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侯列传

    穰侯列传 (第2/3页)

取了三梁,拿下了邯郸;而赵王虽然战败也不肯割地,后来邯郸终于被收复。

    齐国人攻打卫国,拿下了国都,杀死了子良。

    而卫人即使受辱也决不割地,后来丧失的国都仍归卫人所有。

    卫、赵两国之所以国家完整,军队强盛,土地不被诸侯兼并,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忍受苦难,爱惜每一寸土地。

    宋国、中山国屡遭进犯又屡次割地,结果国家随即灭亡。’我认为卫国、赵国值得效法,而宋国、中山国则当引以为戒。

    秦国是个贪婪无厌、凶恶暴戾的国家,切勿亲近,它蚕食魏国,吞尽原属晋国之地,战胜暴鸢,割取八个县之多,土地来不及全部并入,可是军队又耀武扬威地出动了,秦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逼得芒卯败逃,开进了北宅,这并不是敢于进攻魏都,而是威胁大王要求割让土地。

    大王切勿接受它的要求。

    现在大王若背弃楚国、赵国而与秦国讲和,楚、赵两国必定怨恨而背离大王,而与大王争着讨好秦国,秦国必定接受他们的做法。

    秦国挟制楚、赵两国的军队再攻魏都,那么魏国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了。

    希望大王一定不要求和。

    大王若真要求和,也要少割地并且要有人质作担保,不然,必定上当受骗。’这是我在魏国所听到的,希望您据此来考虑围攻大梁的事。

    《周书》上说‘要想到上天的意旨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就是说天赐的好运是有限的。

    秦国战胜暴鸢,割取八县,并非兵力强壮,也非计谋高超,主要靠的还是运气。

    现在秦国又打败了芒卯,兵入北宅,进而围攻大梁,把天赐的运气当作常有之事,聪明的人不是这样的。

    据我所知魏国已经调集了全部上百个县的精兵良将来保卫大梁,看来不少于三十万人。

    以三十万的大军来守卫七丈高的城垣,我认为即使商汤王、周武王死而复生,也是难以攻下的。

    轻易地背着楚、赵两国军队,要登七丈高的城垣,与三十万大军对垒,而且志在必得,我看从盘古开天辟地至今天,是不曾有过的。

    攻而不克,秦军必定疲惫不堪,大梁攻不下而陶邑却定要丧失,那就会前功尽弃。

    现在魏国正犹疑未决,可以让它少割土地先稳住它。

    希望您抓住楚赵援军尚未到达大梁的时机,赶快以少割土地来收服魏国。

    魏国正当犹疑之际,会把少割土地来换取大梁解围的做法看作是有利的上策,一定会同意的,您的愿望也就会实现了。

    楚、赵两国对于魏国抢先与秦国媾和必定会感到气愤,从而争着讨好秦国,合纵便因此瓦解,尔后您再从容地选择对象各个攻破。

    况且,您要获取土地也不一定非得用军事手段不可呀!割取了原来的晋国土地,秦军不必攻坚,魏国就会乖乖地献出绛、安邑两城。

    这样又为您打开了河西、河东两条通道,原来的宋国土地也将全部为秦国所有,随即卫国必定会献出单父。

    秦军不动一兵一卒,而您却能控制全局。

    有什么索取不能得到,有什么作为不能成功呢!希望您仔细考虑围攻大梁这件事而不要使自己的行动冒险。”穰侯说:“好。”于是停止攻打大梁,解围而去。

    第二年,魏国背离了秦国,同齐国合纵交好。

    秦王派穰侯进攻魏国,斩敌四万人,使魏将暴鸢战败而逃,取得了魏国的三个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