强大的秦国在它后面掩护,因此而招来天下的精锐部队攻击你,这与吃乌头是差不多的。”齐王的神情变得凄怆而严肃,说:“既然这样,那怎么办呢?”苏秦说“:我听说古代善于处理事情的人,能转灾祸为吉祥,变失败为成功。

    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意见,就马上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

    燕无缘无故得到十座城池,一定高兴;秦国知道因为自己的缘故齐国归还燕国十座城池,也一定高兴。

    这就是所说的放弃仇敌而建立牢不可破的友谊啊。

    燕国、秦国都来侍奉齐国,那么大王号令天下,没有敢不服从的。

    这样大王以虚情假意依附秦国,却用十座城池得到天下。

    这是建立霸主的功业。”齐王说“:说得好!”于是就归还燕国十座城池。

    有毁谤苏秦的人说“:苏秦是个左右摇摆,出卖国家、反复无常的小人,以后会引起纷乱。”苏秦害怕获罪,回到燕国,而燕国不恢复他的官职。

    苏秦朝见燕王说“:我是东周的一个俗人,没有一点功劳,而燕王却亲自在宗庙授我官职,在朝廷上以礼待我。

    如今我为大王退却了齐兵而又收复十座城池,应该对我更加亲近。

    现在我回来大王不授予我官职,肯定是有人在大王面前说我不忠实来伤害我。

    其实我的‘不忠实’是大王的福分。

    我听说忠诚信实的人,一切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发愤进取的人,一切都是为了别人去努力。

    况且我游说齐王,并没有欺骗他啊。

    我把老母抛在东周本来就不是为了自己树立忠信的名声,而是为了别人图进取。

    如今假如有像曾参一样孝顺,像伯夷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诚信的三个人来侍奉大王,您认为怎么样呢?”燕王说“:足够了。”苏秦说“:如果像曾参一样的孝顺,为尽孝道,曾参从不离开父母在外住宿一晚上,大王又怎能使他步行千里来到弱小的燕国来侍奉处在危难中的大王呢?像伯夷一样廉洁,为了洁身自好,不肯作孤竹君的继承人,不肯作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封侯的赏赐而饿死在首阳山下。

    像这样廉洁,大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收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一样信实,与女子相约在桥下相会,女子到时间没来,洪水来了也不离去,抱着桥柱被水淹死了。

    像这样的信实,大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退却齐国强大的军队呢?我正是因所谓的忠实诚信获罪于大王的呀!”燕王说“:你不忠实诚信罢了,难道还有因为忠实诚信而获罪的吗?”苏秦说“:不是这样的。

    我听说有一个人在远方作官,他的妻子与别人私通,她的丈夫快回来了,那个与她私通的人很忧虑,妻子说:‘你不用担忧,我已经作好毒酒等待他呢。’过了三天,她的丈夫果然回来了,妻子就叫侍妾端来毒酒进奉给丈夫喝。

    侍妾想说酒中有毒,又怕他将主母赶走;想不作声吧,又恐怕毒酒毒死主父。

    于是就假装跌倒把酒泼在了地上。

    主父大怒,将她责打了五十竹板。

    所以侍妾一跌倒而将酒泼掉,对上保存了主父,对下保存了主母,然而自己却免不了挨一顿打,谁说忠实诚信就不获罪呢?我的过错、不幸就与这侍妾相类似啊!”燕王说“:先生官复原职吧!”从此更厚待苏秦。

    燕易王的母亲,是燕文侯的夫人,与苏秦私通。

    燕易王知道这件事,反而更加厚待他。

    苏秦害怕被杀,就对燕王说:“我呆在燕国,不能使燕国地位提高,如果我在齐国那么燕国的地位就一定会提高。”燕王说“:一切听任先生去做吧。”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国而逃到齐国去,齐宣王委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盡王即位,苏秦劝盡王隆重地安葬宣王,来表明自己的孝道;建筑高大的宫室,修造阔大的园林,来表明自己志得意满。

    其实是想让齐国破败而有利于燕国。

    燕易王去世,燕哙被立为燕王。

    在这以后,齐国的大夫中有不少与苏秦争宠的,就派人刺杀苏秦。

    没刺死,苏秦带着致命的创伤逃跑了。

    齐王派人捉拿刺客,没抓到。

    苏秦快要死去,就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将我在街市上五马分尸以示众,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作乱。’那么杀我的凶手就一定能捉到了。”当时齐王按苏秦说的做了,杀苏秦的凶手果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