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崇祯六年的异象

    第四百四十二章 崇祯六年的异象 (第3/3页)

    于是温体仁转手就把顺天府和应天府都给卖了——祈雪。

    崇祯皇帝觉得没毛病,反正都是这些个混账东西引的老天爷生气才搞出来的小冰河气候,那么要祈求老天爷的原谅自然也应该由他们去干。

    所以在崇祯五年的十二月份,顺天府和应天府又多了本职工作外的另外一份工作——祈雪。

    然后道士们就成了香饽饽——毕竟这事儿得找天上的神仙商量,得让道士们做场法事,把大家的意思转达给天下的神仙才行。

    至于秃驴就算了,他们的老大在西边呢,离着中原太远了,指望不上。

    然后崇祯皇帝发现祈雪真他娘的起作用了。

    就在顺天府和应天府祈雪的事儿过去没几天,已经到了崇祯六年的正月,刚刚过完了一个没有雪的年,接着这雪就下来了。

    只是这雪下的有点儿大,比崇祯五年的时候那场雪还要大——深二丈余。

    崇祯五年的那场大雪才多深?四五尺而已。

    崇祯六年的这场大雪直接把数值打着滚的翻倍,直接干到了六七米的厚度。

    换个说法吧,崇祯皇帝他家是没问题,毕竟够高,而且扫雪的小太监什么的也不敢让雪堆那么厚。

    但是除了崇祯皇帝家里,京城都快被大雪给埋上了。

    幸好温体仁和郭允厚在发现了雪深四五尺还没有停的时候就已经寻了张惟贤,一起向崇祯皇帝请命,由京营和新军的士卒先行清理一遍积雪,否则怕会闹出大乱子来。

    崇祯皇帝当即就拍板表示可以,让士卒们去替百姓干活是应该的——从百姓中而来的士卒们,最后还是要服务于百姓嘛。

    当然,这个雪不能弄到城外就算完事儿了,京城不是有坑好的蓄水的坑么?

    把雪都给朕弄进去,然后压实喽,越结实越好,最好是化成水然后再冻成冰,这样儿就再好不过了。

    万一崇祯六年的时候大旱了,这些蓄起来的水好歹也能起点儿作用吧?

    反正用来烧锅化雪用的煤炭是从新明岛上运过来的,这玩意不心疼,随便烧。

    所以在崇祯六年的正月刚刚开始没几天,就再次上演了崇祯五年的扫雪行动,也让大明朝的百姓们觉得这皇帝真好。

    然后感动了的大明百姓们就想着怎么着才能把自己家的娃子给送进京营或者新军里边从军呢?

    毕竟跟着这么一位爱民如子的皇帝陛下混,肯定错不了。

    收到锦衣卫汇报上来的消息,崇祯皇帝表示很好,百姓们有这种反应,朕很开心,你们越这样儿,朕就越愿意对你们更好一些。

    然后就在京营和新军的士卒们玩命清理积雪的时候,太阳长出来了两个耳朵。

    钦天监的监正快要哭了。

    当今陛下登基那天,登基大典还没有结束,他老人家就因为思念先帝而昏了过去,所以对于后面发生的事儿并不清楚。

    可是钦天监确实是知道这事儿的——皇帝刚刚被送回宫休息,乌云就在瞬息之间覆盖了晴空,紧接而来的就是乌云中的金鼓隆隆之声。

    天鼓鸣,主兵戈,这他娘的就是天下大乱的征诏好吗?

    问题是,谁敢去跟崇祯皇帝他老人家说老大,大明要亡了!?

    不过好在,皇帝昏谜了嘛,等他醒了这事儿都过去了,大明不提也就是了。

    可是现在太阳生出来两个耳朵是什么意思?

    钦天监正觉得自己这位置要糟,万一陛下问起来该怎么解释?

    难道自己直接说,日食,阴侵阳也,乃上天不满于陛下之治,故而示警?

    钦天监正觉得自己这样儿解释完的惟一后果就是会丢官罢职,然后在某一天莫名其妙的消失——厂卫那些鹰犬不会允许有人这么说他们心中伟大的皇帝陛下的。

    不过万幸的是,穿越而来的崇祯皇帝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登基之时的金戈铁马,也更没把日食当回事儿——日食这玩意后世不是经常有的?一年好几回都正常的事儿还要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