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郑列传

    汲郑列传 (第2/3页)

内事端纷起,下级官吏及不法之民玩弄智巧逃避法网,皇上这才要分别条律、严明法纪,张汤等人也不断进奏所判要案,以博得皇上宠幸。

    而汲黯常诋毁儒学,当面指责公孙弘等心怀奸诈外装智巧以阿谀皇上取得欢心;刀笔吏专门深抠法律条文,诋毁他人,罗织罪名使事实真相不能昭示,并把陷人于罪作为邀功的手段,于是皇上更加倚重公孙弘和张汤,而公孙弘和张汤则深恨汲黯,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

    公孙弘当了丞相就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辖区内,多有皇室宗亲,达官贵人,很难管理,平素没有声望的大臣不能担此重任,请调汲黯为右内史。”在汲黯任右内史数年中,政事井井有条,从未废弛荒疏。

    大将军卫青,因其姐卫子夫做了皇后,地位越尊贵了。

    汲黯仍对他行平等之礼。

    有人劝汲黯说“:天子欲让群臣居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受到皇上尊敬与器重,地位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汲黯说“:因为大将军有拱手作揖的客人就会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汲黯这么说,反更加器重他贤良,多次向他请教治国及朝中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生往来的朋友。

    淮南王刘安谋反,畏怯汲黯,说“:汲黯爱直言谏上,守节宁为正义捐躯,很难以不正当的事诱惑他。

    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则易,如揭开器物的盖子和摇落枯叶一样。”当今天子已在征讨匈奴多次获胜,汲黯主张与胡人和亲,皇上就更加听不进去了。

    当汲黯享受九卿待遇时,公孙弘、张汤不过是一般小吏。

    等公孙弘、张汤日益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诋毁他们。

    不久公孙弘升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张汤升为御史大夫;过去汲黯手下的郡丞、书史也都和汲黯平级甚至超越了他。

    汲黯心胸狭隘,难免口出怨言,朝见皇上时说“:陛下使用群臣像堆柴垛一样,后来居上。”皇上沉默,等汲黯退下去后,皇上说:“人,果然不可没有学识,看汲黯这番话,他愚直得日益严重了。”过不多久,匈奴浑邪王率部族降汉,朝廷征调两万辆车前往接运。

    官府没马,便向百姓借马,有人把马隐藏起来,马无法凑齐。

    皇上大怒,要杀长安县令。

    汲黯说“:县令无罪,要杀杀我,百姓就肯献出马匹了。

    况且匈奴将领背叛他们的君主投降汉朝,朝廷可让沿途各县备车马慢慢顺次转运,何必让全国骚动不安,使我国人疲于奔命去侍奉匈奴那些降兵降将呢!”皇上沉默不语。

    等浑邪王率部到来,商人因与匈奴人做生意而被判死罪的五百多人。

    汲黯请求武帝抽空接见他。

    皇上在未央宫的高门殿接见他。

    他说“:匈奴攻打我们的要塞,拒绝我们和亲,我国才征讨他们,为此战死和负伤的人不计其数,耗费数以百万的巨资。

    愚臣以为陛下抓获匈奴人应把他们作为奴婢赏给因从军战死的家属,并将掳获的财物也送给他们,以谢天下人的辛劳,满足百姓心愿。

    纵使做不到这点,浑邪王率万众来降,也不该倾尽府库,赏赐他们财物,征调善良民众侍候他们,宠奉他们如骄子。

    无知的百姓哪里会知道与匈奴人做买卖会被死抠条文的执法官视为走私而判罪呢?陛下纵然不能将缴获匈奴的物资慰劳天下人,也不该苛严法令杀戮五百多无知百姓,这就是所谓‘保护树叶而损害树枝’的做法,我窃以为陛下此举是不明智的。”皇上沉默,不赞同,尔后说“:我很久没有听到汲黯的话了,今又在信口胡说了。”事后数月,汲黯因犯小法被判罪,逢皇上大赦,仅罢官免职,于是汲黯归隐田园。

    过了几年,遇到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也多有私铸钱币者,楚地更为严重。

    皇上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阳郡太守,汲黯拜谢圣旨,不肯接印,皇上屡次下诏强令,汲黯才领命,皇上下诏召见汲黯,他哭着对皇上说“:我以为死后尸骨将被弃置沟壑,再也见不着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收纳任用我,我多有狗马病,体力恐难以胜任太守之职。

    希望当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这是我的愿望。”皇上说“:你看不上郡太守职位吗?过些时我会召你回来的。

    只因淮阳地方官民关系紧张,只好借助你的威望,就请你躺在家中治理吧。”汲黯告别皇上后,去探望大行令李息。

    他说:“我被弃置外郡,不能参与朝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