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 (第2/3页)

禁狱中。

    于是喟然慨叹说“: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残毁没有用了。”退而深思道:“《诗》、《书》含义隐微而简约,是作者想要表达他们的心志和情绪。

    从前周文王被拘禁..里,推演了《周易》;孔子困厄陈蔡后,作有《春秋》;屈原被放逐,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才编撰了《国语》;孙子受了膑刑,却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徙蜀郡,世上才流传《吕览》;韩非被囚禁秦国,才写有《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考虑未来。”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记述陶唐以来直到汉武帝获麟那一年的历史,而始自黄帝。

    从前皇帝以天为法,以地为则,颛顼、帝喾、尧、舜四位圣明帝王,相继建成一定法度。

    尧禅位于舜,舜因自认为不能胜任而不悦。

    这些帝王的美德丰功,万世流传。

    作《五帝本纪》第一。

    大禹治水有功,九州同享其成,光耀唐、虞之际,恩德流传后世,夏桀荒淫骄横,于是被放逐鸣条。

    作《夏本纪》第二。

    契建立商国传到成汤;太甲被放逐居桐地改过反善,阿衡功德隆盛,武丁得有傅说辅佐,才被称为高宗;帝辛沉湎无道,诸侯不再进贡。

    作《殷本纪》第三。

    弃发明种谷,西伯姬昌时功德隆盛;武王在牧野伐纣,安抚天下百姓;幽王、厉王昏暴淫乱,丧失了丰、镐二京;王室衰败直至赧王,洛邑断绝了周室宗庙的祭祀。

    作《周本纪》第四。

    秦的祖先伯翳,曾经辅佐大禹;秦穆公思及君义,祭悼秦国在..战死的将士;穆公死后以活人殉葬,《黄鸟》一诗诉秦人哀伤;昭襄王开创了帝业。

    作《秦本纪》第五。

    秦始皇即位,兼并六国、销毁兵器、铸为钟餎,希望干戈止息;尊称为始皇帝,耀武扬威,专凭暴力;秦二世承受国运,子婴投降做了俘虏。

    作《始皇本纪》第六。

    秦朝丧失王道,豪杰并起造反;项梁开创反秦大业,项羽接续;项羽杀了庆子冠军宋义,解救了赵国,诸侯拥立他;可他诛杀子婴,背弃义帝怀王,天下都责难他。

    作《项羽本纪》第七。

    项羽残酷暴虐,汉王建功施德;发愤于蜀、汉,率军北还平定三秦;诛灭项羽建立帝业,天下安定;又改革制度,更易风俗。

    作《高祖本纪》第八。

    惠帝早逝,吕后用事使百姓不悦;吕后提高吕禄、吕产的地位,加强他们的权力,诸侯图谋剪除他们;吕后杀害赵隐王,又囚杀赵幽王刘友,朝中大臣疑惧,终于导致吕氏覆灭之祸。

    作《吕太后本纪》第九。

    汉朝初建,惠帝死后帝位继承人不明,众臣迎立代王刘恒即位,天下心服;文帝废除肉刑,开通水陆要道,博施恩惠,死后被称为太宗。

    作《孝文本纪》第十。

    诸侯王骄横放肆,吴王率先叛乱,朝廷派兵讨伐,叛乱七国先后伏罪,天下太平安定富裕。

    作《孝景本纪》第十。

    汉朝兴建五世,兴隆盛世在建元年间,天子外攘夷狄,内修法度,举行封禅,修订历法,改变服色。

    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夏商周三代太久远了,具体年代已不可考,大致取之于传世的《谱牒》旧闻,以此为据进而大略推断,作《三代世表》第一。

    幽王、厉王之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自为政,《春秋》有些未作记载;而《谱牒》只记概要,五霸又交替盛衰,为考察周朝各诸侯国的先后关系,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春秋以后,陪臣执政,强国之君竞相称王,及至秦王嬴政,终于吞并各国,铲除封地,独享尊号。

    作《六国年表》第三。

    秦帝暴虐,楚人陈胜发难,项氏大乱秦朝,汉王仗义征伐。

    八年之间,天下三易其主,事变繁多,所以详著《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汉朝兴建以来,直到太初一百年间,诸侯废立分割的情况,谱录记载不明,史官也无法继续记载,但可据其世系推知其强弱的原由。

    作《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

    高祖始取天下,辅佐他创业的功臣,都得到剖符封爵,恩泽传给他们的后世子孙;有的忘其亲疏远近,分不出辈份,有的竟至杀身亡国。

    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帝、景帝年间,增封功臣宗属爵位和食邑。

    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北面攻打强悍的匈奴,南面诛讨强劲的越人,征讨四方夷蛮,不少人以武功封侯。

    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诸侯国日渐强大,吴楚等七国南北连成一片,诸侯王子弟众多,没有爵位封邑,朝廷下令推行恩义,分封诸侯王子弟为侯,致使王国势力日益削弱,而德义却归于朝廷。

    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国家的贤相良将,是民众的表率。

    曾看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对贤者则记其治绩,对不贤者则明其劣迹。

    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夏、商、周三代之礼,各有增减,但总的来看其要领都在于使礼切近人性,通于王道,所以礼根据人的质朴本性而制成,去掉那些繁文缛节,大体顺应了古今之变。

    作《礼书》第一。

    乐是用来移风易俗的。

    自《雅》、《颂》之声兴起,人们就已经喜好郑卫之音,由来已久了。

    被人情所感发,那远方异域之人,就会归附。

    仿照已有《乐书》来论述自古以来音乐的兴衰。

    作《乐书》第二。

    史记没有军队,国家不会强盛;没有德政,国家就不会兴旺。

    黄帝、商汤、周武王以明于此而兴,夏桀、商纣、秦二世以昧于此而亡,怎么可以对此不慎重呢?《司马法》产生已很久了。

    姜太公、孙武、吴起、王子成甫能继承并有所发明,切合近世情况,极尽人世之变。

    作《律书》第三。

    乐律处于阴而治阳,历法处于阳而治阴,律历交替相治,其间不允许丝毫差错。

    原有五家的历书相互悖逆不同,只有太初元年所论历法为是。

    作《历书》第四。

    星气之书,杂有许多求福去灾,预兆吉凶的内容,荒诞不经;推究其文辞,考察其应验,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等到武帝召集专人研讨此事,并依次用轨度加以验证。

    作《天官书》第五。

    承受天命做了帝王,封禅这样的符瑞之事不可轻易举行,如果举行,那一切神灵没有不受祭祀的F。

    追溯祭祀名山大川诸神之礼,作《封禅书》第六。

    大禹疏通河川,九州得以安宁;及至建立宣防宫之时,河道沟渠更被疏竣。

    作《河渠书》第七。

    钱币的流通,是为沟通农商;其弊端竟发展到玩弄技巧,兼并发财,争相投机牟利,舍本逐末,弃农经商。

    作《平准书》来考察事情的变化发展,这是第八。

    太伯为让季历继位,避居江南蛮夷之地,文王、武王才得以振兴周邦,发展了古公..父的王业。

    阖庐杀了吴王僚,夺取王位,降服楚国;夫差战胜齐国,逼杀伍子胥以革囊盛其尸;听信伯..的话亲善越国,最终被越国所灭。

    为赞许太伯让位的美德,作《吴世家》第一。

    申、吕两国衰弱,尚父微贱坎坷,终于投归西伯,为文王、武王之师;他的功劳为群臣之首,长于暗中设计权谋;头发斑白,受封于齐,建都营丘,成为齐国始祖。

    齐桓公不背弃与鲁国在柯地所订盟约,事业由此昌盛,多次会合诸侯,霸功显赫。

    田恒与阚止争宠,姜姓齐国于是瓦解灭亡。

    为赞美尚父的宏谋,作《齐太公世家》第二。

    诸侯和部属无论依顺还是违抗的,周公都给予安抚;他努力宣扬文德;天下都响应随和;辅佐保护成王,诸侯以周天子为天下宗主。

    隐公、桓公之际却屡屡发生悖德非礼之事,是什么原因?只因三桓争强,鲁国国运于是不昌。

    赞美周公旦的金鄊策文,作《周公世家》第三。

    武王战胜商纣后,天下尚未安定他便驾崩。

    成王年幼,管叔、蔡叔怀疑周公篡位,淮夷也起兵作乱,于是召公以其高德率先支持周公,使王室安定团结,保证了周公东征的胜利,使东方得以安宁。

    燕王哙的禅位,才造成了祸乱。

    赞赏《甘棠》诗篇,作《燕世家》第四。

    管、蔡二叔辅佐武庚,想要安定商朝旧地;周公旦摄政,二叔不服,周公便杀死管叔鲜,流放蔡叔度,周公盟誓忠于成王;大任生育十个儿子,周室以宗室繁盛而强大。

    表彰蔡仲悔过,作《管蔡世家》第五。

    先王后代,绵延不绝,舜、禹为此高兴;他们的功德美好清明,后代得以继承,百世享受祭祀。

    到了周时,封陈国杞国,后被楚国灭掉。

    齐田氏又使之兴起,舜是位多么了不起的人啊!《陈杞世家》第六。

    收纳殷的遗民,康叔始封邑。

    周公用商朝乱德亡国的教训告诫他,写了《酒诰》、《梓材》等辞来告诫他,到卫公子朔出生,卫国开始倾危不宁;南子憎恶蒯聩,造成儿子和父亲名份颠倒。

    周朝统治日益衰微,各诸侯国日益强大,卫国因为弱小,国君角反而后亡。

    赞美《康诰》,作《卫世家》第七。

    可叹啊,箕子!可叹啊,箕子!正确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被迫害装疯为奴。

    武庚死后,周朝封微子于宋。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受伤,又有哪位君子称道?景公有自谦爱民之德,火星为之退行。

    剔成暴虐无道,宋乃灭亡。

    赞美微子请教太师,作《宋世家》第八。

    武王去世后,叔虞封邑于唐。

    君子讥讽晋穆侯为儿子取名之事,武公终于灭而代之。

    献公宠爱骊姬,造成五世之乱;重耳因有先前的不得志,故能威霸诸侯。

    六卿专权,晋国衰亡。

    赞美文公因功得天子王圭鬯,作《晋世家》第九。

    重黎创业,吴回继承;殷朝末年,有简札记述鬻子为楚国始祖。

    周成王将熊绎封为楚子,熊渠继承先世之业。

    楚庄王贤明,又恢复陈国。

    赦免了郑伯之罪,又因华元之言而班师回国。

    怀王客死于秦,子兰归咎屈原;楚君喜阿谀奉迎信谗言,终于被秦所吞并。

    赞美庄王的德义,作《楚世家》第十。

    少康之子远弃南海,纹身断发,与鼋鱼单相处,守在封山禺山,侍奉大禹的祭祀。

    勾践受到夫差的困辱,于是信用文种、范蠡。

    赞美勾践身在夷蛮能修其德,消灭强大吴国以尊奉周室,作《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桓公东迁,信用太史之言。

    庄公派兵侵犯周土,割取庄稼,受到周王臣民的非议。

    祭仲被宋胁迫结盟,郑国长期不得昌兴。

    子产的仁政,后世称道贤明。

    三晋侵犯征伐,郑终被韩吞并。

    赞美郑厉公接纳周惠王,作《郑世家》第十二。

    骥马录骏马使造父彰名。

    赵夙侍奉晋献公,赵衰继承他的事业,辅佐晋文公尊奉国王,终于成为晋国辅臣。

    赵襄子被困辱,却擒捉了智伯。

    主父遭臣子围困,掏雀充饥活活饿死。

    赵王迁邪僻淫乱,贬斥迫害良将。

    表彰赵鞅子讨平周王室之乱,作《赵世家》第十三。

    毕万在魏封爵,卜官预知其后代必昌盛,及至魏绛羞辱杨干,负罪完成与翟媾和之命。

    文侯仰慕仁义,拜子夏为师。

    惠王骄傲自大,受到齐国秦国的攻打。

    安矨王怀疑信陵君,因而诸侯疏远魏国。

    魏终于被秦所灭,魏王假做了厮养卒。

    赞美魏武子佐助晋文公创立霸业,作《魏世家》第十四。

    韩厥善积阴德,赵武才得兴立。

    使灭国者重新振起,使废弃者得再立,晋人尊崇他,韩昭侯在诸侯中地位显要,重用申不害。

    韩王怀疑韩非而不信用,秦攻袭韩。

    赞赏韩厥辅佐晋君,匡正周王室的兵赋,作《韩世家》第十五。

    完子避难,出奔齐国,请求援助,田氏暗施恩于民相继五世,齐人歌颂他。

    田成子夺得齐国政权,田和成为诸侯。

    齐王建被奸计说动,使齐被灭,迁于共。

    赞赏齐威王,齐宣王能冲破污浊之世而独尊崇周天子,作《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周王室已经衰落,诸侯恣意而行。

    孔子伤感礼乐崩废,因而钻研经术,以重建王道,匡正乱世,使之返于正道,观其著述,为天下制定礼义法度。

    留下《六史记艺》纲纪于后世。

    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桀、纣丧失王道,而汤武兴起;周失其王道,而《春秋》一书问世;秦失其政道,陈涉发起反秦义举,诸侯相继造反,风起云涌,终于灭掉秦国。

    天下亡秦之始于陈涉发难。

    作《陈涉世家》第十八。

    成皋台是薄氏的肇基之地。

    窦太后被迫到了代国,才使窦氏家族得以富贵。

    栗姬倚仗地位尊贵而自骄于人,王氏才得以顺达显贵。

    陈皇后过于娇贵,终于使子夫受到尊宠。

    赞美卫子夫德行如此之好,作《外戚世家》第十九。

    汉高祖设诡计在陈擒拿韩信;越楚之民剽悍轻捷,于是封其弟刘交作了楚王,建都彭城,以加强淮、泗地区的统治,成为汉王朝的宗属国。

    楚王刘戊溺于邪僻合谋反叛,刘礼又被封为楚王继承王业。

    赞赏刘交辅佐高祖,作《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高祖率军反秦,刘贾加入其行列。

    后被英布攻袭,丧失了他的荆、吴之地。

    营陵侯使人游说感动吕侯,被封为琅笽王,被祝午诱骗轻信齐王,前往齐国,不得归返,用计离齐,西入关中,又遇到迎立孝文帝的事,获封燕王。

    当天下未安定之时,刘贾、刘泽以高祖同族兄弟身份,成为其藩属。

    作《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天下平定后,高祖亲属已不多,齐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