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武英殿议事

    第六百三十九章 武英殿议事 (第2/3页)

人汇报朝廷的大小事务。

    从各地的战况到最近朝内的大小动态,一人做出汇报,然后群臣讨论,等崇祯帝做出最终的决定。

    通过这些,周显对国内当前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当谈到辽东将来的战事部署时,兵部尚书张国维提议将留守在辽东的士卒分成两部,一部由李辅明率领,防守塔山。另一部由吴三桂率领,驻守宁远。

    崇祯帝对此有所疑惑,转头向周显道:“周显,你熟知军事,而且了解塔山当地的地形。这样的部署,可行?”

    看所有人都看着自己,周显缓缓站起来道:“陛下,依臣所见,在失去锦州和松山,又抽调大量兵力返回中原之后,我军暂时已经丧失了在辽东大举进攻满虏的可能。塔山本来是进攻锦州的前沿阵地,但在不准备立即收复锦州的时候,坚守它已经没有半点意义。毕竟它孤悬在外,坚守住它要付出的代价要远大于在将来重新攻取它付出的。微臣提议放弃塔山,全军退守宁远,依托城池,重点防守高桥一线。”

    崇祯帝脸色一怔,没有说话

    但刚听完周显话语,魏藻德便第一个跳出来道:“陛下,周宣威此言万不可采用。卢督师统领大明数万将士,付出无数死伤才攻下塔山。现今他刚刚殉国,陛下如若在这时就让满虏兵不血刃拿下塔山,怎么对得起那些死伤的将士?怎么向天下百姓交待?”

    魏藻德和周显为同榜进士,他是状元,而周显是探花。他擅长辞令,有辩才,而且特别了解崇祯帝所在意的。

    周显升为登莱巡抚,靠的是战功。而魏藻德靠的是自己深知崇祯帝的性格,他的升职速度甚至比周显更快,目前已经是兵部右侍郎,而且是崇祯帝最信任的新一代宠臣之一。最令人吃惊的是,在崇祯十七年,他甚至还成为内阁首辅,而那时距他开始从官也不过三年时间。

    高起潜冷笑不已,对周显的提议不屑一顾。

    而其他大臣也议论纷纷,但支持魏藻德者居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