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全真弟子遍天下 老庄大道传千古

    第三十回 全真弟子遍天下 老庄大道传千古 (第3/3页)

弟子。这些著作后人合称为《孙不二元君法语》,刊行于世。

    孙不二把后事一一交代完,又告弟子道:“师尊有约,各赴瑶池,仙期已到!”于是,沐浴更衣,其后问左右道:“天气早晚?”弟子回答道:“午时将至。”孙不二听后,便安然端坐,无疾而终,时年六十四岁。孙不二坐化之时,有两仙人前来接引,并在飞升时显化于众弟子。当时众弟子看到有三个仙人冲出洞顶,各自化作白气一道,一漫东北而去。

    孙不二坐化后,颜面如生,香风瑞气整日不散。

    孙不二坐化这天,身在山东宁海的马丹阳对众弟子说道:“今日有非常之喜!”说完即独自又歌又舞。不几日有人禀报说孙不二仙姑羽化,马丹阳说道:“我那天所以歌舞,是因为我亲眼看到她乘彩云而过,伴仙乐升天而去。”

    且说马丹阳自王重阳仙去后,在祖庵守丧三年,头梳三鬓,寓意王重阳之名三吉之字,以示敬重爱戴之意。

    金大定十五年马丹阳的弟弟马运甫自家中寄来书信,邀其回乡以便一起安葬其父母。马丹阳答书道:“你所葬的是尸骨,我所度的是神灵,做法不同而报德之心无异。”马丹阳曾作《西江月》自勉:

    识破家缘冤苦,忻然跳出乡闾,秦川秀处作庵居,永住永住永住。

    物外逍遥自在,如今寄甚家书。还乡便得赴仙都,不去不去不去。

    后来朝廷遣送道士返乡,马丹阳回到家乡见到屠户刘清时说:“昔日壁间之颂,不觉二十年了。以日计之,日宰三猪,十万之数已经够了。你阳寿八十三岁,大家大业的,不要再杀猪了。”刘清听后省悟,此后便不再杀猪了。马丹阳在宁海时住在金莲堂,金莲堂井水又咸又苦,马丹阳站在井旁念咒,随即苦井即变甘泉,乡人把其称为“灵液”,并立碑建庭以纪念。金大定二十二年五月,东牟大旱,庄稼都枯萎了,很多人祈雨都没能下雨。州县官长礼请马丹阳祈雨,马丹阳祈雨后大雨倾盆。到了七月又连日阴雨,很多人很担忧。马丹阳说道:“不必担忧,今日必晴。”果又应验。

    第二年的下元日(十月十五日),马丹阳突然听到空中有报:“重阳真人至。”当时弟子姚铉、来灵玉也在傍听到了这个声音。不久王重阳即头戴青巾身着白袍,坐在白龟碧莲上现于空中,神龟还摇动着尾巴,顷刻之间往东南而去。当时县令尼庞虎也亲眼看到了,百姓看到后个个欢呼跪拜,有人竟就地跪拜于泥中。十二月王重阳诞辰,马丹阳在莱阳游仙观祭奠,他屡屡向天空望去,弟子曹瑱问其原因,他说道:“祖师和你的师姑要来了。”不多时果见王重阳和孙不二二仙驾着祥云飘飘然而来。马丹阳说道:“堂堂归去,作个快活仙。”他把弟子刘真一叫来说道:“汝等望神仙,须要积功累行,纵遇千魔万难,慎勿退堕,然后可领吾言。”随后朝东而卧,对众人说道:“我开眼也见,合眼也见,原来见不在眼,但心中了然,则无所不见啊。”说笑间到了夜里二更时分,风雷大作,忽雷震一声,马丹阳仙逝飞升。当夜马丹阳去敲酒监郭复中的门,郭开门见是马丹阳,便请其到屋内说话,马丹阳要了一支笔写道:“长年六十一(马丹阳世寿六十一岁),在世无人识,平地一声雷,浩浩随风起。”写完即告辞而走,郭怎么留也没留住。不多时有人来报马丹阳已仙逝,方知刚才所见乃是马丹阳的阳神。乡人刘锡当夜见两房屋中间的空中有个东西极其明亮,近前一看是一张纸,便用竹竿取下一看,竟见纸上写有四句诗:“三阳会里行功圆,风马乘风已作仙。劝汝降伏龙与虎,自然有分亦登天。”马丹阳著有《渐悟集》、《洞玄金玉集》、《神光灿》等,创建了全真遇仙派。

    王重阳得道后创建全真道,虽传道仅三年有余既仙逝,但其弟子众多,得意门生有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后人将他们称为北七真。他们都各有著述,自创一派,道徒众多,促进了道教的繁荣,再次开创了道教鼎盛的新时代。

    钟离权和吕洞宾在五代时期还曾度过一人,此人即为全真道南宗创始人之一的刘海蟾,后被尊为全真道北五祖(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之一。此人原名操,字昭远,后改名玄英,字宗成,号海蟾子,为燕地广陵(今河北、北京)人,也有人认为他是大辽人,生卒时间不祥。刘操通晓四书五经,十六岁即高中甲科,并曾为燕主刘守光自封的短命王朝“大燕”的丞相。其为相期间,一日钟离权化作一个道士来到他府上,刘操把他请到府中以礼相待,刘操问其姓名,他自称正阳子。钟离权向刘操讨要鸡蛋十枚、铜钱一文,将铜钱安于案上,并将十个鸡蛋逐一在铜钱之上高高地垒了起来,危而不坠。刘操看着担心地说道:“危哉!”钟离权却说道:“相公身命具危,更甚于此!”刘操闻言顿时醒悟。钟离权把鸡蛋收藏起来,却把铜钱用手掰断了扔于地上,然后告辞而走。刘操当日急着置办了夜宴,并假装在夜宴上喝得酩酊大醉,摔盘子打碗,还将珠宝玉器扔到地上摔碎。次日上朝,仍装作酒醉未醒,退朝后他解印辞官,并假装癫狂,又歌又舞。随后他更衣归隐,一心向道,后遇吕洞宾授以丹道,归隐代州(今山西代县)凤凰山。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开始出游名山,所过多留有遗迹,在成都青羊宫曾泼墨而成“寿山福海”四字。传人有王庭扬、蓝方、张伯端等,张伯端等人相继又传石泰、石淳一、王邦叔、薛道光、陈楠、白玉蟾、马自然等(后来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被尊为全真道南宗五祖),开创了道教内丹派南宗。道教内丹派南宗及全真道都尊钟离权和吕洞宾为祖师,后来道教内丹派南宗与全真道合并归入全真道,故内丹派南宗也称为全真道南宗,原来的全真道则被称为全真道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