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朕不均田地

    第三百九十四章 朕不均田地 (第3/3页)

君王国家。”

    随手抄起解手刀割破一片衣袖之后,沈颢无视了对面众人那黑到极致的脸色,昂然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沈某观二位兄弟连自身都不修,何以在此大言不惭,狺狺狂吠?

    自今日起,沈某与诸位割袍断义,就此老死不相往来,告辞!”

    随在沈颢身后的一众偏向或者本身就是的法家学子,皆是一言不发的随着沈颢扬长而去,剩下王永忠与蒋皓东等人黑站脸愣在当场。

    崇祯皇帝心中也是郁闷不已。

    老子费了这么大的功夫才出宫,你们这就完事儿了?说好的大戏呢?

    实在不行打一场也行啊,就这几么互相喷了几句就算完了?

    关键是,谁赢了?谁输了?

    麻卖批,虎头蛇尾一场戏,搞的不清不楚的就散了场,白费了老子一片心了。

    现在崇祯皇帝开始考虑要不要把秀才及秀才以下的各种优待都给取消算了。

    现在大明有了基础教育,也就是社学,可以预见的是,以后秀才这种生物就会越来越不值钱。

    甚至于有可能泛滥成灾——但是不能吃,不能喂动物,不能入药,这就意味着秀才们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物种,基本上没有什么天敌。

    给他们的优待一旦多了起来,这些玩意可是真的会造成大灾难的。

    至于王永忠冷笑之下说出来的什么均田地一类的,崇祯皇帝倒是没放在心上。

    虽然说后世的穿越者培训中心都把均田地打土豪奉为圭臬,但是崇祯皇帝显然不这么认为。

    均田地打土豪的背景是什么?

    是国内就那么多的人但是却只有那么点儿的土地,而向国外扩张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不允许。

    不均不打怎么办?继续恶心自己?

    但是大明存在这个问题吗?

    很明显,不存在。

    光一个新明岛就已经足够安置一多半大明的人口了,慢慢的迁移就是了,担心土地不够分纯属扯蛋。

    更别提以后还有殷商故地需要收回,那地方别说是一多半,就是整个大明的所有人口全都迁移过去也安置的下。

    那还均个毛的土地啊,让老百姓们卯足了劲的造小人儿才是正经事儿,谁有功夫去均什么田地,累不累啊。

    就像是现在陕西那地方的佃租一般,原本在天启年间的时候能收到五成甚至于七成,现在呢?

    能收到四成的都得是走狗屎运,剩下的基本上也就是三成,甚至于有的干脆降到了两成。

    要不然谁去佃地来种?

    老百姓傻起来是真傻,一旦精明起来也是很吓人的。

    两成的地租还可以考虑一下,毕竟故土难离嘛。

    四成就扯蛋了,还不如换个地方呢。

    跟着唐王殿下去新明岛,那里现在也是大明的地盘,去了之后不光能分到地,还能分到银子,好处多的是,佃四五成的地来种?

    除非脑袋被门挤了。

    所以崇祯皇帝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什么均田地一类的玩法,土地不够分了就去抢,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倒是沈颢所说的投献这个事儿,倒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回到宫中的崇祯皇帝把妆卸掉,恢复了本来面目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把温体仁还有礼部尚书孟绍虞给诏进了宫中。

    等到二人进宫,走完了觐见皇帝的礼仪之后,崇祯皇帝就直接开口道:“现在社学的童子,已经差不多学了一年了罢?”

    温体仁和孟绍虞都有些懵逼,现在不是在研究商税的事儿么?怎么又扯到社学上去了——皇帝就是皇帝,这思维,一般人跟不上。

    孟绍虞躬身道:“启奏陛下,现在大明各地社学的童子都已经入学近一年。”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开口道:“朕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现在大明各地社学的童子加起来,估计近百万之数吧?”

    孟绍虞道:“不止百万之数,我大明人口万万之数,适龄童子之数约二百余万。若是把十岁以下的全算上,几近千万。”

    崇祯皇帝暗自盘算了一下,发现跟自己想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