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到南京

    第十三章 到南京 (第2/3页)

多的工匠,也不好一下了给带走,只能一点点的慢慢转移,所以这次就让人给带来了二百多人。

    几个人汇合后,就马上安排这些人登船出发,毕竟时间是相当紧张的,早一点出发也就意味着最后能多带走一些人,也意味着能多救一些人。

    在大明这个时期,厂卫的威力还是巨大的,因此一路平静的就到了南京。

    到南京后,魏希孟才明白爷爷在大明的权势。由于南直隶是东林党的大本营,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东林党的影响是最大的。为了更好的震慑东林余党,也为了更好的收到商税,魏公公安排了一个专门的东厂的指挥使在这里负责,并在南京直接驻有东厂番子一千人,锦衣卫三千人,并且还设立了锦衣卫的水师三千人来查验走私。

    并且在南直隶设有专门收商税和海关税的衙门,当然这个衙门也是在东厂的锦衣卫的直接管理之下,也可以说这些人员从本质上来说也属于厂卫的人。有专门的收税人员,如果抗税的话也有专门的厂卫来负责,再加上专门的走私稽查人员。可以说魏公公设立的这一套机制和后世的税务机关没什么两样。

    当然也是依靠这一套机制,魏公公才能在以不交税为光荣的南直隶收上来那么多商税,如果依靠那些大明原来的官员,可能能收上来现在的一半商税就上天了,毕竟哪些官员和当地的商人关系都相当的密切。

    这个南直隶的东厂指挥使名叫吕先,也属于魏公公的心腹,因此在接到魏希孟一众人后,先叫人安排众人梳洗吃饭。之后锦衣卫指挥使崔应元则带他的手下直接去了南京锦衣卫衙门。

    毕竟在船上时魏希孟他们几个人就商量得很清楚,魏希孟哥俩和杨寰则负责弄到尽可能多的船,而崔应元和孙云鹏则负责把船上的兵器给配齐。虽说在通州出发时就用飞鸽传书的方式给南京方面的厂卫传了信,但没看到就不能放心,因此崔大人在吃完饭后就直接去南京的锦衣卫去查看事情办得如何?

    因为在吃饭时,吕先已经告诉崔应元,他已经根据魏公公的传书,现在已经把龙江造船厂刚造好的二十艘四百料的商船给扣下了,至于原来的船主他已经告诉他们朝廷有可能会在近期再次封海,到时他们有船也用不成了。这次厂卫有事要用船,当然也把他们造船的订金还给了他们。所以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