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列传

    儒林列传 (第2/3页)

下旨意传布晓喻天下。

    而治礼和掌故之职是应由懂经学礼仪的人担当的,但他们的升迁很缓慢,故请求挑选其中官职比同二百石以上的人,和百石以上能通晓一种经学的小吏,升左右内史、大行卒史;挑选比同百石以下的人补郡太史守卒史;各郡定员二人,边郡定员一人。

    优先选用熟知经书能大量讲诵的人,若人数不够,就选用掌故补中二千石的属吏,选用文学掌故补郡国的属吏,将人员备齐。

    请把这些人记入考选学官的法规,其他仍依照律令。”皇上批示说:“准奏。”从今以后,公卿大夫和一般士吏中就有很多文质彬彬的经学儒生了。

    申公,鲁国人。

    高祖经过鲁国,申公以弟子身份跟老师到南宫去拜见他。

    吕太后时,申公到长安游学,和刘郢同在老师浮丘伯门下。

    毕业后刘郢封为楚王,便让申公当他的太子刘戊的老师。

    刘戊不好学习,憎恨申公,等到楚王刘郢去世,刘戊立为楚王,就把申公禁锢起来。

    申公感到耻辱,就回鲁国,隐退在家教书。

    终身不出家门,还谢绝一切宾客,唯有鲁恭王招请他才前往。

    从远方慕名而来向他求学的弟子有百余人。

    申公教授《诗经》,只讲解词义,而无阐发经义的著述,凡有疑惑处,便阙而存之,不强作传授。

    兰陵王臧向申公学《诗》之后,用它去侍奉孝景皇帝,当了太子少傅,后免官离朝。

    当今皇上刚即位,王臧就上书请求入宫为皇上值宿警卫。

    他不断升迁。

    一年中做到郎中令,而代国人赵绾也曾向申公学习《诗经》,他当了御史大夫。

    赵绾、王臧请示皇上,想建造明堂用来召集诸侯举行朝会,他们不能说服皇上同意此事,就举荐老师申公。

    于是皇上派遣使臣携带贵重礼物绢帛和玉璧,驾着驷马安车迎请申公,赵绾、王臧二位弟子则乘坐普通驿车随行。

    申公来到,拜见天子。

    天子向他询问治国安邦之事,申公当时已年高八十多岁,人老了,只回答说“:当政的人不必多说话,只看尽力把事做得如何罢了。”这时天子正喜好文词夸饰,见申公如此答对,默然不乐。

    但已经把他召到朝中,只好让他做了太中大夫,住在鲁邸,商议建立明堂事宜。

    太皇窦太后喜好老子学说,不喜欢儒术,她找出赵绾和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皇帝因此停止商议建造明堂的事,把赵绾、王臧都交付法官论罪,后二人皆自杀。

    申公也以病免官返回鲁国,数年后逝世。

    申公弟子中拜为博士者有十几人:孔安国官至临淮太守,周霸官至胶西内史,夏宽官至城阳内史,砀鲁赐官至东海太守,兰陵人缪生官至长沙内史,徐偃官至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官至胶东内史。

    他们管理官吏和百姓都廉洁有节操,人们称赞他们好学。

    其他的学官弟子,品行虽不完美,但是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

    他们讲解《诗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多都依循申公的见解。

    清河王刘承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

    因为研究《诗经》,孝景帝时拜为博士。

    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

    黄生说“:汤王、武王并非秉承天命的继位天子,而是弑君篡位。”辕固生反驳说:“不对。

    那夏桀、殷纣暴虐昏乱,天下人心都归顺商汤、周武,商汤、周武顺民心而杀死桀、纣,桀、纣的百姓不肯为他们效命而心向汤、武,汤、武不得已才立为天子,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帽子虽破旧,但一定是戴在头上;鞋虽新,但必定穿在脚下,这为什么呢?正是上下有别的道理。

    桀、纣虽然无道,但他们是君主;汤、武虽圣明,却是臣子。

    君主有过错,臣不能直言劝谏纠正来保持天子的尊严,反借其有过而诛杀君王,取代他自登南面称王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辕固生答道“:如果按你的说法来断是非,那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汤、武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于是争论止息。

    此后学者再无人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位的问题了。

    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召辕固生来问他读此书的体会。

    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窦太后恼怒说“: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于是让辕固生入兽圈刺杀野猪。

    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生直史记言无罪,就借给他锋利兵器。

    辕固生到兽圈内,一刺中心,野猪应声倒地。

    太后无话可说,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

    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廉洁正直,拜他为清河王刘乘的太傅。

    很久之后,他因病免官。

    当今皇上刚即位,又以品德贤良征召辕固生。

    那些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多有嫉妒诋毁辕固生之语,说:“辕固生老了”,于是他被罢官遣归。

    这时辕固生已九十多岁了。

    他被征召时,薛邑人公孙弘也被征召,却不敢正视辕固生。

    辕固生对他说:“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迎合世俗。”此后,齐人讲《诗》都依照辕固生的见解,一些齐人因研究诗经有成绩而仕途显贵,他们都是辕固生的弟子。

    韩生是燕郡人。

    孝文帝时当博士,景帝时任常山王刘舜的太傅。

    韩生推究《诗》的旨意而撰述了《内传》《外传》达数万言,书中的用语和齐、鲁两地颇为不同,但旨归是一致的。

    淮南贲生受业于他。

    自此之后,燕赵一带讲《诗》的人都因循韩生的见解。

    韩生的孙子韩商是当今皇上委任的博士。

    伏生是济南郡人。

    先前做过秦朝博士。

    孝文帝遍寻天下找不到能研究《尚书》的人,后听说伏生会讲授,就打算召用他。

    当时伏生已九十多岁高寿,行动困难,于是文帝下令太常派掌故晁错前往伏生处学习,秦焚烧儒书时,伏生把书藏在夹墙里,后战乱扩大,伏生流亡。

    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