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葬歌

    第六百三十七章 葬歌 (第2/3页)

兄,我看小曹将军必定是有事要找你,那我们两个就先走了。”

    周显点了点头道:“好吧!我们等改日再聚。”

    两人向周显施了一礼,转身离开。

    周显靠在城角,无聊的向上看着远处。天空阴霾,秋风萧瑟,不断卷起地上的落叶,又缓缓落下,似乎在受着什么牵动。

    他不禁心中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心想如果世间真有阴魂,在松山战死的数万将士会不会回到家乡,向亲人叙说些什么。

    庙内传出一阵低声的吟唱,初时很小并伴随着低声的哭泣声,但后来逐渐汇成了一支旋律哀伤的葬歌。周显在外听着,也随着应和着。

    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

    身既殁矣,归葬大川。生即渺渺,死亦茫茫。何所乐兮何所伤。魂兮归来,莫恋他乡。

    身既没矣,归葬南瞻。风何肃肃,水何宕宕。天为庐兮地为床。魂兮归来,以瞻家邦。

    身既灭矣,归葬四方。春亦青青,秋也黄黄。息干戈兮刀剑藏。魂兮归来,永守亲族。

    周显以前在书中看过这首诗。

    据说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拥二十万精兵造反。唐玄宗李隆基令大将封常清平叛,叛军实力强大,封常清身旁只有数万弱兵,他依据当时形势定下了逐次抵抗,向后缓退的策略。他率部边打边退,直到陕郡与高仙芝汇兵一处。

    二人商议之后,觉得难以与叛军交锋,便决定退守潼关。先消耗叛军锐气,再伺机反攻。但唐玄宗听信宦官监军边令诚的片面之词,以怯战之名,下令将二人斩首。封常清在被斩之前,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封常清谢死表闻》,详细叙说了自己退兵的原因以及战胜叛军应该采取的策略。

    而事实证明,如果按照封常清的战略,安史之乱绝对不会持续那么久。

    唐玄宗连斩两员大将,自毁长城,引起了军心的极大动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