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人要换工作,这本书可能就此停更。下面写一点关于本书的感受

    由于本人要换工作,这本书可能就此停更。下面写一点关于本书的感受 (第2/3页)

失败了。

    而魏希孟不一样,他可是深知这个问题的,从而他会给这些选择跟着他们干的人足够多的好处,而且这个好处不但是自己能享受得到,连后代都能享受。

    魏希孟领导的阉党就用这种方法来逐步在全国推进,尽管士绅们与清军合起伙来势力很大,但他们在拉拢了穷人后势力也不小,而且他们的武器比清军要先进得多,因此最终他们将获得全国的政权,而在明朝无比强大的士绅们则彻底的走向了没落。

    对于清朝的统治者满人,作者不会选择如其他的作者一样,要么把他们杀光,要么把他们逼入绝境,然后也是死。作者还是那个观点,每个人都有活着的权力,满人也一样。清军入关在作者看来并不是满人做得有多好,而是大明出了专门给对手帮忙的崇祯皇帝,卖国和给清军帮忙的东林党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的卖大明,这才使得清军入关。

    作者对于满人的处置那就是多尔滚要投降,这一点不难办到。毕竟他是个聪明人,在双方巨大的战斗力差距面前,与其白白送死,不如投降。

    然后作者就把他们满人全部送到澳洲去,至于他们在澳洲是被后来去的英国人给消灭了,或者是把英国人给打败了,那就是他们的事了。如果他们打败了英国人,在澳洲建立了新大清,那阉党也乐观其成。其实就以清初几位执政者的能力来看,他们实现这个目标也不难。

    至于以后的情节,那就是阉党彻底占领全国后,然后向全世界扩张,在亚洲把俄国人赶回欧洲去,在美洲,把英国人、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撵回欧洲,至于东南亚那是肯定要占领的。而在西亚,则支持奥斯曼帝国把欧洲人挡在亚洲以外。在非洲则占据一部分地盘,把当地的黑人聚集起来,支持他们建国。然后在北非也支持当地人把欧洲人的爪子给打回去,从而建立一个跨大洲的大帝国。从而把中国人和白人在后世的命运彻底给翻过来。

    写到这里,再说说袁大都督的问题。我前面说过了,袁大都督极有可能是清军蛮子城的人,除了前面说的理由外,还可以从他提升的渠道上来说。

    我们都知道,袁大都督是广东东莞人,而且科考成绩也不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东林党人或者是其他的势力都不会看上他。如果他是个正常的明朝官吏,他的一生很可能就在县令这个位置上度过了。

    但我们都知道袁大都督不想这样过,从他的一生经历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一直在想尽办法来向上爬。那么在当时想向上爬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成为东林党人,毕竟那时东林党人的势力最大,但他的文采以及他的出身地使得东林党人根本不愿意接纳他。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自请去了辽东。我们都知道他是在辽东通过孙承宗才爬了上去的。但孙承宗是那么好接近的吗?毕竟就我们现在所知的茅元仪、孙元化等人当时也在辽东,这些人并没有得到孙承宗的重用,反而是袁大都督得到了重用。要知道三人都不是东林党人,而作为东林党人的孙承宗虽然比其他的东林党人实务能力要强一些,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不会去提拔非东林的人。

    但袁大都督确实是个例外,你要说孙承宗比较欣赏他从而提拔他的话,但他个提拔在京的东林大佬们也都持支持态度。这就比较令人意外了。要知道当时的吏部尚书可是非东林不提拔的赵南星,但即使这个赵南星也同意也袁大都督的提拔。

    这里面就比较耐人寻味了,袁大都督先前的职位只是个县令,根本没有资源去运作来让东林党的所有大佬都同意全的认命,至于孙承宗的面子也没有那么大,特别袁大都督不是东林党这个事,连赵南星这一关都过不去。而唯一有能力运作这个事的就只有晋商。

    但晋商为什么要帮他呢?人家又不认识他,而且他又不会给人家带来生意。那剩下的一个有这样能力运作的就是清朝的蛮子城了。毕竟只有他们才能说得动晋商,而如果晋商的人出面的话,无论是把袁大都督引见给孙承宗或者是让北京城里的东林大佬们同意他的提拔这都是很轻松的事。

    当然,这些都是作者自己的猜测,并没有证据,作者所作的也就只是如破案一样的推断,但作者还是那句话,作者相信人性,而不是如历史记载的那样干吧吧的如一个机器人。

    下面再说说我们现在的历史上把袁大都督写成了一个名将。但他真是名将吗?

    我们就从《孙子兵法》对于知兵的将军的评价标准,那就是五点:智、信、仁、勇、严。

    先说智,我们现在看到袁大都督的作战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守不出,这还能叫智吗?这个方法可以是就是傻子都会做。而孙子兵法中的守,是要做到守中有攻,毕竟两军作战要以正合,以奇胜。但袁大都督奇兵在哪呢?可以说他根本就没有奇兵,他的策略就只有一点,所有人死守。所以说智这个字,他根本就不配。

    再说信,这一点我都不用多说,是个中学生都知道,他忽悠崇祯皇帝五年还辽的事,他连皇帝都敢这样瞎忽悠,更不要说其他人了。所有说信这个字和袁大都督一点边都不沾。

    第三我们就说说仁,这一点也和他没有关系,毕竟袁大都督在还是孙承过手下一个小官时,就因为一件吃空饷的事把一个与建奴作战十分勇猛的武将给擅自给杀了,但即使最称赞他的人也要承认一件事,那就是在吃空饷这件事上,他袁大都督比其他人更过分。要不然,他也不会竟然一年要五百多万两白银的军饷。

    是,孙承宗时也要了这么多的军饷,但人家孙承宗要这么多军饷不但要修宁远城,还要给关军军配备军马和武器,而袁大都督要这么多军饷干了什么呢?当时宁远城已经修好了,武器马匹也都已经配齐了,他还是要这么多钱,这样的吃法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至于第四点勇,那就更和他没关系了,他是个文官,根本谈不上勇,而且还是个只会守城的文官,可以说勇这个字离他有十万八千里远。

    第五点是严,人家袁大都督的严那是对别人,他自己都私自和后金讲和,并且在他去辽东后,后金的沈阳粮价直接就降了一半,从二两降到了一两,比北京城都便宜一半还要多。而这些粮食却是崇祯皇帝省吃俭用,连灾民都不顾了给他运来的,他就这样给他人家后金。所以说这个严字用到他身上那是对这个字的侮辱。

    因此,从上面五点来看,作为一个将军最基本的五点他一点都没有,可以说做为将军他都不合格,谈何名将呢?

    这时,可能有些支持他的人又会说他是个帅,不是将了。但我们再看看《孙子兵法》中对帅的要求。

    孙子兵法云: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里说的知兵之将应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帅了,毕竟这个将要直接对国家负责了,这个级别只能是帅了。

    因此,帅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