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人间校书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人间校书 (第2/3页)

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陆沉的学问,很大啊,何其大哉。

    只说好友白也,多骄傲的人。多年前老秀才曾经私下找白也蹭酒喝,就问白也,若去青冥天下,最想见到谁。

    当时白也毫不犹豫,回答说是去南华城拜访陆沉。

    也难怪某些浩然儒士,白玉京道官,会有个共同的看法,白也诗篇万千,写得再好,可惜从未能够脱离陆沉窠臼。

    那会儿老秀才就借着酒劲,把这个贬义说法说给了白也听,毕竟这种勾当,也就老秀才做得出来,当然也只有老秀才可以做。

    白也闻言沉默片刻,最后笑言一句,也没说错。

    当然可以认为是白也认可此说,也可以理解为一句也没说错,也没说对。

    陆沉抬起袖子,抱拳摇晃几下,“能够在酒桌之外,被文圣如此夸奖,这趟返乡,哪怕无功,还是不白来。”

    老秀才摆摆手,“我从不乱夸人。”

    某人被陈灵均说酒品好,那肯定是酒品当真过硬,酒桌上从不含糊。

    例如刘景龙被执着于“好好讲道理”的陈平安,认为擅长讲道理,那刘景龙的道理,既说得好,还能不让人嫌烦。

    再比如谁能够被老大剑仙说一句剑术不错?

    那么在学问一道,被老秀才如此瞻仰,自然是真有学问的。

    陆沉与陈平安笑道:“你们莲藕福地的那座狐国里边,有个小姑娘,到底是谁,以及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贫道就不泄露天机了,你自己找去,哪天找到了,不妨在她跻身中五境的时候,就赠予她一个道号,就叫‘粹白’,相信她以后的成就不会低的。如果你这个山主,胆子再大一点,落魄山运气再好一点,能够早些找到她,懵懂开窍之际,尚未拥有真名之时,为其传道,以此命名,你们双方的收益就更大了。”

    此事还是陆沉从“师叔”那边闲扯瞎聊给聊出的消息。

    老秀才说道:“明月道场斋戒满,高笼提出白云司。对了,老观主在你们那边,可曾收徒?”

    陆沉说道:“收徒了,看架势,既是开山弟子又是关门弟子,师叔很看好那个王原箓。师叔以后可能还会收取弟子,数量不会少了,不过多半不会有什么师徒名分,半师半道友的关系吧,反正师叔的那座道观是肯定会落地的。白玉京那边,对此也是乐见其成。”

    老秀才啧啧道:“如今有道祖出面,白玉京的气度到底就不一样了。”

    陆沉悻悻然,“贫道负责坐镇白玉京那会儿,做事的胸襟也不小。”

    顺其自然,万事不管,山上山下无数道官,有口皆碑!

    陈平安疑惑道:“作为狐族,给她取这个道号,会不会太大了点?”

    圣人有言天下无粹白之狐,一头狐魅,偏要取名粹白,一般来说是肯定不妥的。

    只是陆沉言语,从来有的放矢,肯定不是那种故意坑人的馊主意。

    山上练气士的道号,就跟山下凡俗的名字差不多,取得太大,就很难“接住”。

    有点类似“高明之家,鬼瞰其室”。事无绝对,当然不是说这么取名、取道号就一定不好,只是山上修行,心存侥幸,不是什么好习惯。

    陆沉笑嘻嘻道:“有你扛着,还怕这些?”

    比如在那狐皮之上钤印一方龙虎山天师印,可挡天劫,这是山上公认的事实。

    差不多的道理,那头可能暂时尚未出生的狐魅,将来由一个缝满大妖真名的年轻山主赐予真名,确实是一桩并没有后顾之忧的造化。

    说不定她以后在山上修道再破境,跻身金丹与上五境之时,陈平安都可以帮忙分担天劫,如此护道,可谓稳当。

    2k2k

    陈平安看了眼陆沉。

    陆沉赶忙澄清道:“这可不是什么乱点鸳鸯谱,山上修道,岂可事事往男女情爱上边靠,那也太小家子气了!”

    陈平安犹豫了一下,问道:“你是不是要走趟大骊京城,去见封姨?”

    陆沉叹息一声,点头道:“要去的,至于能不能喝着酒,就得碰运气了。”

    因为那桩尘封已久的龙宫旧事,封姨对这位拍拍屁股走人的白玉京掌教,怨念不小,她是替那位龙女打抱不平。

    毕竟如果陆沉愿意出手,就不会出现那场斩龙一役。

    远古雨师有两位,皆不在十二高位神灵之列,与封姨类似,神位和职掌被分摊了。

    之后他们又闲聊了些青冥天下的秘史和密事,例如那座空山湖某些不为人知的恩怨情仇,又比如龙新浦对孙道长那个道号“王孙”的师姐,为何动心,如何爱慕,山上都是如何传闻的,诸如此类,老秀才和陆掌教,经常聊着聊着便对视一眼,嘿嘿而笑。

    老秀才今夜喝高了,加上陈平安挽留,就干脆睡在自己关门弟子的屋内,老人不打呼噜,睡得沉稳。

    练气士,尤其是得道之士,真正的睡觉香甜,便是无梦。

    这也是一桩困惑世人至今无解的难题。

    修道之人,好像境界越高,越是无梦。

    陆沉双手笼袖,抬头望明月。

    自古多是借酒浇愁,不像今夜三人,可以借景消酒。一觉睡去,明天日出,各自忙碌。

    陆沉突然站起身,笑道:“随便走走?”

    陈平安跟着起身,陪着陆沉一起散步,两人走在溪边小路上,泥土松软,步履无声。

    陆沉没来由感叹一句,“如果只是纸上谈兵,蛮荒天下没有一鼓作气拿下宝瓶洲,实在是太可惜了。”

    白玉京这几年一直在作这场战事的复盘推演,最终得出的某个结论,与许多浩然山巅修士看法都不一样,甚至是恰好相反。

    陆沉笑道:“将天时地利人和都量化,如果说蛮荒天下的实力是一百,陈平安,你觉得浩然天下的数字是多少?”

    陈平安似乎关于这个问题早有腹稿,说道:“至少是一百五十。如果再嵌入某个……道理,例如算上人心,浩然天下这边就会打对折,蛮荒天下那边反而降低不多,所以那场仗才会打得那么辛苦和惨烈。”

    陆沉点头道:“所以我才会在白玉京那边,对着那些百思不得其解的老道官们,只说了一句,浩然天下的年轻人,就是最大的变数。”

    停顿片刻,陆沉加了一句,“周神芝,白也,于玄,陈淳安他们,在某一刻,也都算是年轻人。剑气长城那边,董三更,愁苗他们,还有那些不管最终有无返回浩然的外乡剑修,当然也一样。”

    说完这番好似盖棺定论的言语,陆沉又说了一句类似谶语的话,“但是你要知道,有债还债也好,风水轮流转也罢,蛮荒天下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年轻人。如果文庙不给出一个合乎时宜的、有大魄力的决断,两座天下就会一并深陷泥潭,就如……”

    陈平安接话道:“校书。”

    陆沉一巴掌,“这个比喻好。”

    校书别称校雠,用以形容一人持本,一人读书,双方若冤家相对,仇人相见,互为仇雠。

    陆沉说道:“白帝城即将连跨两个台阶,直接晋升为正宗。”

    既然是成为正宗“祖庭”,自然就意味着白帝城即将同时拥有上宗和下宗。

    以郑居中接连积攒的那几桩功德,并不算文庙为白帝城开后门,只说两座天下对峙期间,郑居中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在那托月山杀掉一位仙人境大妖,之后直接将整座金翠城搬离蛮荒天下,差点在白泽的眼皮子底下,做掉那头完全拥有王座资格的蛮荒大妖“胡涂”,而这些还只是台面上的事情,选择在蛮荒天下秘密合道十四境的郑居中,天晓得他暗中谋划了多少事情,铺垫了多少伏笔。

    那个胡涂如今最大的隐患,还是被郑居中得到了两份本命精血。

    就是不知道白泽能否帮忙解决掉这个隐患。如果白泽放任不管,让胡涂自行解决,陈平安相信以郑居中的手段,胡涂迟早会沦为后者的傀儡。

    只说不为人知的两件事,就可以看出郑居中的可怕之处。

    一是当初文庙和礼圣专门为他破例,让郑居中没有参加那场十四境修士齐聚的河畔议事。

    再就是至圣先师好像说过,在散道之前,他是一定要找郑居中好好聊一聊的。

    陈平安点头道:“可能郑先生是打算腾空整座白帝城,只剩自己一人,再不用分心,潜心修道。”

    陆沉啧啧笑道:“郑先生这般人物,也需要潜心修道?”

    跟郑居中下过棋的,除了崔瀺之外,大致都会有这么几个层层递进的感想。

    我是怎么输的?围棋可以这么下吗?我跟郑居中当真是在下棋吗?

    陆沉笑问道:“为什么事到临头,不把他拉下水?”

    吴霜降和岁除宫,跟余斗和白玉京,那是青冥天下路人皆知的死结了,不算拉下水。郑居中却不同。

    陈平安没有给出答案,小路上有石子,以脚尖轻轻拨开,继续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