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辽东督师

    第七百七十四章 辽东督师 (第2/3页)

。这三人皆是国贼也,皇上应当重重惩治。至于凭证,观其行,自然明其心。朝堂大臣皆是如此认为,难道我等还能看错了不成?”

    崇祯皇帝被气得脸色通红,但是他身为皇上,自然不能跟大臣们争吵,只能望向下面的周延儒。

    周延儒感受到了皇上的目光,眼中带着疑惑望着那帮胡闹的御史,出班道:“皇上,依臣看来,祖大寿擅离职守,实在是因为袁崇焕被抓,一时恐慌,这才犯下大错。虽然没有旨意就擅自行动,可是战事紧张,祖大寿也多立战功,也算是将功赎罪了。依臣看来,此时不宜太过苛责。”

    周延儒赞同不追究祖大寿,但是并没有说不追究袁崇焕和成基命。

    崇祯皇帝虽然年纪不大,但并非是什么都不懂的政治白痴。

    他敏锐的觉察到什么,望了望淡然的周延儒,又望了望下面胡闹的御史,眼神突然变得十分的阴冷。

    周延儒时刻在注意着崇祯的一举一动,他观察到皇上的变化之后,顿时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

    皇上定然是以为御史们借机攻击成基命,都是自己指使的。

    他心中顿时有些慌乱了。

    他确实想取代成基命,扫清通往首辅之位的一切障碍,但是却不想因此就丢弃圣眷。

    只要圣眷在身,首辅之位永远都是自己的,但要是失去了圣眷,那自己政治生涯就面临终结了。

    想到这里,周延儒立刻道:“依臣看来,蓟辽兵事还需熟悉形势,才能出众之人管理为好。纵观朝局,只有一人有此资格,那就是孙承宗。”

    崇祯皇帝原本怀疑今天这一切,是周延儒故意安排,用来对付成基命的。现在听到周延儒这般说,也顾不上细想,道:“孙承宗何在?”

    成基命道:“孙公正在山海关主持军务,收拾东虏撤离后的烂摊子。”

    崇祯皇帝点点头,低头沉思这个建议。

    孙承宗曾经就担任过辽东督师,主持关宁锦一应事务,经验十分丰富。

    但是他已经年老体弱,如今的主张又十分保守,而自己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积极进去,给自己带来胜利的人。

    崇祯皇帝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就是自己的心腹——李毅。

    之前李毅就曾经在辽东接连战胜辽东,不仅杀了塔拜这个努尔哈赤的儿子,还擒获了济尔哈朗这个东虏大将。实在是一员副将。

    但是他资历太浅,年纪太轻,有和大臣们关系紧张,自己要想任用他,怕是没有那么容易。

    周延儒望着崇祯皇帝,自然明白他心中的想法。

    李毅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但是官场之道,讲究论资历,谈背景,李毅虽然能力超群,对于兵事最是擅长,但是他在朝中根本没有自己的助力,敌人倒是一大把。而且他太过年轻,当初当个佥都御史都使得所有官员口诛笔伐,若是现在让他担任辽东督师,那官场中一群苦熬十余载的官员,还不得闹翻了天。

    所以就算得到李毅量多好处,和李毅结盟的周延儒,也不敢推举他。

    周延儒不敢,其余的大臣不愿,崇祯又对孙承宗这个人选不满意,议政僵持下来,倒是没一个人奇怪。

    崇祯皇帝明白,要是还不尽快拿主意,这件事还将会一直拖下去。

    他开口道:“袁崇焕一案自然交给有司审问,如今朝局,先不做商议。”

    章为乐被一帮同僚拉着,听到皇上说这句话,高声道:“皇上,亲贤臣,远小人,此乃帝王行为之准则。臣肺腑之言,忠君之言,皇上定要明白啊。”

    崇祯皇帝对于章为乐十分厌恶,但是又拿这帮言官没有办法,只能压着心中的怒火道:“此案没有调查清楚,朕自然不能轻易追责。等到有个结果,朕自然要惩治有过之人。”

    章为乐偷偷的看了一眼前列的王永光,道:“臣愿为皇上分忧。”

    崇祯皇帝点点头,道:“你先退下吧。”

    暂时安抚了言官,崇祯皇帝已经感觉有些疲惫,但是为了尽快拿定主意,他只能强打着精神。

    崇祯道:“之前何侍郎所言,督师人选必定熟悉辽东局势,又懂得兵事,以朕看来,倒是有两个合适的人选。”

    官员们都没有说话,因为他们已经明白皇上的打算。

    果然,崇祯开口道:“这两人,一个就是担任过辽东督师,名望很高的孙承宗,他经验丰富,做事沉稳,可惜已经年过七旬,朕实在不忍这等忠臣劳累。还有一人,就是曾经在辽东接连立下战功的原佥都御史李毅。此人虽然年轻,但是熟知兵事,对于辽东形势十分了解,若是有他主持辽东局势,朕和各位臣工自然能够高枕无忧。”

    章为乐闻言立刻站出来反对道:“皇上,李毅此人骄纵妄为,目无君父,乃是狂徒,如何能够担此大任?!”

    崇祯皇帝刚刚说出来话,就被章为乐堵在了嗓子眼,握紧拳头盯着下面的章为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