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灭虏之策4

    第二百三十六章 灭虏之策4 (第2/3页)

毕竟,君无戏言。”

    崇祯帝淡淡笑道:“你还担心朕会耍赖吗?好吧!朕向你保证,这件事,朕一定满足你。”

    周显连忙跪倒在地,俯身拜道:“谢陛下隆恩。”

    崇祯帝笑着摆了摆手,道:“起来吧!还有件事,朕想问你一下,你是真觉得高起潜可以担的起援救辽东的重任吗?”

    周显沉默了片刻,拱手回道:“陛下,高公公的优势和劣势,在文华殿之时,我们已经议过了。优势在于他知兵,而劣势就像他所说的,他是宦官,恐怕难以服众。陛下,实际上周某认为在我大明还有另一位合适的人选,只看您是否愿意他出来戴罪立功了?”

    崇祯帝脸色疑惑,道:“你说的是谁?”

    “前兵部右侍郎孙传庭,孙白谷。”

    孙传庭昔年和主和的杨嗣昌及中官太监高起潜因为政见不一,相互之间矛盾重重。在洪承畴担任蓟辽总督后,主张将善战的秦兵全部留下,以守卫蓟辽。孙传庭对此坚决反对,认为“秦兵不可留,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当时主政的杨嗣昌对此置之不理,后来又因为其他的事情,孙传庭心中暴怒,引兵告休。而在诸臣指责孙传庭是故意推脱之后,崇祯帝因此而罪责孙传庭,将其贬为庶民。随后又将其投入监牢之中,这一关就是两余年。

    说来也可笑。在边塞满虏不断肆边,中原群贼四起之时,孙传庭这个被誉为“大明最后良将”的他却被关在天牢里面,无所事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实际上,周显从心底觉得这次援救出洪承畴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无论是清军的兵力,还是战力都远胜于在宁远的明军。无论谁去,都是背锅的。而周显之所以提议由孙传庭前去,只是想提醒一下崇祯帝,孙传庭可用。

    只不过崇祯帝听过之后,眉头紧蹙,长久不语。过了好半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