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让你们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第四百九十四章 让你们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第2/3页)

五等汉?杀了杀了,没问题,不会有人关心的。

    万一要是杀个建奴什么的,卧槽,河蟹404降维打击了解一下?有人天天光腚肿菊举报了解一下?

    就像现在这事儿,万一给的人家朝鲜人待遇低了点儿,以后那朝鲜人民能乐意?不得天天找光腚肿菊举报?

    蛋疼不已的崇祯皇帝干脆把目光转向了温体仁:“温爱卿对于朝鲜内附之事有何看法?”

    斟酌再三之后,温体仁才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可以许之内附,毕竟朝鲜昭敬大王已经请求过一次内附,如今绫阳君再次请求内附,于情于理都应该答应。”

    嗯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问道:“若是同意,又当如何封赏绫阳君?”

    崇祯皇帝现在也很佩服温体仁这股子不要脸的劲——于情于理?什么情?什么理?

    反正一时之间,崇祯皇帝没有把这个情和理给弄明白,依旧是迷迷糊糊的。

    当然,这个不是关键,关键还是在于对于绫阳君的封赏。

    温体仁则是躬身道:“启奏陛下,不若封绫阳君为亲王?

    虽然绫阳君现在使用五爪龙服并不违制,然则毕竟是同郡王例而非亲王,当用七纹章服而非九纹章服。

    一旦陛下许之内附,其用之则为违制,不用则降为郡王。不若封之为亲王,使其用之名正言顺,再另行赏赐一些也就是了?”

    点了点头,崇祯皇帝又望目光投向了张惟贤:“英国公以为如何?”

    张惟贤自然清楚崇祯皇帝的心思——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少花就少花,实在不行,花一文得有十文的好处才行。

    如今温体仁提出来的封赏,只是区区一个亲王的头衔外加一些其他的赏赐就把人给打发了,这种好事儿自然是皇帝乐意见到的局面。

    想了想,张惟贤就赞同道:“臣以为如此甚好,可另许张绫阳君三百护卫,任其在朝鲜军中挑选?”

    这下子崇祯皇帝更高兴了。

    三百护卫跟大明藩王们被削去的三个护卫或者几个护卫不一样,那就是简简单单的三百人。

    不像是大明藩王,一个护卫的人数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到了绫阳君这里,干脆等于是只剩下了三百甲士而已。

    至于说三百朝鲜甲士能翻起什么风浪来,打死崇祯皇帝这个历史小白他也不会相信——光锦衣卫都能在一个时辰之内彻底怼死这三百甲士。

    事情商量到了这个份上,其实已经等于是接受了绫阳君的内附,所欠缺的也不过是时间和流程而已。

    毕竟内附不像是上街买菜那么简单,一整套的流程走下来,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琉球的内附流程还没有走完呢,更别说比琉球大了许多的朝鲜了。

    而最最重要的流程,就是开头第一步——首先要由朝鲜使节在朝堂之上提出绫阳君愿意献土来归的请求。

    只是第二天的大朝会刚刚开始,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等朝鲜使节开口,就直接吩咐道:“王承恩,宣旨。”

    王承恩应了,随即便从旁边的小太监端着的托盘之中取过圣旨,朗声读了起来:“

    朕仰承天道,俯御万方,念此军民,谁非赤子,只因辽东建奴为乱,一二无知,渐至胁迫从奴。

    辽东百姓多受其苦,亡辜被僇,不知其几。朕痛心恻念,寝令靡宁。

    目今兵甲齐备,行将大兵加剿,必定玉石难分,虽指示生路,犹恐各官举行未善,若辈猜惧多端,或疑将领计诱杀降,或疑有司分别看待,或虑日后奸棍诈害,或虑目下生业销亡。

    种种深情,良可矜悯,为此再颁赦书,遣官驰谕。如在悔罪投诚,弃邪归正,即称救回难民,逐一查明籍贯,各省编入保甲。平奴后各省分起护归,各安井里之乐,永消反侧之心。

    道府有司,即以辽民收复多寡安插得所为殿最,违者指参重治。其或才力出众,听其图功自见。一体叙录;如怙终不悛,即合众夹剿,务尽绝根株,无滋余孽。

    抚顺剿逆,朝廷法实无私;出死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