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列传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儒林列传 (第1/3页)

    太史公说:我阅读有关教育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时,不禁放下书本慨叹说:唉!周王室衰微了,《关睢》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幽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废,诸侯恣意横行,政令由强大的诸侯国发布。

    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弛废而霸道兴起,于是编定《诗》、《书》,整修礼仪音乐。

    当他到齐国听到美妙的《韶》乐,竟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美味。

    他从卫国返回鲁国后,开始校正音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

    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因而孔子周游列国见过七十几位国君而无知遇。

    慨叹说“:若有人肯用我,只需一年就可治理好国政了。”当他闻知鲁国西郊有人猎获了麒麟,就哀叹说:“我的治国之道无用了。”于是他以鲁国已有的历史记载撰写《春秋》,用它来充当天子的王法,文辞精深而寓意丰博,后代学者很多人都传录它。

    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多名好学生四散去诸侯国交游。

    有的当了国君的老师或卿相一类大官,有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隐居避世。

    子路在卫国做官,子张在陈国做官,澹台子羽住在楚国,子夏在西河教授,子贡终老于齐。

    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矨等,都曾受业于子夏,然后当了国君的老师。

    那时只有魏文侯最虚心求教于儒学,后儒学渐衰颓直到秦始皇时遭到灭顶之灾。

    战国时,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受到排挤,但在齐、鲁一带,学习研究它的人,独不废弃。

    在齐威王、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卿等人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孔子的事业,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到秦末,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六艺从此残缺。

    陈涉自立为王时,鲁地儒生们携带孔子家传的礼器去投奔他。

    于是孔甲当了陈涉的博士,最终和陈涉同死。

    陈涉以一普通百姓,驱使戍边的乌合之众,月内就称王于楚地,不足半年又灭亡。

    他的事业根基非常浅薄,而体面的士大夫们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归顺向他称臣,是什么原因?因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书籍学业,迫使他们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愤恨。

    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军包围鲁国时,鲁中的儒生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弦歌之声不绝,这难道不是古圣人遗风教化,深爱礼乐的国家吗?所以孔子出游到陈国后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乡里的青年,志向高远,文采锦绣,我不知如何教导他们才好。”自古齐鲁人爱好文化仪典已是自然风尚。

    汉朝兴建,儒生们重新获得研究经学的机会,又演习起大射和乡饮的礼仪。

    叔孙通制定汉廷礼仪后做了太常官,和他共同参与判定的儒生弟子,也都被选为朝官。

    于是人们喟然感叹,对儒学产生了兴趣。

    但由于当时天下战乱尚未止息,皇帝忙于平定四海,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

    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武艺高强、战功卓著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他原本只爱刑名学说。

    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因而列位博士的官职闲置待诏,无人受重用。

    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深明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方正而通晓经学的文士学者。

    从此,讲《诗》的在鲁地有申培公,在齐地有辕固生,燕地有韩太傅。

    讲《尚书》的有济南伏生。

    讲《礼》的有鲁地高堂生。

    讲《易》的有来自..川的田生。

    讲《春秋》的在齐鲁之地有胡毋生,赵地史记有董仲舒。

    到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虫分做了丞相,他废弃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数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竟以精通《春秋》从一介平民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

    从此天下学子莫不心驰神往,潜心钻研儒学了。

    公孙弘曾拜为博士,他深恐儒学被阻滞得不到传扬,于是上奏说:“丞相御史启禀皇上:陛下曾下令说:‘听说为政者,应用礼仪教导百姓,用音乐感化他们。

    婚姻之事,乃是夫妻间最重要的伦理关系。

    如今礼乐被破坏废弃,我深感忧虑。

    所以大力延请天下品德方正学识渊博的人都来入朝做官。

    我下令礼官鼓励学习之风,讲论儒术,复兴礼乐,以为天下人表率。

    经太常商议,给博士配弟子,使民间都崇尚教化,来开拓培养贤才的道路’。

    据此,臣与太常孔臧、博士平等人认真商议决定:听说夏、商、周三代治国之道是:乡里之间都有教育的场所,夏代称校,殷代称序,周代称庠,他们勉励为善者,让他们在朝中显达扬名;对作恶者就以刑罚惩治。

    教化的实施要首先从京城开始树立榜样再推广到地方。

    如今陛下已明示无上的恩德,放射出日月般的光辉,它符合天地之道,依据人伦之常理,鼓励学术,讲究礼义,崇尚教化,奖励贤良,使海内四方从风向善,这正是实现太平之治的本源啊!原先的政治教化不协和,礼仪不完备,现在请借助原有的官职来兴盛它。

    请为博士官配置弟子五十人,并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

    让太常从百姓中挑选十八岁以上,仪表端正的人,补充博士弟子。

    郡国、县、道、邑中有喜好经学,尊敬长上,严守政教,友爱乡邻,出入言行都不违背所学教诲的人,侯国相、县长、县丞要向上级郡守和诸侯王国相举荐,经其认真考察合格者,应与上计吏同赴京师太常处,接受和博士弟子相同的教育。

    他们学满一年都要考试,能精通一种经书以上的人,可补文学掌故的缺官;其中成绩好名次高的可以任用为郎中,由太常造册上奏。

    特别优异出众的,可直接将其姓名上报。

    那些不努力学习、才能低下者,或不能通晓一种经学的人,就要罢斥,并惩罚举荐他们的不称职的官吏。

    臣认真领会陛下所下达的诏书和律令,它们阐明了天道和人道的关系,贯通古今治国的要理,文章雅正,教诲之辞含义深刻丰富,它恩德无量将深深造福于社稷与百姓,但由于小官吏们见识浅陋,不能透彻解释诏书律令,无法明白地把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