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此事必有蹊跷!

    第三百五十二章 此事必有蹊跷! (第3/3页)

怕是刚刚签订了崇祯七条这一类的“友好条约”。

    崇祯皇帝冰冷的声音从头上传来,让德川家光心里直打突:“回到之后告知贵国国主,许对我大明称臣而不许称皇,上书须用表章而非国书,如朝鲜例。旦有不从,死!”

    崇祯皇帝在穿越之前好歹算是“博览群书”,记得有一本历史读物中曾经提到过蒙古万户的虎符之上,是用八思巴蒙古文写着“不从命死”这四个大字的。

    对于大明的百姓们来说,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不太忍心说这四个字,可是一旦出了大明的地界,崇祯皇帝表示说起来爽的很。

    当然,现在的朝鲜根本就不用崇祯皇帝去说,本身人家朝鲜的国主绫阳君就是把自己放在崇祯皇帝的儿子辈的——鬼知道这家伙怎么就能这般的不要面皮,认崇祯皇帝这么一个小白脸当爹。

    嗯,琉球尚氏其实也是一样,这些都是拿着大明当爹看的。

    如今崇祯皇帝装逼装的爽了,德川家光可就想哭了——这要是今天就在这里应了,回去之后自己也决计讨不了好儿去。

    可是要不应,自己连回去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不是?

    别管咱身高只有五尺半,自觉得不比大明的七尺身高差到哪儿去,应该算是个大丈夫的德川家光拜道:“下国小臣不敢擅自做主,唯有归国后禀报给我国国主知晓。”

    崇祯皇帝这才嗯了一声道:“若是贵国国主从之,谴明使一事自然无虞。”

    这就是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了。

    在崇祯皇帝看来,你他娘的不是想要派人来学习吗,行啊,想学习就得给老子摆出个孙子的样儿来让老子乐呵乐呵。

    要不然老子凭啥让你们来学习?

    只是不等德川家光高兴,崇祯皇帝却又接着道:“凡到我大明之学子,须遵守我大明之律法,违者即以大明律论处,爱卿以为如何?”

    其实上都准备着把日本天皇给卖了,劝天皇自称为天王算逑的德川家光更不可能在乎区区一些谴明使了——只要有能好好学习的,回去了对于大和国有用处,死上一些不听说的也没问题。

    更何况,能在大明招惹是非的,必然是不用心学习的,这种货色死多少也都不用心疼。

    打定主意后,德川家光便接着拜道:“谨遵上国陛下圣谕。”

    回到龙椅之上的崇祯皇帝这才命德川家光起身,至于随后的安排,那就是礼部的事儿了,崇祯皇帝表示不关心。

    而崇祯皇帝在回到后宫之中,温体仁和礼部尚书孟绍虞,外加国子监祭酒孔繁志便被诏进了宫中。

    孔繁志其实很纠结到底应该是个态度来面对当今天子。

    身为孔家之人,如今衍圣公一系就此被除了爵,要说不恨是不可能的。

    可是崇祯皇帝偏偏又没有说半点儿孔圣人的不好,反而改私祭为公祭,将衍圣公该干的活扔给了礼部来干。

    也就是说,该祭孔的一样要祭孔,大成至圣先师的名头也一点儿没有变。

    唯一倒了霉的就是南北二宗的那些家伙。

    从这一点上来说,孔繁志又对崇祯皇帝感激不尽——自古来群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儒家宣扬的理念。

    如今还保留了一分香火,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所以孔繁志便不再想那些有的没的,自己还是留在国子监专心的教书育人算了。

    只是无论如何,孔繁志也想不明白今天崇祯皇帝为什么把自己给召进了宫来——国子监祭酒的活计当然不是那么的轻松,可是跟朝堂之上又没有什么关系。

    等三人见礼完成之后,崇祯皇帝却是嘿嘿一笑道:“朕今日召三位爱卿进宫,乃是为了那些矮矬子谴明使一事。”

    不理论嘴上缺德的崇祯皇帝张口就是矮矬子这般称呼,温体仁突然间想起来貌似之前崇祯皇帝怎么瞧那些矮矬子都不太顺眼,如今却又同意了他们派谴谴明使来大明求学?

    此事必有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